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的意义探索范文

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的意义探索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的意义探索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的意义探索

应用飞信通知实验组健康教育的时间及地点,同时邀请其丈夫参与。地点安排在各社区活动室以方便孕妇就近参与,采用基于问题的(PBL)教学法,结合多媒体课件、视频、模型(娃娃、乳房)等教具,重点解决母乳喂养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并对孕妇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及时予以解释和指导。产前健康教育分为4次,每次1h,内容依次为母乳喂养的优点、母亲生活方式的选择及乳房保健、母乳喂养的护理(哺乳的频率及间隔、哺乳前中后的护理、如何排空乳房、判断乳量能否满足婴儿等)、婴儿护理。产后结合新生儿访视及电话随访并根据具体的喂养问题进行指导(母亲饮食、哺乳的方法等)。产后1个月内,每周随访2次,2个月每周随访1次,3~4个月每半个月随访1次。电话随访不能解决的,可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当面指导。对照组无其他特殊措施。

1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资料整理与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来评价教育效果。

2结果

实验组共172例全程参加了健康教育。去除母亲发生较严重的分娩期并发症、产后因母婴健康问题分离或不宜母乳喂养者及其他原因,最终收回的有效资料为实验组156例和对照组152例。

2.1两组孕产妇一般情况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孕产妇年龄分别为(25.4±2.2)岁和(25.5±2.2)岁(P>0.05)。产检时接受健康教育情况,实验组:从来没有接受28例(18.0%)、接受1~2次84例(53.8%)、接受3次及以上44例(28.2%);对照组:从来没有接受30例(19.8%)、接受1~2次80例(52.6%)、接受3次及以上42例(27.6%)。χ2=0.16,P>0.05。两组的人均月收入、分娩方式、母亲文化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两组孕产妇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效果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纯母乳喂养率、部分母乳喂养率、人工喂养率分别为71.8%、13.5%、14.7%和42.8%、35.5%、21.7%(χ2=26.5,P<0.01)。两组母乳喂养知识评价得分、母乳喂养自信心得分比较。

3讨论

60%的产妇决定喂养方式的时间是在怀孕之前,98.9%的产妇在出院以前已做出决定[3]。产前健康教育可以使孕妇及早做好母乳喂养的准备,树立信心,提高纯母乳喂养率[5]。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对流动孕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的健康教育是有效的。

3.1丈夫参与可提高4月内纯母乳喂养率调查结果表明,丈夫参与健康教育的孕妇母乳喂养知识得分、母乳喂养自信心得分、4月内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丈夫没参与的孕妇。丈夫的态度是产妇选择母乳喂养和决定持续时间的重要因素[6],态度取决于其母乳喂养认知水平,夫妻双方共同参与健康教育,通过互学互助,母乳喂养知识水平提高显著。家属参与还有助于孕产妇母乳喂养信心的建立,提高母乳喂养技巧的掌握[7]。孕产妇除了生理上的不适,还有心理上的变化。丈夫参与能给予孕产妇足够的理解支持,帮助孕产妇顺利完成角色的转换,成功担负起母乳喂养婴儿的责任。夫妻共同参与健康教育,增加家庭凝聚力,促进母婴健康[6],有利于母亲坚持纯母乳喂养。

3.2就近组织健康教育可增加教育覆盖面调查结果表明,完成本研究4次健康教育的实验组156例中因产检时接受母乳喂养教育的比例不高,1~2次的为53.8%(84例)、3次及以上的为28.2%(44例)。流动孕产妇因为家庭收入及文化程度偏低,存在“产检是浪费金钱和时间”的错误认知[8],进而影响产检时接受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的覆盖面,但她们有获得母乳喂养知识的需求,而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近组织健康教育有两个好处(教育免费、节约路上及等候的时间),可增加教育覆盖面。

3.3产后随访指导可使母亲产后4月内坚持纯母乳喂养流动孕妇通过产前母乳喂养知识健康教育能较好地掌握相关知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常发生遗忘。孕妇向产妇的角色转化,情绪易波动。初产妇没有经验,哺喂母乳时易紧张。产后定期的电话随访可使产妇及家属的母乳喂养知识得到巩固[9],哺乳的经验缺乏导致的问题及紧张情绪能得到针对性的指导与心理支持,有利于母亲在产后4月内坚持纯母乳喂养。本次调查发现对流动孕产妇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4月龄内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但仍低于《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提出的到2010年以省为单位母乳喂养率达到85%的要求。在当前就业的严峻形势下,流动孕产妇就业的小企业或劳动密集型企业无法保证其母乳喂养的权利;奶品商的宣传,也在无形中强化了孕产妇人工喂养的意识[10];城市女性的喂养方式也会影响流动孕产妇喂养方式的选择。因此要提高流动人口纯母乳喂养率,不但需要卫生部门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母乳喂养的社会氛围。

作者:秦立梁华建芳秦立强单位: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病房苏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