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范文

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

《中国音乐教育杂志》2014年第五期

一、围绕实践的教学计划

人才培养方案以JAMK音乐学院的本科教育为例(2013年本科培养方案)①,学生在本科阶段共需修满270个学分,分5大类,详见下表。说明:

1.“通用技能”即国内常见的“公共必修课”,包括电脑技术、语言以及沟通技巧等科目。

2.“音乐能力”包括演奏、演唱、视唱练耳、合唱指挥等科目。国内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同样很重视技能教学,但是芬兰的技能课在教学方式上相对更加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下文将详细阐述。

3.“教学能力”包括如何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进程、教案的编写、音乐教育基本元素等科目。科目所涉范围围绕学生今后工作的实际,非常实用。由于该类课程与学生今后的教学联系紧密,所以在课堂教学上更加突出实践性,下文详述。

4.“音乐操作技能”比较像国内所说的“艺术实践”课程,但是形式更多样,学分比重也较大。国内高师音乐专业的“艺术实践”课程,大部分是在音乐厅、剧院演出,辐射人群比较窄。但是我所见到的JAMK音乐专业学生参与的“艺术实践”,活动范围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除了音乐厅、剧院等国内常见的地方,还活跃在幼儿园、中小学校、教堂、慈善中心、博物馆、图书馆、儿童医院、福利院、街头、超市等场所。换句话说,只要有人出现的地方,就可以是演出场所。其良好的音乐环境,来自于一代代音乐教育者的传承和努力,芬兰的高等音乐教育者非常关心“未来音乐人”的身心健康,他们认为只有音乐人保持健康的生理和心理,才能长久地为社会服务。一门称为“工作和活动技巧”(Workandactivityskills)的课程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该课程的目的是帮助从事电声乐队演奏的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比如对耳朵的保护、电器化工作环境中的人身保护,学会用符合人体工学的正确的演奏姿势演奏,心理的自我调适等等。这些非常人性化的实用课程,能够使学生在未来职业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总的说来,“音乐操作技能”这部分学分,主要是通过艺术实践过程,鼓励学生由“学生”角色逐渐向“教师”角色,转变帮助学生认识、解决职业化生涯中将会面临的问题,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专业。

5.“选修课程”主要是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或发展学生个性,科目不限。从这个教学计划来看,JAMK音乐学院的管理者们非常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培养,这与JAMK作为一所技术学院的特点是相吻合的,因为技术学院的特点就是培养专门人才,强调“职业化”。举一个小例子:我曾经看过一个幼儿园里举行的小型音乐会,由JAMK音乐学院一年级学生为孩子们进行表演。这是课程“项目与创新”(Projectsandinnovations)里的一个内容,该课程属于教学计划中的“音乐操作技能”部分。一共有两组学生参与表演,每组约十人,表演时间各在二十五分钟上下。第一组学生合作表演,除吹拉弹唱外,还利用手偶和孩子们充分互动,带着他们唱歌、游戏;第二组学生则给孩子演了一个音乐剧,有角色、有化装扮演、有乐队伴奏,更让人惊叹的是学生们惟妙惟肖的表演,把孩子们完全带进了故事当中,反应热烈。等孩子们高高兴兴、很有礼貌地离场以后,教师和学生当即展开讨论,对刚才的表演发表看法,提出改进建议。说实话,这群一年级学生体现出来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比很多我见过的国内的大四学生还强,让我非常吃惊。据教师介绍,这样的表演每学期有好几次,根据不同老师的要求而定。在学期之初,任课教师就和相关机构共同协商表演的时间和地点,这个小小的细节看似不太重要,但也是经过了细致考虑的。如在圣诞节前常会选择教堂、儿童医院或慈善中心等;如果是碰上一些全民主题日,则会更多地选择图书馆、博物馆等场地。通常学生自由分组,每组的场地各不相同;接下来每组学生要共同确定一个适合该时节、场地的主题,在课堂上和教师讨论,达成共识后就可以着手排练了;演出的时候,教师一般都会在场,并做记录。每个学生只有在完成这个项目之后,才能拿到相应的学分。从这里可以看出,要开展实践性教学,学生必须走出学校。而芬兰的学校和众多社会机构之间有着长久的积极联系,说明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早已在全社会达成共识。

二、围绕实践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落实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在我参与的所有课堂里,我一直强烈地感受到教师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以我的专业方向课——儿童音乐教育课程(EarlyChildrenMusicEducation)为例,教师上课的模式大致为:1.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一起进行“Workshop”②;2.“Mini-lesson”(模拟教学),一般两个学生当老师,把其他学生当成幼儿模拟教学,这样的机会每个学生都会轮到;3.讨论。这样的上课模式应当是个常态,JAMK的老师这么上,赫尔辛基城市大学的老师也这么上,奥地利、美国、德国的老师也都如此。“Workshop”是目前欧美普遍采用的用来培训音乐教师的方式,这种基于音乐实践(包括感受音乐、表达音乐、创造音乐等)基础上的教学法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并且能够让学生从音乐学习者的角度理解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步骤。模拟教学是学生消化知识、表达知识的环节,是非常好的锻炼机会。在讨论环节,教师常常会问“如果在实际课堂上可能会碰到什么困难?”“面对特定年龄段的孩子可能会碰到哪些问题?”等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言。同样,我在于韦斯屈莱大学旁听的音乐教学法课程,也是差不多的模式,“Workshop”、“Mini-lesson”和讨论。只是因为培养的是小学音乐教师,所以选的音乐大部分来自小学音乐教材。除了教学法课程,其他课程同样带有鲜明的实践性特点。如合唱排练课主要就是作品排练,但是排练者(即指挥)并不是教师,而是合唱指挥专业的学生。在JAMK,合唱指挥和声乐、器乐一样,是一个独立的专业方向。课堂上的合唱团常常是由合唱指挥专业学生请过来的、热爱合唱的学生组成的。从排练前的热身到正式排练,全部由学生完成,而教师的任务是在一旁录像和给予及时的指导。乐队指挥课也是如此,指挥是乐队指挥专业的学生,他(她)指挥一支由所有上课学生组成的交响乐队(乐器不全的情况下由其他乐器替代),教师在一旁录像,并在需要时给予指导。乐队指挥专业学生每周两节课,一次是排练,另一次则是回看录像,和教师讨论。这样真刀真枪的磨炼,使学生在大学期间已经有了大量的排练经验,积累了不少曲目,毕业之后完全可以独立工作。从我的朋友Ann那儿还得知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课程——器乐学法课程(InstrumentalDidactics),这是教学计划第3类“教学能力”当中的一个课程。Ann是JAMK音乐学院一名吉他专业的学生,今年二年级。她告诉我从二年级开始,她每周不光自己要上吉他课,还要给两名小朋友上吉他课,这便是器乐教学法课程,每个器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她的两个学生不是她自己找来的,而是JAMK音乐学院安排的。音乐学院负责面向社会招生,收取课时费,并安排在校学生上课。一开始,我以为JAMK拿学生当雇工赚钱,因为学校并不给Ann这样的“小老师”付费。但后来进一步了解才知其所以然:Ann这部分劳动会转化成学分记录在学习档案里,而且参与教学的不仅仅是Ann,还有Ann的吉他老师。Ann的吉他老师和她一起,为每一个上课的孩子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并且每隔三个星期,Ann的吉他老师就会亲临课堂观摩,并对她的教学提出建议,而Ann老师的这部分劳动计入工作量,从小朋友所交的课费中支出。至此,我才明白,学校、Ann的老师、Ann、业余学生在这件事上是合作者,是共赢的关系。学校通过这个课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扩大学校影响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补充教学经费;专业教师能够通过学生的实际教学观察学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Ann有机会进行一线教学,实现“教学相长”;业余学生花钱不多但教学质量不低,性价比高。在我看来,这种课程可以在国内推广,让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实践,为社会提供相对有保障的教育资源,可以避免一些不良现象的发生,对提高全社会的音乐教育水平有帮助,学校也可以借此扩大影响力。

三、围绕实践的教学评价

在JAMK音乐学院,很少进行纸质的考试。一些大课,如教学法课,大多根据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给学生的评分,共6档,从0分到5分。因为是小班化教学,加上学生常常在课堂上进行音乐实践展示自己,或唱或奏或教,老师有很多机会观察学生,从而得出评判。还有些大课,如练耳、音乐理论的考试,多以音乐会形式进行。每个器乐或者声乐方向的学生,毕业前必须开一场个人独奏(唱)音乐会,成绩合格之后,才可以结业。教学评价因每个任教老师而异,但是大部分老师的评判都根据学生的演唱、演奏、指挥、表演、编配、教学、写作等等音乐实践活动给分,学生不可能靠考前死记硬背就取得好成绩。这种“重视过程、重视能力”的教学评价思路也值得我们借鉴。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管理者们重视发展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教学活动,同时又有来自学校乃至全社会的支持,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自己今后将要从事的音乐领域内,都达到了应有的“职业化”程度。

四、启示

芬兰是个很小的欧洲国家,人口五百万左右,其国家独立距今还不到百年时间,但是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富裕、最安定的国家之一。他们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和芬兰人重视教育的立国思想分不开,目前芬兰是不多的、至今仍然实行大学免费教育的欧洲国家之一。对于一个这么小的国家来说,提高每一个劳动者的素质,是富国强国的重要前提。因此,芬兰教育务实、追求专业化,不只是音乐教育,其他各个专业领域的教育,如医疗护理、设计、机械制造等领域,都体现了这一特点。为了实现“职业化”,在教学思路上就特别强调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其实,重视实践不是芬兰课堂的专利,而是欧美国家在教育上的共识,芬兰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而已。目前,中国有一些非常好的高等音乐教育办学模式,如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的办学模式等等,他们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努力与国际先进的培养模式和体系接轨。但是在更广层面上的省级、市级的高等音乐教育,其现状不容乐观。我所了解到的情况是,很多省市一级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对音乐课的认识仅仅建立在实习两三个月的基础之上;还有一些表演专业方向的学生毕业后成为老师,虽然自身演奏能力很强,但是却碰到很多具体教学问题,比如不会和孩子交流、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枯燥,致使学生失去兴趣和信心等等。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和实践相脱离,可说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认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强调实践性的特点,对我国同类院校提高办学水平,有着很好的参考价值:1.在制定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上,应更加务实。删减一些不必要的公共课,增加实践操作方面的学分,并分散到实习、音乐会、社会公益音乐活动等上面。2.教师要改变教学思路,探索相应的教学方法应当把“教会学生教学”放在首要地位,并探索与我国现有条件相切合的实践性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式等。3.加强学校和社会的联系。芬兰学校之所以能够较好地开展实践性教学,与全社会的支持分不开,反过来学校的实践性教学也为全社会营造了积极健康的音乐氛围。因此,学校和社会是互利互助、共同发展的关系。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在音乐领域和社会的交互比较缺乏,如果能像芬兰那样,在周边小学、中学建立长期的见习、实习基地,和福利院、图书馆、博物馆、剧场、音乐厅建立音乐实践的合作关系,那么高校就能够发挥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地方。

作者:李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