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现代杂技教学的系统化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民族艺术研究杂志》2014年第三期
杂技艺术的传承、发展以及其产业效益的发挥,均仰仗于优秀杂技人才辈出的局面的到来;与此同时,因其高技能和高难度,杂技演员伤残难免、“吃青春饭”事出必然,常常会面临转岗、转行就业的问题,这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杂技艺术表演人才全面发展的问题。但一直以来,我国杂技艺术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依然是父传子、师授徒和以团带班,这样的人才培养格局是无法满足时下杂技事业和产业发展对杂技艺术表演人才培养的需要的;而与院团分离、由国办和民办艺术院校来完成杂技教育的人才培养格局,则是近几年才逐渐形成的,这样的杂技教育依然处于摸索阶段。因此,认真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有益于现在和未来的杂技教育扬长避短。
(一)在以往的杂技教育中,因循杂技技艺教育模式,父亲、师傅和老师们往往只注重学生的技术训练而疏于对其文化知识的传授。接受杂技教育的孩子年龄一般在7岁~12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在接受义务教育。而在父传子、师授徒模式中学习杂技艺的学生,能够学到的文化知识却很少;在以团带班模式中,教师在教学中会更加偏重于对学生杂技技术的训练,因此就会占用大量文化课的学习时间,他们往往白天整天训练,到晚上才用1~2个小时的时间学习文化课,这与教育部规定的杂技专业学生每天要有4~5个学时学习文化课的要求相差甚远。
(二)在以往的杂技教育中,往往缺乏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无论是父传子、师授徒,还是以团带班,父亲、师傅、老师对学生的教学,都有很大的随意性,他们想教多少就教多少,想教几个时辰就教几个时辰,想怎么教就怎么教,完全没有一定之规。
(三)在以往的杂技教育中,杂技教学的科学性往往处于失语状态。因不能够以较为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凭经验教学,往往每个节目要成型都要花很长的时间来进行训练;因不能够对学生体能的个体差异进行深入的了解,对学生所进行的训练往往都是整齐划一的,从而使他们的特长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也腾不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文化课的学习。因现代化高科技教学设备和手段的匮乏,教师和学生不容易掌握到我国乃至世界的杂技艺术发展新资讯,年事已高的教师体能和技能无法企及的高、精、尖杂技节目的教学往往举步维艰,学生要攀登杂技艺术高峰往往难上加难。
二、现代杂技教学的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路径探析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通过对人智能的研究后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具体来说主要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视觉智能、自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以及身体智能等。现代杂技艺术的传承、发展及其产业价值的实现不仅需要有杂技技能的人才来参与创造,更呼唤具有综合智能及综合文化素质的人来参与创造;与此同时,现代杂技教育还肩负着培养杂技艺术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使命。因此,现代杂技教育应本着“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来进行。居于这一理念,我们提出了现代杂技多元化教学的理念,具体来说,就是让杂技教师从对学生命令着和灌输着转变为学生技能、智能形成和心灵塑造的引导者和开发者,走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路径来进行现代杂技教学。
(一)系统化所谓系统化是指杂技艺术表演人才培养要根据现代杂技事业和产业的发展以及杂技艺术表演人才可持续发展之需来进行教学课程的系统设置。在杂技教学体系中,德育课、专业课、文化课、体育课、心理课都是必不可少的课程,这些课程相辅相成,构成了杂技教学的完整系统。1德育课程。所谓德育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加影响,[3](P178)以培养其良好的思想及行为准则的活动。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周王朝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为“礼、乐、射、御、书、数”,即“六艺”,而在这“六艺”中,礼(德育)为其首;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所贯彻执行的邓小平德育思想则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德育为先”;现代杂技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呼唤的是德艺双馨、德才兼备的杂技表演艺术人才。因此,在杂技系统化教学中,首先就应该开设思想品德课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2专业课程。杂技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教育,它是以培养表演人才为目的的,杂技艺术是通过身体来展现技艺的,因此对人的身体素质和人体技能有着极高的要求,这需要从小就对从业者进行强化训练,使其练就一身过硬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专业技能、节目技巧训练,从而很好地进行杂技演员的专业培养。因此,可分别设置基础课、专业课、节目课等内容,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基础课程即是指杂技基本功的训练课程,包括以女生为主的柔韧性训练课程和以男生为主的力量训练课程等。其中,柔韧性训练又包括身体各部位的柔韧性训练和身体的软开度训练。身体各部位的柔韧性训练指对人体关节以及关节韧带、肌腱、肌肉、皮肤和其他身体组织的训练,从而使这些部位柔韧性不断增强并富于弹性;而身体软开度训练则是指对学生身体灵活度的训练,以使其身体的各个部位在节目表演中能够刚柔相济、收放自如地和谐配合。力量训练包括负重训练和弹跳训练等。负重训练通过多次多组有节奏的负重练习达到集聚肌肉群力量、提高肌肉耐力、增加肌肉弹性的目的,弹跳训练练就的是学生的全身力量、跑动速度、反应速度以及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等。这些基础课,是杂技专业教育的“底座”、杂技艺术金字塔的基础,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进入院校教育时代,基础课训练理应引起高度重视。专业课程是指普通技巧训练课程,包括顶、跟斗和与节目技巧有关的有针对性的训练课程。所谓顶,俗称“倒立”,包括“活顶”“死顶”“弯腰顶”“单手顶”“直背顶”等,这些顶要求学生在以头或手撑地或撑支撑物倒立时,要很好地保持身体的平衡。跟头的翻法有二三十种,其中,难度较小的有“侧手翻”“健子”①、“前手翻”等,中等难度的有“健子后空翻”“侧手前空翻”等,高难度的则有“健子后空翻转720度”“后空翻两周”等,这些动作都要求学生在以手或脚撑地、撑支撑物或腾空的状态下,翻腾身体一周或两周后再平稳落地。节目技巧则包括“站二节人”“站头”“对手顶”②等,这些技巧均要求底座学生沉稳有力、二节学生具有良好的平衡能力。这些专业课程,是杂技专业教育的“二节”、杂技艺术金字塔的中间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进入院校教育时代,专业课训练理应得到加强。节目课是指训练各种杂技节目中的技巧的课程,包括小型节目、中型节目和大型节目等的节目技巧训练课程。小型节目指1到3人表演的节目。它要求学生技巧要练得多而且熟练。如:《晃梯踢碗》的技巧就包括“蹦梯子上楼梯”“倒立”“踢碗”等,“倒立”要求学生在晃动的梯子上稳稳地倒立,踢碗要求学生在晃动的梯子上将一只碗乃至四只碗准确无误地踢或并踢到头顶上顶起。《单人球技》的技巧则包括过“桥”“绕腿”“背剑”等,要求学生双手灵活而精准地抛接3个乃至7个球形成圆圈、绕过腿、绕过背等。中型节目指3个以上、10个以下演员表演的节目,其配合和组合技巧难度较大,需要团队的紧密配合,方可完成。如《呼啦圈》中的“前软前空踢圈、三人组合小跟斗”技巧,一人把圈放到腿上,翻“前软前空翻”③后,把圈踢到空中,3个学生从圈底下翻小跟头过后,前面翻跟头的那位演员用手把圈接住。在这一组配合技巧中,先翻跟头者抛圈后,3位翻小跟头者就要立即从圈下翻过,否则,先翻跟头者就无法接住圈。又如在《五人柔术》技巧“五人大桥”这一组组合技巧中,两人面对面下腰;第3人站在一位下腰者的腿上,双手扶住另一人的腰下腰;第4人站在第3人站腿的底座的肩上,在二节的腰上起顶;第五人站在表演者身旁负责接送人。在这一组组合技巧中,只有底座、接人学生的力量与二节和尖子演员平衡能力的有机结合,才能够架起这座五人大桥。大型节目指10个以上演员参与表演的节目,其技巧难度更大,学生以胆识和精、准、熟、美的动作配合协同作战的重要性也就越发凸显。如在大型节目《浪桥飞人———大鹏》技巧“浪桥送飞人钻圈接抛”中,在浪桥一端的桥架上的一位学生要陆续抛两到三位飞人从桥中央空中吊着的圈中穿过,由浪桥另一端的一位学生接住他们,这样的技巧,非有一定的胆识和动作的精准性且能够协调作战是难以完成的,尽管有一定的上节目保护措施,但因为是在9米多的高空中抛人,稍有不慎,后果还是不堪设想。又如,在大型节目《蝶泉梦趣———碟》的“三节人口含单臂倒立”技巧中,底座用嘴咬住二节腰上的一根绳子,二节站在底座的腿上,三节在二节的头上单手倒立,而她们的手中,或单手,或双手,都在转碟。不是熟能生巧和一、二、三节学生的协调配合,根本谈不上动作的完成;而多组学生完成这组组合技巧的动作如果不整齐,这个节目的美感就要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些专业课程,是杂技专业教育的“尖子”、杂技艺术金字塔的顶部,是杂技艺术的熠熠生辉之处,因此,进入院校教育时代,节目课训练理应发扬光大。以上所讲述的杂技技巧在以团代班时代,学生要经过6-8年的训练后,又进入杂技团和老演员一起配合训练多年才能掌握。国有文艺院团改制以后,人才培养转入院校培养,如果通过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新的教学模式,令学生在院校毕业时就能掌握如上所述的多种基本技巧和高难度技巧,学生毕业后,进入院团就可以不对其进行二次训练、重复训练,从而为院团节目成型赢得时间,很好地抢占市场商机。3文化课程。课程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培养。杂技表演既是“技”,也是“艺”,它不仅要求杂技演员要呈现技能的“高、精、尖”,也要呈现其作为艺术的“新、奇、美”。现代杂技艺术是包含音乐、舞蹈成分,融入历史和民族性的人文内涵,以现代人的思维理念铸就的艺术,它需要杂技表演者具备一定的文化艺术素养和以舞蹈为主的其他艺术技能,方才能够将作品所包含的内涵和技艺很好地呈现给观众。因此,学校不仅要在对其进行基本功的系统训练后教他们如何完成高难度动作,而且应设置语文、历史、音乐、舞蹈、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等课程对他们的文化素养、舞蹈素养和技能、音乐欣赏能力进行培养。与此同时,还应开设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以使之具有更为丰富的知识储备。4体育理论课程。在现代杂技教育中,为使学生能够对杂技技艺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以提高训练效率,并且掌握一定的身体保护知识以尽量避免伤残,开设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体能科学课程则应是理所当然的选择。5心理学课程。应开设心理学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杂技艺术是一个高风险的行当,它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方才能够自信满满,顺利成长。因此,应开设运动心理学课程,以帮助其无论在训练还是在演出时,都能够进行良好的自我心理调适。
(二)规范化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杂技教育被纳入院校教育体系后,就应该实施规范化的教学,针对培养对象制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按照现代教育的规范化要求来进行教学。首先,在规范化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和进度就必须有规定,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来进行教学。如,在进行基础课教学时,可将身体柔韧度和力量等身体素质训练课程作为长效课程,将其贯穿到杂技中专班6年、大专班8年的学习时间里,持续坚持训练,以使杂技人才具备基本的身体素质。而顶功、跟斗等的训练,则要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以为节目课的学习和训练打下基础、留出时间。对此,在院校教育中,在传统杂技教育中父亲、师傅、老师对专业技能训练时间安排随意性大的状况应获得较大的改观,即使专门练顶功或专门练跟头的学生的训练时间可稍微延长些,但也要在总的教学计划和教练计划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否则就会影响到节目技巧的训练。其次,在规范化教学中,教学大纲规定的训练项目、动作技巧参数、质量标准要高度统一,使杂技“惊”“险”“奇”“美”“难”的整体特征表达得更加充分,从而达到杂技表演内容和形式的统一。[4]如:在进行《钻圈》这个节目所需的“钻平穿”①技巧训练时,教师要要求学生将脚掌和膝盖全部绷直,以凸显出现代杂技艺术的健美;《空竹》是一个群体表演节目,在进行其开节目技巧训练时,抛、接、绕、转等动作训练都要严格按照规定标准进行,如果动作不规范,在进行节目表演时,和其他演员就无法配合,那些技术性很强的技巧就无法完成;《柔术》这个节目由身体软开度极好的演员表演,教师在教授学生时,就要严格让学生按照编导的编排,用身体和技巧,将其柔美充分展现出来;《对手技巧》严格按照编导编排的动作来排演,则可充分展示出杂技艺术的力与美。当然,在现代杂技教学中,在进行规范化教学的同时,我们也力倡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让规矩完全捆住学生创造力的迸发,以使杂技艺术之花绽放得更加艳丽。
(三)科学化有别于以往传统的杂技教育,现代杂技教育理应步入科学化的轨道———以科学的杂技理论作指导,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来进行教学;采用高科技手段来进行教学。其一,在现代杂技教育中,教师应改变以往凭经验教学的做法,以科学的杂技理论做指导,在对现代杂技表演专业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全面系统了解的基础上来因材施教。首先,在现代杂技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经验的传授者,而是在科学杂技理论指导下的训练者和引导者。如:平衡能力是掌握杂技技艺的基本能力,在现代杂技训练中,教师无需再指导学生通过千百次的训练去寻找平衡,而是要使巧劲,通过力学原理,很快便找到力的平衡点,以缩短节目成型时间。在传统节目《水流星》中,“单手串小翻”这个动作,首先应教会学生适应偏重心连续单手小翻,再找到力的支撑点,以单手支撑身体,另手带起《水流星》道具。[5]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将动作技能训练的理论基础、方法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进行有效结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教学模块进行优化和改变,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朝不同的专攻方向发展。在学习和训练中,教师可根据学员的身体条件对其进行不同的基本功训练,使之学有所长,如,学习跟斗的学生不一定要求顶功过硬,学习顶功的学生不一定要求跟斗过硬。而在节目课教学中,也需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特长优化教学模块。如:笔者参加《绳鞭》这个节目的学习和训练,连带基本功训练一共学习了5年,只因这个节目包含了“带绳单手侧手前空翻”“带绳连续后手翻”等高难度动作和各种靠手腕子灵活完成的小技巧等多组动作。绳子是软的,如果手腕的力量用不到位,无法控制道具,就不能完成表演,因此其对表演者手腕的技巧要求非常高,对手腕和身体的协调要求也非常高。而笔者在带学生排演这个节目时,根据学生的特长来设计技巧,让每个学生只学习1~2个动作技巧,5个学生就可以完成8~10个动作技巧。这样一来,经过8个月的系统培训后,这个节目便成型,并拿到了订单,跟随云南省杂技团赴法国巡演4个月,收获好评如潮。其二,随着现代化高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层出不穷,现代杂技教育应充分利用这些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这一方面可以使从事杂技教育的院校便捷地掌握到国内外杂技艺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与时俱进地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可以解年事已高的教师无法身体力行地进行高、精、尖杂技节目教学的燃眉之急。如,在云南省杂技团的杂技精品节目《浪桥飞人———摘月亮》中,演员在11米高的高空中表演“无保险凌空飞”、在高度达9米的高空中表演“前空翻4周及直体转体1440度”“5人相接凌空倒挂”等挑战生命极限的当今世界杂技舞台上高难的技巧,这是一个于2000年在第5届全国杂技大赛中荣获金狮奖的节目,这个节目尔后又融入了“浪桥飞人钻圈接抛”“浪桥送飞人抓立绳”等更多高难技巧,不是很多杂技教师能够亲力亲为教授的,以录像教学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们便捷地学到这些技巧。又如,云南省杂技团的精品创意节目《绸吊———小河淌水》,在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优美动人的旋律中,一对男女演员红绸裹身在高空中缓缓飞行,令人们对纯美爱情展开了无限遐想……该节目于2008年在法国第8届瓦兹河谷国际马戏节杂技比赛中荣获最高奖———法兰西共和总统奖,[2]该节目的录音、录像可以为学生们在这片爱与美的天空中飞翔装上了翅膀……
三、结语
与传统杂技教育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现代杂技教育越来越趋向于教育形式的多元并存。[1]时下,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杂技教育,将为我们的现代杂技教育打开一道敞亮的窗户,它将是我们的文艺院校教育培养现代杂技艺术院团所需、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现代杂技技能型人才和杂技人才转岗就业的良好温床。只要拥有了源源不断出现的、优秀的现代杂技艺术人才,我们的杂技艺术院团就拥有了生存发展的先决条件,现代杂技艺术的发展源泉就永远不会枯竭,现代杂技产业便会不断步入兴旺发达的轨道上来;而我们杂技艺术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也只有在多元化教学模式所夯实的品性培养、技能掌握、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才能够顺利地实现。
作者:董武单位:云南省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二级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