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微交互设计中人性化的表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艺术教育杂志》2015年第四期
一、设计反馈的情境化
“微交互”设计的特性之一在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搭建交互模型,利用个性化的图像、文字以及多维的表达方式实现功能演绎,引发情感共鸣。不管是“对话式”的提醒,还是“拟物化”的状态显示,亦或者情境式的界面跳转,皆来源于设计师对用户使用场景的准确把握。通过众多“微交互”的功能集合,打造出“情境式”的反馈机制有利于产品个性与用户参与性的提升。社交网络平台正是借着这一模式逐渐打开用户心门。如果把社交平台上的每一条信息流看成是一档节目,把传统的“欢呼簇拥”“奔走传送”转换成唾手可得的交互资源,利用简单的交互手段即可实现与用户心理模型的匹配,达到社交沟通的效果,于是才有了继Facebook率先提供“LIKE”点赞机制后的一发不可收。更有甚者,加入音效与动画放大反馈效果,增强用户体验,这些都是在微交互易用性基础上加入情感化因素,打造“情景式”体验而来的。
二、交互系统的精益化
微交互系统与功能列表的区别在于,其精简、直接的天然条件、认知消耗低的先天优势,使得其交互机制更加细致和明显,反馈内容更为有效,设计规则也相对要求精益、直接。《连线》杂志作者DanSaffer在其有关“微交互”的文章中指出,微交互的规则设计除了考虑系统本身设定的思维关系外,还要更多考虑用户使用的场景、状态和任意的交互可能性,与之对应地要求,在进行“微交互”设计时,需精确到每一个选项的设置条件,每一个动作按钮的状态表现等。即使是在转瞬即逝的交互时间范畴内,微交互被要求将功能体系表现得更加具体和鲜明,保证用户随时随地享有预见性的权利。在少即是多的规则束缚下增强体验,在信息复杂化的客观要求下把握交互尺度,微交互既是交互系统的微观、细节设计,同时也因其交互特性而自成一体。微交互是近些年来伴随产品体验式设计和互动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出现迎合了智慧化趋势的发展,带动了数字产品创意导向的升级,给产品的开发设计者及用户带来了诸多思考和启发。
首先,微交互打造了用户体验的“短平快”效应,迎合了当下用户的使用环境。一个普通人每天要与多种产品进行不同程度的交互对话,更有在跨平台、跨设备等众多环境下的使用考验,微交互精细小巧的特性与“一目了然”的视觉使用原则,在即使是跨平台环境下仍可以保持产品功能使用的一致性,在降低用户使用认知成本的同时,亦缩小了客观场景的使用局限。反观,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微交互短耗时、低认知的特征,恰是成功利用了人类心智中非理性、无意识的瞬间反应,②在同理心的转换上,“零负担”的交互过程中,得以协助用户更快、更平和的完成任务。
其次,微交互围绕用户的简单法则,创造了实时体验的创意价值。近些年移动智能终端、计算机的普及,使电子消费群体从小众的技术消费者扩展到普罗大众,认知经验丰富的消费者不再被包罗万象的功能实现所蒙蔽,相应地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更加直接,结果更加明确,产品使用时的情绪表达亦更加明显。用户焦点由表及里地深入,促使执行任务的过程或深度,横向选择的默认与取舍等都成为影响产品价值判断的重要因素。微交互对用户使用行为上的考究,对产品执行力上的审视,让瞬间体验变得更为科学且合理。此外,情感化因素的融入,易促使微交互的瞬间体验更具个性价值,大量凸显微交互的设计案例相继印证了这一点。总之,产品的问题越聚焦,越容易发现产品的真正价值,致力于“只把一件事情做好”的微交互,既落实了用户准确快速地找到并执行任务的目标,为产品维护减少了开支成本,同时完成了用户体验情境化的植入,为产品创意提供更大的可能。
最后,微交互丰富了产品的实用内涵,推动了现代市场竞争与产品的迭代。在“技术革命”的年代里,具体的功能实现往往是产品的先决条件,而在产品功能进入成熟期后,技术革新带来的“产品过剩”“功能过度”的背景下,需要产品更多从细节着眼推动优化,从而代替不断追求功能创新的思维定式。微交互的运用可在原有产品的功能基础上实现产品优化,不断地突破用户的预期,帮助产品创造出更多的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
微交互可以衍生创意,带来产品个性的差异化;亦可以优化产品,提升品牌的效益与质量。科技时代的进步,用户需求的升华,需要我们以更精准的视野去引领人性化的潮流,去提升“以人为本”的标准。目前,代表着功能特性、产品态度的微交互在激烈的市场上已初现锋芒,从简单的功能实现到“赏心悦目”的完美体验,微交互的人性化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却是社会发展促使之必然,亦是交互设计未来的重要选择。
作者:方兴 刘小环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 武汉理工大学设计学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