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语阅读教学对学生想象力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语文教学之友杂志》2014年第七期
一、对比迁移,强化想象发散性
由于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偏重强调答案的标准性、唯一性,不少高中生的思维是单线的、封闭的。但是实际生活中,很多问题的答案都不是固定和唯一的。因此,在文本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候,强化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想问题,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对文本内容进行对比迁移,激发学生想象的多维度、发散性。比如笔者在教学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时,学生被作者笔下的“拿来”固化了思维,以为只要是“拿来”就是对的,这样就由一个误区走向另一个误区,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其实并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于是我在反思阶段,引导学生进行了拓展迁移,引导其发散思维。我向学生出示了一组数字和资料,当学生看到日本动漫文化产业的产值超过中国汽车产业的产值、韩剧带来的韩流消费超过百亿,并且中国就是日本动漫和韩流的最大消费者时,他们惊呆了。这时我提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是拿来还是送去,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鲁迅杂文的写作背景下,我们积贫积弱,送去就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在当今相对和平的竞争环境下,一些文化输出,送出的不仅仅是产品,而是为了更好地获取财富与资源以及认同度。这样的解读,就让学生充分意识到问题认识不应该唯一和固化,而要通过知识迁移来多角度思考。
二、写作训练,引导想象合理性
应该说在阅读教学中,不少学生是愿意对文本进行多角度解读的,但是这种解读更多还是习惯于在老师引导下来思考或者想象,缺乏主动意识;同时,在教学创设的情境下,有缺乏认识而导致的思考不合理、想象力偏差的情况。其实,成功在实践,关键在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去思考、经常去想象,这样就会不断养成主动想象的习惯,也会不断完善其想象的合理性。比如笔者在教学《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一文时,在文本解读完毕后,我就布置了续写训练的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按照剧情及相关线索,进行合理想象。有位学生就写得很好,写主人公伤愈后,正好碰到以前一位同学此刻正主动应征入伍,和自己当初一样,这时候两人相遇,主人公的劝解引来同学的误会与愤慨,从而凸显法西斯教育的毒害之深。这样的设计很合理,想象也很到位,再一次证明学生的想象力并不弱,关键在引导、关键在训练。
作者:周林单位:如东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