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古代文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范文

古代文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古代文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古代文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语文建设杂志》2014年第二十二期

一、古代文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之想象力的激发

创新思维是人类智慧的核心,文学作品的创作和鉴赏都是创造性的活动。不管是从创新过程还是从创新方法来说,想象力都是创新之源。所谓想象力,就是以客观信息为基础,在头脑中创造出新思想、新形象的思维能力。文学作品的形象性以及认识作用、审美价值的高低都与作者的想象力密切相关。因此,古代文学作品鉴赏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表现在对其想象力的激发。作品鉴赏是一项复杂的审美活动,它需要读者充分调动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去感受、理解、欣赏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正如康德所说:“想象力具有联想、再生、复现、复制、建构和创造的能力”[1]。想象力是自由而丰富的,是创造思维的翅膀。想象力的培养也是多种多样的,通过文学作品的鉴赏进行想象力的培养是重要的手段。中国古代文学不乏想象力飞扬的经典作品,中国古代神话、先秦散文、古典诗歌和小说中都包含着作者很强的想象力,其中《庄子》、《聊斋志异》和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尤其想落天外,奇幻而又通透。《庄子》“大抵率寓言”,“空语无事实”,“游谈乎方外”[2]。司马迁和郭象对《庄子》的评价提示我们,《庄子》是富有想象力的,“无事实”乃是一种艺术虚构和想象的奇妙故事,不是说没有情节。正因为这些故事是想象出来的,还没有在自然和世界上的人、事、物,所以它是方外、不经之谈,超乎俗世之上。《聊斋志异》的艺术想象力也是有口皆碑的。

《聊斋志异》中的很多故事都曾在民间口头流传,还有些科举士子的故事是蒲松龄听来的,但是,这些如果没有作者蒲松龄艺术想象力的塑造只能是道听途说的故事,而不是富于创造性的文学作品。《庄子》中骷髅问道、庄生梦蝶、蜗角蛮触奇丽诡异,《聊斋志异》中婴宁的故事美丽而又感伤,但是它们绝不仅仅是像一些创作手法那样批判社会和人生的,它们是用充满想象力的思维方式和形象的力量点悟人生的,是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拓展,“庄生梦蝶”至少启示我们重新思考人生与梦的关系:是因为有了人生才有梦,还是做梦才有诗意的人生?中国古代文学有其独特的民族性,它是含蓄的,隐蔽的,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想象力应该是时间上、空间上、思想上、艺术上的自由的探索和驰骋。鉴赏一篇作品,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引导学生在尊重历史背景及艺术规律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以及审美观,进一步改创作品。以李商隐的《锦瑟》为例。“一篇《锦瑟》解人难”诗句是模糊朦胧的,思想是跳跃的,关于其内涵也是众说纷纭。仅凭其字面,很难理解其意味,只有通过想象力才能很好理解诗的意境。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只有放飞想象力,才能从短短的二十二个字中体会到那深沉厚重的情感和引人深思的哲理。《诗经•周南》若是没有想象力,则是单调乏味的,而对于想象丰富的方润玉,这不仅仅是诗句,俨然成为诗情画意的传世佳作。

二、古代文学教学中学生开放性、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文学作品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对想象力的锻炼,还有对创新思维开放性和发散性的培养。随着世界文坛的发展,我国文学发展日趋与世界接轨。现代文学理论为赏析古代文学作品提供新的视角,这也要求我们勇于创新,不可墨守成规,拘泥于条条框框中。我们要大胆创新,开拓视野,从多领域,广泛的层次对古代文体进行新的探讨。分析解读文学作品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该从正确的角度透视古代文学作品。利用如荣格的无集体意识等观点透视古代文学艺术,不仅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还可以对古代文学教育研究领域进行延伸扩展和深化。古代文学艺术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时代对其有不同的解读,现代文学理论为古代文学作品现代化提供良好契机,使其更好与现代社会文化融合。在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赏析时,学生们不仅要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社会环境,以及时代特征,更要考虑作者的思想境界,世界观和人生观。举例而言,对《焦仲卿妻》一诗的思想内涵进行透视时,一般认为焦仲卿和其妻子的爱情悲剧深刻的揭露了封建包办的婚姻泯灭人性的罪恶,封建家长制破坏美好爱情的无情,封建礼数的扼杀人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应与时俱进,引导学生从诗歌写作的社会背景,诗歌的思想内涵以及同时代诗歌所包蕴含的思想,从多层次深领域进行思考。现代人对其的理解是因人而异,有的人认为这首诗赞扬夫妻之间彼此信任,惺惺相惜,至死不渝的美好爱情;有的人认为这首诗强调了父母与子女之间无法逾越的代沟;有的人从焦母的角度看待焦仲卿与其妻子,批判了父母对子女的溺爱;有的人以同情兰芝的口吻,赞扬了兰芝为爱殉情的纯洁高贵品格。教师应充分尊重同学们的观点,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让同学们在理解诗的基础上,更有了自己的见解,进而提高了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值得注意的是,少数民族在赏析本民族的作品时,应将作品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思考,结合本民族的文化特点与时代的发展进度,深刻了解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挖掘作品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文化积淀。这样能更好更深刻的赏析作品,弘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在讲解《楚辞》时,穿插中巴文化与楚文化的影响。给学生推荐一系列参考书籍,并提出论题,积极引导学生讨论。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思维更加开放,研究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例如,《诗经》中的十五国风,都来自于先秦的诸侯国和各地区。当时,民族融合程度很低,各地区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传统对国风的理解过于保守,过于重视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各区域之间的差异考虑不够。《诗经》是对各地区诗歌的汇总,所受诗歌良莠不齐,尤其是在文化风貌与词语的运用上。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去分析国风,是一个崭新的视角,势必会带来新的见解。

作者:史小建单位:河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