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语文教育方法论的理念与价值范文

语文教育方法论的理念与价值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语文教育方法论的理念与价值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语文教育方法论的理念与价值

一、刘永康语文教育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一)辩证法思想刘永康先生语文教育“方法论”的研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主体的哲学方法论为其可靠的基础。“方法论”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亦指关于这种方法的理论。学术界一般把“方法论”分为三个层次,即哲学方法论、一般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论讨论科学对象、理论和方法的关系。一般科学方法论应属于一种共同性学科的方法,它介乎于哲学和具体科学方法之间。具体科学方法论是由一定的科学研究对象决定的,研究对象不同,往往所用的方法也不同。刘永康语文教育“方法论”涉及多种关系,如师生关系、语言与思维关系、导学与自学关系、课内与课外关系、继承与创新关系、智力与非智力关系、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等。

(二)教育学理论刘永康先生语文教育“方法论”继承了孔子、老子和《学记》的教育思想。针对传统语文“少慢差费”的弊端,刘永康先生积极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学而行导”的教学方法。“重学而行导”的“学”指学习方法,“导”指指导方法。从语文的教育功能出发,着力于研究和总结“重学而行导”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基本规律,落脚于给出系统的规范的语文学习方法和语文教育的指导方法,这样建构出来的语文教学法理论,具备指导实践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培养新型的语文教师。他不仅这样主张,而且还常常“下水”亲自为中学生上课。

(三)心理学理论刘永康先生语文教育“方法论”有鲜明的心理学特征,注重根据一般心理认知规律,去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学习规律。他强调,从某种意义上讲,教法的本质就是学法,要以学定教,即从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来考虑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靠什么来教的问题。格式塔理论、模糊理论、发现法等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都遵循着心理学原理。刘永康先生语文教育“方法论”对心理学运用最为典型的是把格式塔心理学与语文教学对接和融合,格式塔心理学很契合汉语母语的学习特点,其主要观点如“整体不仅仅是部分之总和”,“记忆痕迹不是孤立的要素,而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一个整体中的个别部分并不具有固定的特性,个别部分的特征是从它与其他部分的关系中显现出来”。

二、刘永康语文教育“方法论”的主要思想

《西方方法论与当代中国语文教育改革》一书“带给读者的至少有十八个领域的知识,而且是指导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哲学知识。它不是一种方法论知识,而是多达十八种方法论知识。其种类之多、方面之广、角度之新,实属罕见。一部书能包容这么多知识已属不易,而更值得称颂的则是主编者把这十八种方法论分别与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相联结,而重点又在我国语文教育的改革。它将导引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能从语言的、文学的、教育的、心理的乃至文化的、科学的领域观察和驾驭语文教学,还能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观察乃至驾驭语文教学”。刘永康先生语文教育“方法论”思想主要体现在《论合理使用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主要观点是:

1.遵循规律,确定方法。课堂教学体系构成中,教学主体(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构成这样的关系:教师支配教学方法;学生影响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决定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制约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论关注的重点不是教学方法,而是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的关系,“因材施教”、“以生为本”讲的都是教学方法要立足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知识体系中贯穿着语文学科知识、学生个体知识、教师知识和教师教学法知识等,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必须关注这几者,教学方法只有适应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主体(教师、学生)才能产生教学效益,才能称之为科学的方法。

2.多法兼用,形成合力。教学方法的多元性、相容性、殊途同归性为多法兼用提供了可行性,刘永康先生认为: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像机械转动一样,按照一个固定的程序运转,而要依据条件和需要不拘一格地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做到多法兼用。事实上,“方法论”讲究方法运用的整体性,整体性要求多种方法在整体运用中产生合力,形成最大的教学效益。

3.以法示范,法中生法。刘先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本身应具有可效性,教师在授课中,把教学方法的科学性、艺术性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学到的就不仅是知识,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思维的方法、实践的方法。这与古之“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学记》)之论,今之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之说具有相通之处,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授学生以“渔”而非“鱼”,教给学生知识、教会学生方法。

4.根据发展,更新方法。刘先生认为,根据观念的发展更新方法:由单一的教学质量观转变为三合一的教学质量观,由单一渠道的教学观转变为多渠道的教学观,由整体划一的教学观转变为基本统一又灵活多样的教学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更新方法。他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这些思想与21世纪初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大体吻合,尤其是“三合一”(知识、智力、非智力因素)教学质量观同语文新课程核心理念———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非常一致。他具有前瞻的眼光,预见到语文教学将出现的深刻革命,而这在今天已变成了现实。

三、刘永康语文教育“方法论”对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价值

(一)从克服原型启发式的局限性中去突破与超越原型启发式原型启发式主张并实施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反对学习上的包办代替。《学记》中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学记》中还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在研究西方方法论时,刘先生发现我国传统教育理论的一些缺陷。比如我国古代的原型启发式教育理论,其合理性表现在着眼于引发矛盾,开启思路,诱导教学对象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获取知识。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思想,《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观点都体现了这些精神。孔子的“克己”、“自律”以求得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社会秩序的稳定,但这种儒家的人本思想与西方那种尊重个人的价值和自由发展的人文主义思想大相径庭。这种人本思想给启发式原则若干束缚,把启发式局限在仅仅是引导学生领悟已有的知识上面,从根本上说即不鼓励学生去发前人所未发、向新的知识领域探索。这就可能导致学生墨守陈规、安于现状,缺乏开拓创新的能力,这与发展的现代科学教育观是相违背的。刘先生在研究中惊喜地发现“人本主义、发现法、接受美学等西方方法论均能启发学生以积极的求异思维为特征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弥补以求同思维为特征的我国传统的原型启发式教学的缺陷。

(二)刘永康语文教育“方法论”的本土化、民族化“本土化”就是把外来思想文化与本民族思想文化有机结合、相互融通,是本土文化对外域文化的同化和顺应。面对西方各类方法,要反对两种倾向:盲目崇拜的“失语症”和孤芳自赏的“封闭症”。刘永康语文教育“方法论”引入了对语文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的十余种理论,包括建构主义、格式塔理论、模糊理论、纲要信号等,尤其是心理学(格式塔)、语言学(符号学)和美学(接受美学)方法引入阅读教学的文本分析,大大拓展了文本理解的视阈,能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化静态为动态,化单一为丰富,化枯燥为生动。我国和西方有着不同的政治和文化背景,各国的文化教育应该有自己的民族特色,西方方法论必须与我国教育改革实际结合,尤其是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必须实现西方方法的本土化和民族法。实际上,西方的很多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统教育话语系统中都能找到踪影。格式塔整体性强调的是“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一个事物的性质不决定于任何一个部分,而依赖于整体,这个从该事物整体中产生的性质,即所谓格式塔质”[3]。格式塔整体联系的思想与中国古代艺术的“布白”异曲同工。刘先生运用该理论阐述了阅读教学中实践整体性原则的具体思路:一是始终把课文看作一个整体网络;二是从整体出发,注意抓点睛之笔;三是注意作品结构的协调完整性;四是不能肢解有机整体,断章取义地说教;五是分段只是认识整体性质即格式塔质的一种手段。

(三)刘永康语文教育“方法论”拓展了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视野20世纪50年代以来,凯洛夫的教育思想对我国语文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消极影响是明显的。它不仅没有弥补我国传统教育理论的缺陷,反而淡化甚至取消了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许多行之有效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严重扭曲了我国的语文教学,导致重讲练轻诵读、重聚合轻发散、重肢解轻整体、重读写轻听说、重课内轻课外、重共性轻个性等弊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的一些方法论被引介进来,部分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人员开始用西方方法论研究成果来审视我国的语文教育,但研究成果大多以单篇论文的形式出现,零碎而不系统,抽象而不具体,肤浅而不深入。刘永康语文教育“方法论”全面调整原有的思维模式,大胆地有选择地移植西方近现代方法论中对语文教学有启迪作用的科学理论,与我国语文教学的特点相结合,使之逐步民族化、本土化。

一是对语文学科文本解读的贡献。《语文教学探赜索隐》一书中“符号论美学与语文教学”、“纲要信号与语文教学”、“模糊理论与语文教学”紧扣汉语母语特点,提供了大量破解文本含义的方法,如在“符号论美学与语文教学”一章,他就训练学生破译汉语符号的“本文”提供了切合母语特点的方法:注意语言符号的变异性;把握语境,注意背景;理解句子的组合原则;认识“本文”的结构及表现手法。二是对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贡献。《语文教学探赜索隐》一书中“发现法与语文教学”、“提问与语文教学”、“启发式与语文教学”体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支配教学方法、教师充分体现“导”的作用的理念。学以致用,刘永康先生和他所带领的团队将西方方法论大胆引进课堂,大大拓宽了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视阈,课题实验学校的语文课堂有了更多的民主气氛、更多的生态美和吸引力。2004年5月21日,由他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西方方法论与现代中国语文教育”第二阶段成果展示暨经验交流会在四川省广汉中学举行,泸州二中张莹老师执教的以成功智能方法设计的《故都的秋》,南溪一中罗道猛老师执教的以多元智能方法设计的《受戒》,广汉中学王道义老师执教的以模糊理论方法设计的校本课程《诗歌赏读》,成都七中张学军老师执教的以格式塔心理学方法设计的《风月无边:多彩的语言》,四川师大附属实验学校黄岚、任平执教的以合作学习方法设计的《乡愁》让语文课堂呈现出别样的风采。三是对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贡献。“人脑思维空间的开拓,有赖于方法论的探讨。冲破原有框架,发现新的视角、认识路线与方法,就能带来新的发现。”语文教师教学方法知识的获得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学名师往往是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科学的方法的习得形成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

作者:蒋光明 单位:四川省德阳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