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积累类练习的语用价值研究范文

积累类练习的语用价值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积累类练习的语用价值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积累类练习的语用价值研究

《新课程导学杂志》2015年第九期

一、寻找“积累练习”的预学途径

预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预学的背后就是“以学定教”。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凡是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这就意味着必须要让学生先学。作为教师要明确哪些是学生自己学了还不会的,哪些是学生学了还有障碍的。教师们都非常明白这一点,所以预学也成为了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但作为“积累类练习”,一般不存在学生不懂或者存在障碍的问题,那我们怎么利用这些练习去寻找预学的途径,指导学生有效预学呢?

(一)依照“积累类练习”,细化预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预学目标。我们可以说预学目标是一切预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具体到某一课的预学时,还得根据每一课练习的特点,制订更具体更细化的预学目标。如《窃读记》,作业本中有两道关于“积累类练习”题,分别是:2.根据意思写词语。(1)形容舍不得离开。()(2)形容很大的雨。()(3)比喻根本不能实现的梦想。()4.课文中有很多地方写了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我想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抄下来。从这两道“积累类练习”中我们不难发现,一是对课文中好词的积累,特别是像“白日梦”这样的接近口语的语言现象,更是学生积累的重点。二是课文中描写作者“如饥似渴”读书好句的积累,这也是课文学习的重点。根据此,我对本课的预学目标定为:1.积累文中的好词,并知道它的意思;2.找出课文中描写作者如饥似渴读书的句子,划下来,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二)借助“积累类练习”,梳理预学要求一篇课文犹如一片树林,如果没有明确的预习要求,让学生一头扎进去随意乱转,就会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面。所以,每一篇课文的预学,都要有明确的要求,这样,学生才能顺藤摸瓜,溯本求源。借助《语文作业本》中的“积累类练习”,能帮助我们很好地梳理预学的要求。如《梅花魂》,编者安排了三题“积累类练习”,这给我们的预学提供了更多的支点。这三题分别是。这三题练习题,其实都诠释了一个主题:思乡,这也是课文的主线。抓住这条主线,能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外祖父思念祖国、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所以在预学时,我梳理了以下预学要求:1.找出课文中有关思乡的诗句,读读背背,积累下来;2.课文中有三次写到了外祖父的眼泪,你能找到相关的句子画下来并读一读吗?并想一想,外祖父为什么会流泪;3.课文中有许多感人的句子,划一划,读一读,并想一想,为什么感人,在句子旁写一写你的理解。这样的预学要求让学生学有支点,学有拐杖,通过预学,既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又能顺畅地完成这些练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抓住“积累类练习”,突出预学重点预学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的预学既让学生抵触,又没有效果,所以每次的预学必须突出重点。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正确地取舍呢?我们不妨再从“积累类练习”中去寻找。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的第4题:背诵并抄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这虽然是个简单的抄写作业,但折射出的却是文章的重点。这篇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更是主题的升华。正因为有了母亲的“精彩极了”和父亲的“糟糕透了”,才有了“我”今天的成就,而这两者的背后都是源于对“我”的爱。所以,根据这一重点,我设计了这样的预学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做到正确、流利;2.两种声音是指什么?它们各代表了什么?3.在你的生活中有类似这样的经历吗?通过让学生有重点地预学,他们能从这些“积累类练习”中发现重点,从而去突破课堂中的难点。

二、凸显“积累类练习”的预学效果

“积累类练习”以背诵、抄写为主。在完成“背诵”时,首先要读懂,读出自己的感悟,背得“文句通顺”;在完成抄写时,学会字词,选择内容,认真研读,端正抄录。所以,我们借助这些“积累类练习”进行有效的预学,就能大大提升课堂效率,让学生随堂完成这类练习,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读写”的过程,真正做到积累语言,提升读写能力,又能让“每堂课10分钟的随堂练习”落到实处,从而让“积累类练习”发挥更大的语用价值

(一)通过预学,让“抄写”成“练写”《语文作业本》中有关抄写的作业如“拼一拼,写一写”的新词抄写,“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的句子抄写,以及“抄写段落”这样的练习,一般不会放到课堂中进行。一是因为课堂时间有限,二是因为一些教师认为如此简单的抄写作业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花时间。其实,通过预习,上课时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抄写”变成“练写”,这样能提高作业的效率。

(二)借助预学,让“选择”体现自我“积累类练习”中有很多习题是让学生自主选择的。“自主选择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并抄下来”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有的老师为了应试需要,往往要求抄写指定的句子和段落,扼杀了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其实,正确选择喜欢的内容恰恰是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有效契机。比如《冬阳童年骆驼队》中有这么一道练习:“课文语言淳朴而又饱含感情。请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抄下来”。我先让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描写了童年的哪些场景和画面?你对哪个场景和画面印象特别深,并说说为什么。并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学生预学后,纷纷谈了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看骆驼咀嚼”“驼铃的作用”“看骆驼脱毛皮”以及“夏天问骆驼的去向”等,而且又感受到了作者对那童年时光的怀念和留恋。这时,抛出这道题让学生完成,水到渠成。学生拥有了学习的自主权,探究问题,愉快阅读,幸福体验,并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比较、辨别、确定、赏析,就能提升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和语用水平。

(三)利用预学,让“背诵”更有内涵积累是一种信息的吸收,当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语段成为鲜活的语言源泉时,语言文字的素养自成高格。而背诵,正是积累的有效途径。在《语文作业本》中有背诵并抄写的练习。一般,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先抄写,然后抽时间背诵,背诵成了课外的事情,其实,当堂背诵更有效。如何更有效地当堂背诵,预学在这里就发挥更大的作用了。比如在教《落花生》时,课文的第十自然段要求背诵并抄写,我设计了这样的预学题:1.细读父亲评议花生的话,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父亲特别提出的目的又是什么?2.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什么?学生通过预学,首先明白了花生的可贵之处,明白了背诵这一自然段的经典价值。其次,明白了积累父亲的话对自身语言世界丰富的潜在价值———父亲从花生种领悟到做人的道理,我也能从身边的事物中得到启发。通过这样的预学,让学生明确了背诵的“道理”,父亲的话在自我朗读、背诵的过程中自然鲜活起来了———花生默默无闻,却又非常有用,我们应该做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同时对作品“借物喻人”的写法也自然深刻领悟了,最终达到了积累的价值,并在背诵中领悟语言的运用规律。《语文作业本》中的“积累类练习”作为一种常设练习,如果做到了篇篇练之,日日习之,这对厚实和丰盈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非常有用的,编者的用意也可见一斑。我们从这些练习中,找到指导学生预学的有效元素,通过预学,发挥积累类练习最大的功效,实现课堂“十分钟随堂练习”,让朴实的“积累练习”向新课标适切方向发展,焕发它厚重的魅力,丰盈它特有的语用价值。

作者:林敏静单位: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