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生实践作弊与对策范文

大学生实践作弊与对策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实践作弊与对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实践作弊与对策

摘要:大学生实践作弊行为会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更大,浪费社会资源,削弱国家创新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生实践作弊的社会原因,以及自身和监管者的原因,然后在技术和制度层面上给出以下对策:建立实践教学辅助系统提高作弊成本,细化学分降低作弊动机和消除教师的心理压力,提高监管力度。

关键词: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作弊

在实践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作弊现象。表现为抄袭实验报告,拷贝其他学生的设计代码,从网络上下载拼凑课程论文等。学生这种使用较少投入而获取更多收益(分数)的行为,看似影响不大,但确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一、大学生实践作弊产生的社会问题

大学生实践作弊,这不仅仅是大学生个人的问题,它会影响高校存在的价值与社会未来的发展。首先,实践作弊行为会使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更大。经过十几年的建设,网络资源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教育信息,辅助自己的学习或再学习。这无疑会提高国民的素质,同时也会降低高等学校知识垄断者的地位。根据信息扩散理论,学习者会在众多学习资源中挑选出权威的、可信度高的资源进行学习,造成信息富集现象。知名院校具有悠久的历史,良好的社会声誉,所以知名院校的学习资源将会被首先选用。即使知名院校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并不比其他院校的更好,也会有更多的使用者。根据马太效应理论,在信息资源有偿提供的情况下,名校将获得充裕的资金,这样既可用于提高科研水平,也可以改善公开课的质量。这种良性循环将吸引更多的学习者参与到网络学习中。大部分高校中进行的理论学习与网络公开课提供的内容无本质差异,而且通过网络学习的成本更低,自由度更大。如果高校毕业学生理论知识无明显优势,实践能力又因为作弊行为而大大削弱。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将不再明显,就业压力会更大。其次,实践作弊行为将削弱中国的创新能力。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将知识类型分为事实知识、原理规律知识、技能知识、人力知识四种,其中技能知识和人力知识属于隐含经验类知识,主要靠实践获得。大学毕业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为此教育工作者集思广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高校通常会设置基础实验项目、综合实验项目、设计实验项目,逐步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三、四年级,会安排参与教师的科研团队,或到企业参与生产实习,培养学生从注重知识的验证向注重问题的解决转变。如果大学生最初的实践作弊行为没有被及时制止,并且因此获得高分或奖学金等收益,这一信息将在学生中迅速扩散。一些判断能力不强的学生,将会效仿这种行为。当这一行为被广泛采纳,逐步认可和接受,学生实践作弊将不会受到道德谴责,其精神压力将会减轻。这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提升到应有的水平。这种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将在进入科研团队或生产实习中被发现,鉴于学业年限、作弊人员数量等因素的影响,高等学校会迫于压力,选择让这些学生继续完成学业。高校花费大量精力设计的实践培养计划,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很多学生也将失去早期进入科研团队的机会。年轻人在系统学习阶段无法有效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将在后期影响和削弱中国的整体创新能力。第三,实践作弊行为是社会资源浪费。高等教育是稀缺资源,主要由政府投资运行,个人的学费只占高等教育投入的一小部分。如果培养的人才不能达到应用的水平,高等教育的效益将下降。对于社会来讲,四年高等教育使得劳动者的培养年限延长,社会抚养比提高,如果没有实现社会收益增加,将是社会资源的浪费。对于个人来讲,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步深入,文凭已不足以反映个人的能力,如果在大学阶段没有真正地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将意味着自己不仅浪费了学费,也浪费了四年的时间。大学生实践作弊对个人、高校和社会都是一种损失。综上所述,探索大学生实践作弊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减少作弊行为,对于国家、高校、家庭、个人都是有益的。

二、大学生实践作弊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实践作弊的原因有很多,下面主要从客观基础、大学生自身和监管者的角度进行分析。首先,良好的通讯网络环境降低了实践作弊成本,提高了收益。尽管不同学校教学目的、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存在差异,但基本内容类似。有些学生可能基于学习、交流的目的,将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等内容传到网络上。更有甚者,将毕业设计、综合实习等内容也到网络上。在智能手机非常普及的情况下,实习场所即使没有计算机网络终端,学生也可以到网络上寻找实验相关内容,或者互相传递实验结论。当然,这样可以锻炼学生使用网络搜集信息的能力,但是却降低了独立思考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作弊行为很难发现,实习场所既不会发生互相抄袭的混乱现象,研究报告的内容也不会雷同。教师在无法判断学生是否作弊的情况下,容易造成作弊学生的实践成绩可能更高的现象,这又激励学生继续作弊。大学生实践作弊具有世界性特征,近来美国一些研究发现,作弊已经成为全美各高校的棘手问题,同时指出外国学生更容易作弊。亚洲,特别是中国的大学生作弊有失控的迹象。其次,学生没有及时转变学习习惯,造成一些学生作弊。大学教育不同于初中或高中教育,它要求学习者具有很好的自学能力,是在假设学习者能够及时复习,主动预习基础上的教学活动。各类知识点一般不会重复讲授,即使实践所需要的一些知识点是一两年前学过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不能及时转变学习习惯,主动复习、预习,一些实践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无法完成。这种情况与学生和教师对教学的期待有密切的关系。教师一般认为学生应该刻苦学习,积极解决面临的困难。学生认为教师应该教授他们不知道的与课程相关的所有知识,甚至是将实践过程一步一步演示给他们。学生的这种要求通常不会得到满足,因为高等教育者认为,如果基础学习阶段养成这种亦步亦趋的学习习惯,将无法完成后面的综合实践或者是参与到科研中,大学生毕业也无法很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所以,一些没有及时转变学习习惯的学生可能无法完成实践项目。这时学生将面临选择,要么花费大量时间学习通过实践考核,要么通过作弊节省时间应付考核。当学生对实践重视程度不够,且作弊所需要承担的道德风险较小,被惩罚的风险也较小时,学生将选择作弊。第三,教学监控体系的负效应,造成教师监管实践作弊不利。近年,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各个高校均引入了教学监控体系,如督导听课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学生评教制度等。设计这一体系的目的是保障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以及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这一体系也产生了负面影响。教师为了能够通过教学监控体系的考核,会放纵学生的作弊行为。如在督导听课制度的设计中,引入退休教师作为督导,有其合理的一面,即与在职教师没有利害关系,可以公平地评价每一位教师。但是,退休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教学内容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为了督导能够理解教学内容,教师会选择将实践教学内容细化。这样做会降低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不利于学生的自学与创新。同时,为了使学生在评教或信息反馈时不表达对教师不利的信息,教师也会减弱对学生的批评,甚至故意提高学生的分数。在这种状态下,教师对学生的监管将隐性降低,投入较多学习成本和较少成本的学生将获得类似的分数,这将降低学生的努力程度,增加实践作弊的可能性。针对学生作弊的客观因素、自身因素和制度因素,下面提出相应的策略措施,减少学生的作弊行为。

三、减少大学生实践作弊的对策

专门针对大学生实践作弊的研究成果很少,可供借鉴的是针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如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加强校风、学风建设;深化课程教学和学业评价方式的改革;健全社会诚信体系改革;强化监考和调整考试作弊纪律处罚等。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考查大学生作弊深刻的社会心理背景因素、大学生群体心理因素和大学生个体心理因素,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另一类是通过技术、制度建设,提高大学生作弊成本,减少作弊行为的发生。实践作弊的思想道德教育与考试作弊类似,所以,本文主要就技术、制度建设提出建议。

1.建立实践教学辅助系统,减少实践作弊。信息化使得作弊更加容易,也可以使作弊更加困难。如同建设试题库一样,高校可以通过建设实践教学辅助系统,从技术层面上减少作弊的可能性。建立实践教学辅助系统可以遵循以下原则。首先,为每个需要实践的知识点设置不同的题目,并且每年进行更新。这样可以保障实践项目不至于成为经典,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其次,确定题目的难度级别,以方便实践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选择。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客观上存在差异,如果采用统一的标准,有可能促使一些学生选择作弊。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难度级别,也可以增加其学习兴趣。第三,采用开放式与集中式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有些学生自学能力强,不需要教师的过多指导即可完成实验项目,可以使用开放式实践方式。对于一些没有及时转变学习方式的同学,给予其过渡时间,使其能够逐步适应大学学习,也是教育的目的之一。

2.细化学分,降低学生作弊动机。现在很多大学执行学分收费制度,这体现了教育公平,同时也给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经济压力。如果某门课程考核不通过,学生不但会承担来自教师、同学的压力,而且还需承担来自家庭的经济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选择使用作弊手段通过部分实践考核,从而可以获得整门课程的学分,也变得可以理解。但是这样却会败坏学风,并且会对未来的实践教学带来不良影响。如果细化学分,明确每一类实践项目对应的学分,将降低学生的压力。例如,当学生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践活动,他或许只需要支付0.05学分的重修费用,既可以重新获得实践机会,完成实践活动。教师也可以获得学生实践活动情况的详细数据,调整实践项目的设置情况。为了进一步降低学生的经济压力,学校也可以给及时、认真完成所有实践活动的学生适当的学分奖励,促进这些学生探索未知领域。

3.消除教师的心理压力,提高实践作弊的监管力度。高等学校对教师的考核是多元的,教学监控体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中学生评教对教师考核的影响更加微弱。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应该是对教师考核的重点,而不是知识传授的技巧或过程。高校的管理者认同这一观点,所以督导评教和学生评教对教师职业生涯的影响甚微。但是这种制度执行过程中并没有传递出这样的信息,在频繁的评教信息反馈中,教师会认为评教很重要。所以,教师会从规避风险的角度出发,降低对学生的监管,以取得相对较好的评价结果。高校在执行教学监督体系时,需要向教师明确监控体系的目的,减轻教师监控学生的压力。在必要时,可以修改教学监控体系,以达到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宏进,薛澜,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6-9.

[2]张华,李红星,肖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以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18(9):29-30+33.

[3]周海涛,蓝石.中美大学生对作弊态度和看法的比较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9(8):27-31.

[4]尹德志.部分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9(3):72-73.

[5]查五生,刘翠华,冯小平,蔡擎.大学生考试作弊及其预防措施[J].高等教育研究,2006(4):55-56.

[6]赵艳鹏.关于大学生作弊行为的心态分析及对策思考[J].现代交际,2016(5):135+134.

[7]谢君.大学生作弊心理分析及对策建议[J].高等教育研究,2005(4):41-43+49

作者:张丽杰;周亚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