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小组合作学习下的美术教学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新课程导学杂志》2015年第九期
一、课前预习要布置合理适当的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给学生留下任务,也就是“预习案”,要求学生必须把这个任务提前一天完成,第二天教师好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但由于美术课和文化课的不同,我们有时不一定要完全拘泥于这个固定模式。例如,有一次,在头一天的晚自修时我要求每个小组临摹一幅课本中的国画作品。但第二天我检查时发现有的同学画了竹子,有的画了荷花。他们没有按我的要求做好,我没有生气,因为美术教学讲的是美的熏陶,绝不提倡死板。在上课时,学生提出课堂上各个小组要画同一作品进行比较,这一提议得到了各个小组的支持。我没有拒绝他们,如果要他们统一作业,那样他们可能就因此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丧失了一些对美术的兴趣,自然也不会体验到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愉悦。那堂课全班都在描摹竹子,当然各个小组的合作讨论也很认真,小组集体完成本组的作品。最后比较时,每组还是都得到了相同的分数,没分胜负,但大家仍旧很愉悦。
二、体验合作,提高学习乐趣
美术课一直深受学生欢迎是因为美术课“轻松”、有趣。作为一线美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喜欢美术课,乐于学习美术知识,接受美的熏陶。如在上制作装饰画一课时,我不是直接讲述装饰画的原理、色彩搭配等,而是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平常的东西制作装饰画。学生们跃跃欲试,我因势利导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构思、讨论制作的内容,需要的材料,然后分头行动,最后顺利完成任务。通过这节课,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不仅具有启发、展示的作用,更是一种学习动力的催化剂。此外,在美术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作品,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而复杂的作品,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演练,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总体看,在美术课堂中开展的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可以提高作品完成效率,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三、积极评价,延伸合作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之后,一定要进行展示、点评。每堂课代表人员轮流互换。展示点评形式可多样化,正是通过这多变的形式,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别人作品的评价。理论课,有些同学就采用书面的,口头的,情境演绎的形式,绘画课主要还是以作品的展示为主。通过点评,表现好的同学,我们给予一定的评价和奖励。由于美术作品不像文化课问题的答案有统一的标准,所以不同学生评价的标准不一,当有学生对其他学生的作品评价不当时,不能完全以学生的评价为准,教师要进行适当地引导和明确。
积极的评价,能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的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通过课堂实践,我深切地体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让师生双方都获益的一件事情。“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值得推广,每个美术教师都应该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旨在取得师生的共同进步。
作者:丁丽娟单位:浙江省长兴县夹浦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