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生就业难及负面影响范文

大学生就业难及负面影响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就业难及负面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就业难及负面影响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杂志》2014年第二期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民族地区普通高校盲目扩招,偏于发展普通高等院校,忽略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导致中、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使职业技术教育滞后。在新疆等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和省份,大学生人数盲目扩致更多的人青睐普通高校而轻视职业技术教育,使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招生人数增长速度超过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大学生毕业生人数超过了国家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所能提供岗位的数量,造成公共部门劳动力供需严重失衡,而中、高等专业技术人才供不应求,企业生产部门所需的中、高等职业实用技术人才很难招聘到人。

2.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较低,汉语能力欠缺。新疆教育学院的刘会和新疆财经大学的刘艳两位学者做了一个大学生就业调查,在“您认为少数民族大学生难以找到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本题为多项选择)这一问题上,31.1%的人认为汉语水平较低制约了自己的发展空间,只有16.3%的人认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不足[2]。但是事实上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水平、专业知识和能力离用人单位的需求标准还比较远。这说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离市场竞争的要求仍有差距。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素质、实践技能、应变能力、适应能力等方面大多不具有优势,这当然主要是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一方面,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相对薄弱的基础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和知识的全面掌握,进而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与其他大学生起点的不同。另一方面,由于各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条件与双语教育开始的时间差异,很多双语教育起步较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不熟练,保留了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文化传统,习惯用自己的民族语言思维和交流,在以汉文化为主要载体的教育体制中,少数民族大学生不具竞争优势,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跟不上教师的授课速度,对很多知识难以理解接受吸收,影响了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同样,在就业招聘环节上,由于语言能力缺陷,大部分来自农村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推荐能力较弱,语言表达能力明显不足,导致一些用人单位怀疑少数民族大学生未来在单位与员工、领导以及与单位相关的社会各阶层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其他实际工作能力。

3.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落后,缺乏创业意识。学生自主创业意识不强,竞争意识薄弱,一般在找工作方面没有主动意识,不积极,不能适应变化了的自谋职业的市场经济时代,倾向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认为自己考上大学就自然会有好的工作等着自己。另外,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后基本上留在新疆境内,希望为新疆的经济发展服务,还有一大部分学生更愿意回到出生地家乡,渴望在父母身边找一个稳定的工作。如在中央民族大学30名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和研究生的抽样调查中,有90%的人愿意毕业后回到新疆工作,而在这90%的人中又有80%的人愿意回到父母的身边就业。由于新疆在全国来说属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比较有限。而且政府机关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精简机构,岗位逐年趋于减少。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宁愿在家待业也不愿去不理想的单位工作,即使受就业形势所迫一时签约,毁约率也比较高,很多人骑驴找马,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因而,经常是已就业的大学生一段时间后又加入到求职的大学生队伍中。张磊也认为:“毕业生择业眼高手低是存在,但高校为提高就业率,完成官方设定的目标,过份强调签约率,导致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影响其忠诚度,这其实是就业结构不合理及高校专业设置脱节的问题。”[3]

4.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与经济结构不配套,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教学能力有待提高。目前,新疆普通高校培养人才的理念还没有更新,不能完全适应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新疆普通高校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快速变化的人才类型需求不相适应。[4]主要呈现出以下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新疆高校的教学软环境缺乏足够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支持,如财政投入不足、学科专业少,学校实验室不足,师资队伍不强,以及学习、实习基地建设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要求等,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片面强调有限的书本教材学习和课堂教学,不能有效鼓励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机会,使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很差。另外,新疆高校一部分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教学能力存在着缺陷,不能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灵活掌握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二是目前新疆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单一,专业和课程设置老化、固守传统,较少设置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新兴专业和课程,从大学生就业情况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看,少数民族理工科专业大学生人才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少数民族地区用人单位对于理工科方面人才的需求。因此对课堂教学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与课程设置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否则,会导致高校脱离社会、关门办学。[5]新疆高校僵化保守的办学方式既影响了新疆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量,也阻碍了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与外界高校大学生的交流,使之获取信息较少。导致大学生走出校门到人才市场找工作时,找不到自己对口的专业,而用人单位也招聘不到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人才。即使一些学生找到了工作,可是签约后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给用人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使用人单位怀疑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其他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产生了阻力。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对民族教育发展的负面影响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处理不好,既影响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也不利于民族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1.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和家长看不到高等教育的价值。有目标才能有奋斗的方向,有希望才能有奋斗的力量。千千万万在艰苦的环境中学习拼搏的少数民族学子就是为了通过高考考取大学,寻找一份理想的工作,从此改变命运,资助家庭,给父母一个交代。然而,通过十多年寒窗苦努力考取大学,毕业后却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这种情况使他们和他们的家庭备受打击,导致他们不再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他们的负面情绪和大学生就业难的真实社会现象给其他准备考大学的高中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一些高中生担心未来上大学需要高额的费用,万一找不到工作无法偿还,对不起供养自己上大学的父母亲人。而且基于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担心等自己大学读完更找不到工作,并通过核算上大学的实际成本和大学就读期间的机会成本,认为上大学成本太高,且未来收益没有保障,不如放弃高考,选择外出打工或经商,早日挣钱,自食其力,并在社会上提前占住一个就业岗位。因此一些高中学生在高二时或高三临考时就放弃了学习和高考,甚至包括一些较有培养潜力的优秀学生,导致国家不能通过高考充分筛选发掘人才和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2.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导致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辍学率增高。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的优惠教育政策后,仍然有很多中小学生辍学,基础教育辍学率有增无减。原因除了双语教育没有做到位,学生对于教学语言不适应,听不懂教师讲课,学习成绩太差等外,主要就是受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舆论的不良影响。大学生就业难在社会上已广为人知,上大学无用的社会舆论也自然在民族地区蔓延开来。一些家长感到辛辛苦苦供养孩子上学十几年也不一定给他们带来多少经济效益,不如让孩子学完九年义务教育后或者能读书识字后就辍学外出打工、种地或做小生意现实有用。而一些中小学生受家长的消极意识和社会舆论的影响,也动摇了学习的积极性,失去了学习目标。消极的学习心理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最后不得不辍学或勉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即开始打工、务农、经商,或辍学在家闲着或去社会上游荡,有些中小学生辍学后无所事事,在社会上受坏人引诱走上了犯罪。这种现象在民族地区屡见不鲜,极不利于少数民族整体的综合素质提高,不利于民族教育的发展。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及其负面影响的教育对策

我们通过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可知,少数民族就业难的最重要的也是深层原因或者是问题的源头,就存在我们的民族教育自身。要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以及由此对民族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1.在民族地区大力推广双语教育,双语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人类掌握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来看,双语教育宜早不宜晚。语言心理学认为,人们掌握语言的最佳期应该是0—12岁,到了12岁以后,可以熟练如母语的语言能力就定型了。12岁以后再学习掌握的语言,无论如何去努力学习,也只能是第二语言,或者说所学的语言只能用作与人交流的工具而很难用于思维。所以,双语教育从娃娃抓起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双语人才。而少数民族学生熟练掌握汉语,运用汉语言思维,可以大大提高生存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可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因为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和现代知识并没有翻译成民族语,熟练掌握汉语,运用汉语思维,也有利于更深刻地学习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技能,大大提高综合素质;同时掌握更多的主流文化,也能更好的融入社会,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和生存能力。所以,少数民族地区要大力发展学前双语教育,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双语教育。国家要通过财政和师资支持,不仅仅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幼儿园搞好双语教育,更要为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大力创办寄宿制双语幼儿园和在农村小学办好双语学前班。在发展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尤其要大力推广农村学前双语教育,从基础教育尤其是幼儿园开始大力推广普及双语教育,加强汉语族际语的普及,经过10至15年,相信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语言能力都会大大提高,就业竞争力也会增强。

2.民族中小学校根据当地不同的语言使用情况决定授课语言的前提下,不断增加汉语授课时数,通过五到六年时间逐步过渡到完全使用汉语授课,加强民族地区中小学数理化基础教育。由于民族地区教学条件差、师资力量不强和学生汉语理解能力差,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学生中,普遍存在数理化基础薄弱的情况。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数理化基础没有打好,导致理工科方面的专业人才稀缺,从而使人才市场专业人才供给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规格不相匹配。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除了民族地区很多中小学学校实验设备不达标外,还因为数理化授课教师一般是不懂民族语的汉族教师使用汉语授课,而数理化知识要比文科知识抽象、深奥的多。许多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没有经历学前教育阶段的汉语教育,养成仅用母语民族语思维的习惯,对于汉语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对于数理化基础课程,根据当地语言使用情况使用不同的语言授课的前提下,应逐步增加汉语教学语言,让学生数理化的学习由民族语母语思维逐步过渡到汉语思维,或学会使用两种语言思维,提高数理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学懂数理化基础知识,为升入理工科院校学习理工科专业打好基础,改变少数民族理工科人才稀缺现象,使少数民族大学生专业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相配套,增加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人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3.国家政府部门要加大财政倾斜政策,增加对民族地区特别是偏远的民族农村地区的教育财政投入,完善中小学物理、化学和科学实验室设备,使每个中小学学生都能平等享用国家的教育资源,都有机会动手操作理科方面的各种实验,以提高数理化基础水平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他们未来升入大学学习理工科专业或进入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现代职业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4.调整民族院校专业学科结构,多设置应用性学科以及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密切的专业和课程。师范院校应增加培养少数民族数理化师范生数量,为中小学基础教育输送更多合格的少数民族数理化教师。民族地区院校和内地的民族院校应该改变传统的专业学科和课程设置,适当减少就业面比较窄的专业,适量增加应用性学科和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学科、专业以及各类理工科专业,根据社会需求,不断拓宽学科和专业领域。同时,高校还应改变教师结构,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高校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可以与内地重点院校合作培训教师。内地重点院校应该吸纳民族地区民族院校各学科专业教师来本校进修学习教学教法,拓展教学内容,开阔视野,使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教学能力水平和师德修养能够胜任高校教学工作,高质量的完成所教专业课程。另外,加强普通高校与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合作。普通高校把毕业生在毕业前一年就送到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培训职业技术3-6个月。民族地区各普通高校内部应该增加设置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现代职业技术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所要学习的职业技术课程种类,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前至少做半年以上的职业技术培训。争取让每一个大学生在毕业前掌握一门以上的实用技术,给他们多准备一条就业出路。

5.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适当减少普通高校大学生的招生数量。除民族地区高校对在校四年级大学生进行半年至一年的职业技术培训外,要加强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应该联合政府和企业用人单位办学,根据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类型、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发展和开拓一些具有当地民族文化特色的职业,如中药、编织、食品加工、野生特产加工、民族服饰加工、种植养殖、少数民族艺术、少数民族工艺、语言、学前教育、语言类、乐器、开采、模具、玩具制造、计算机等教育和培训,大力培养实用技术人才,增强就业能力。

6.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指导,更新大学生传统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树立自主创业意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很多是因为对于毕业后就业没有思想准备,大学几年只是为完成学业而努力,但是对于毕业后有何打算,很多人在心理上根本没有任何准备。结果大学四年糊里糊涂过去,到毕业找工作时一片茫然,非常被动。因此,民族地区高校和内地民族院校应该从大学一年级开始设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每个少数民族大学生都为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有个定位和目标。并通过家教协会、志愿者协会、记者协会、社会实践和社会兼职服务处等各种校园组织、团体,组织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多从事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或让大学生自愿报名在大学四年级时到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执教半年,或到企业工厂、社区、政府机关见习实践半年的方式,让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各种职业,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另外,给大学二、三年级设创业实践课程,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和形势与政策课程,多向大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和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所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让大学生了解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各项政策和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尤其是当前就业形势,向大学生普及就业新理念,让少数民族大学生拥有积极的心态迎接就业挑战。

作者:谷亚华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