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研究范文

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研究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杂志》2014年第二期

一、研究内容分析

(一)作者情况分析1.目前对中职公共基础课进行研究的主要有三大主体,分别是大学里相关领域研究生、中职学校一线在职教师和教育行政单位(教育局教学研究室)。表1是这三大研究主体所占比例(注:中职教师在职读研或者是脱产读研的中职教师占大学研究生的比例相当大,本文也把这些研究者划入大学研究生这一主体。)由表1可以看出,目前对中职公共基础课进行研究最多的是大学里相关领域的研究生,其次是中职学校一线在职教师,教育行政单位例如教育局的教学研究室对此问题也有所关注。2.大学里研究生对中职公共基础课的研究最多,所以在此就研究生所在学校进行统计分析其特点,表2对69位大学研究生所在学校进行统计,具体情况如下:由表2统计可以看出,中职公共基础课的研究者所在学校主要是师范类大学。排名第一第二的鲁东大学和广州大学历史也曾主要是师范类教育或由师范类学校发展而来。这说明普通师范类院校在中职公共基础课领域的研究水平较高。这与师范类学校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为教师以及学生的就业主要方向之一是学校有关。此外,可以看出综合类大学和其它文理工类大学对此研究的不重视。3.在检索到的103篇文章中,对研究者有无工作经验进行统计时的统计标准是:研究者是否有在中职学校全职工作的经验。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需要说明的是研究者有工作经历的有82名,占总研究者的78.4%。其余的21名研究者从其资料介绍或者文章中无法判断是否有工作经验,在此把其归入了无工作经验中。其中期刊发的38篇文章中有36篇的作者有工作经验,其中35篇的作者都是一线的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师,有一篇的作者单位是广东市教育局教研室。硕士学位论文的65名研究者中有46名有工作经验,在这46名中有25名研究者清晰标注是在职硕士。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关于中职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的所有研究者中有工作经验的人员是此研究的主力人员。这一方面说明了中职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的教师研究主动性较高,他们有实际的教学验,更容易结合自己的教学见闻进行研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学习职业技术教育相关专业的在校无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对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的研究不足,这可能与他们对中职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情况不了解有关,也有可能是由于对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研究的不重视。

(二)研究方法分析风笑天在其《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将研究方法体系划分为三个不同层次或部分,即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及技术。方法论即指导研究的思想体系。一般将方法论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全根据我国教育研究的实际情况将研究方法论分为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和思辨性研究。本文认同全的观点将思辨法归为一种独立的方法。研究方式指的是贯穿全过程的操作方式。一般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经验研究及叙事研究等。具体方法与技术是指在研究的某一阶段使用的方法、工具和手段。一般包括问卷、访谈、观察、测验、实物分析法等。本文根据103篇文章的实际情况在对研究方法进行统计时使用的是第三层次的含义即具体方法与技术。又由于研究在进行调查时往往将问卷和访谈结合使用,所以不分别做统计,将其统称为调查法。期刊刊登文章所用的研究方法与硕士论文所用的研究方法种类上有所不同,在此分别做统计。在统计期刊刊登文章所用研究方法时,只有通篇都是思辨法的文章才将其研究方法归入思辨法。同时,一篇硕士论文可能会使用到多种研究方法,在此做累计统计。具体如表4、表5:由表4可以看出,关于中职公共基础课的研究,期刊发文的研究方法较单一,主要以思辨法为主。有26.3%的研究者结合自己所教科目使用了案例分析法。38名研究者中只有两名研究者采用调查法。由表5可以看出,硕士论文所用研究方法比较多样。其中调查法使用最多,这可能由于调查法操作简单、实用有关,在进行现状描述时是最佳选择。所统计的实验法,研究者全部都采用的是自然实验法,这与教育研究的性质有关。研究者在使用案例分析法时都是使用自己或一线教师所教科目的教学案例。纯思辨类的文章只有5篇,由此可以看出硕士层次的研究者对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问题进行研究时所用研究方法与期刊文章研究者有很大不同,这可能与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有关。硕士学位论文在选取研究方法时较注意定量研究,同时也关注定性研究,更注重挖掘深层次的问题。

(三)研究问题分析正如前文提及到的,目前关于中职学校的研究较多集中在专业课以及实训实习方面,对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研究内容的分类还没有统计的标准或体系。本文根据检索到的文章的实际情况从教学科目和具体研究问题两个角度对2013年的研究进行统计。目前,在课程管理方面,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因此不同学校和地区的课程都有差异,在检索时主要依据教育部2012年12月7号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中规定的九门必修公共基础课为标准。具体统计见表6和表7:表6显示,2013年我国关于中职公共基础课的研究存在科目分布不均的现象。研究主要集中在语文、数学和英语这三个学科上,这可能与这三科在中职公共基础课中受重视并且课时较多有关系。关于德育的研究也较多,在中职学校除语数英三科外,德育较其它科目更受重视,学校作为育人的机构,除了要培养学生成才,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成人。需要说明的是没有检索到关于物理学科相关的研究。由表7可以看出,以具体问题分类为标准研究的领域分布不均。研究者多着眼于关于中职公共基础课的教育教学实际解决教学问题和建立教学理论构思研究。本文对解决教学问题判定原则是研究者有解决问题的具体可操作策略。建立教学理论的判定原则是研究者以理论的阐述为主。课程建设主要是指新设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统计中的其它是就指研究者是以现状为题目,包含的问题涵盖较广、不聚焦,所以没办法具体归类。

二、特点与建议

(一)我国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研究的特点1.作者特点。第一,研究主体主要是教育领域人员,缺乏与社会、企业沟通。我国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的研究主体是大学里研究生、中职学校一线教师和少数教育行政单位。这三大主体对我国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的研究都是从教育本体的角度出发。在中职学校专业课建设方面许多学者都认同校企合作、三方共建等需要社会与企业共同参与的模式。公共基础课要想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也应加强与社会、企业的联系,使社会、企业人员参与进来,把实践性较强,又与公共基础课关系密切的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等引入到中职公共基础课里。第二,硕士研究者主要分布在师范类院校,类型单一。对公共基础课的研究硕士研究生主要集中在师范类院校,知网检索到的硕士论文数量排名前8的研究者所在学校均为普通师范类院校。这一方面说明师范类院校的学生对此问题的研究自觉性较高;另一方面是由于有工作经验的教师在进修时往往愿意选择师范类院校。第三,研究者主要是有工作经验的一线教师,院校学生研究较少。对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的研究有工作经验的研究者占总研究者的79.6%,这可能是由于一线公共基础课教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体会更深,思考也更多,研究的自觉性较高。院校无工作经验的学生对此问题的研究很少,这与院校学生无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的切身体会少有关。2.研究方法多思辨和现状描述,研究深度不足。期刊刊登文章的研究者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思辨法,研究者中的94.7%是有工作经验的一线教育工作者,他们主要通过查阅文献,提升和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研究,理论性不强。硕士论文的研究者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调查法,包括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法。调查的工具大都是研究者自编的问卷,主要是就问题的现状进行量化分析。深层次的研究较少,使用质性研究方法较少。3.研究内容比较集中,问题领域不广。从公共基础课包含的教学科目来看,语文和英语的研究最多,数学其次,其它科目的研究缺乏。这与这些科目在中职学校不受重视有关,师资的配备较少。从具体问题研究来看,研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解决教学实际应用问题和建构教学理论方面。关于公共基础课的比较、教师、课程设置、教材、评价和管理等问题的研究欠缺。中职学校的公共基础课要想全方位提升,就必须重视以上欠缺领域的研究。

(二)今后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研究建议1.多方参与,共同开发。多方参与、共同开发在职业教育的专业课教学方面应用较广。在专业课领域指的是学校、企业、政府等共同参与进来。中职学校的公共基础课也需要多方参与,尤其是要思考如何把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与公共基础课较好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2.优化研究方法,协调使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各有优缺点。2013年对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的研究,研究者较多采用的是量化研究,质性研究不足。量化研究有助于研究者了解现状,但是更重要的是在现状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所以,建议今后的研究者在研究方法的选择时注重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配合。3.丰富研究内容,完善研究领域。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不存在主副课之分,每门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虽然存在课时上的差异,但是并不能因此而轻视这些科目的地位与作用。所以,在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的研究科目上应重视语数英之外的科目研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除解决教育问题、建立教育理论外,也应重视公共基础课课程建设、开发、评价、管理等。

作者:成嫒嫒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