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郭朝祚征西图的补充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二期
一、《征西图》一些问题的再考证及存疑
(一)《征西图》作者自题款的考证分析1.“齐”误识为“斋”画心右上角画家自题款文字为:雍正十一年/宁远大将军/少保查公亲总六师/擒贼于古吉/儿和硕齐谨绘图/以志/军谘祭/酒郭/朝祚。并押“朝祚”(白文方印)、“玺后”(朱文方印)二印(图2)。[2]其中“齐”和“斋”由于两字繁体字比较接近,除杨钟羲的《雪桥诗话三集》[7]外,在其余绝大多数有关文献中“齐”字都被误识为“斋”。2.“古吉儿和硕齐”六字断读存在的问题目前关于此六字出现三种断读。(1)“古吉儿和,硕齐”由于把“齐”误读为“斋”,有人再误将“硕斋”断为郭朝祚的号[8]。(2)“古吉儿,和硕齐”“查松庄相国以雍正十一年擒贼于古吉儿,和硕齐郭朝祚为绘征西图。”[4]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郭朝祚并无“和硕齐”封号。且在同一段题识中,郭朝祚署款两次,也是不符合中国传统绘画的署款规律。(3)“古吉儿和硕齐”“古吉儿”是何语种(满语?蒙语?),何意(人名?地名?),皆不明确。如断为“古吉儿和硕,齐”,则“齐”字和下文又无法连在一起,六字只能连读。“和硕”是满语一方(引申为部落之意)。[8]再意指:清代宗室封号名。[9]“和硕齐”为官名。明清时期蒙古管理和硕的首领。和硕齐后专指军事指挥者、武官。[10]房文认为:“古吉儿和硕齐”是蒙语地名。[2]但这用法未见有先例。今在此暂且存疑,以待后考。3.题款全段文字断句鉴于上述,题款目前只能暂断读为:“雍正十一年宁远大将军少保查公亲总六师擒贼于古吉儿和硕齐,谨绘图以志。军谘祭酒郭朝祚。”[2]
(二)相关历史事件分析及存疑1.库尔墨图战役就是图中所绘的古吉儿和硕齐战役雍正十一年八月丙辰的敕谕:“谕办理军机大臣等据署宁远大将军查郎阿等奏称,库尔墨图山地方有逆贼五十余人来侵,被我官兵奋力攻击,斩杀二十余人,余俱生摘,未脱一骑等语。……”[11]可见库尔墨图山战役规模很小。沈青崖于雍正十二年(1734)作于西域境内的《西路从军乐》七绝16首。第3首为:“‘斥堠森严遍打班,先锋报敌匿前山。指挥两翼围将去,釜底游鱼系颈还。’……查郎阿在一次巡视卡伦时的小胜,就被作者作为颂词如此张扬,”[12]。郭朝祚也因此役的胜利在雍正十一年八月二十一日(1733)之前被补授为凉庄道道员。[13]至于此画绘制是在补授之事之前,还是之后发生的,目前无法断定,但它为这场胜利的战役而绘制,为查郎阿歌功的史实是毋庸置疑。丁棻于雍正十三年(1735)作于巴里坤军营的《山市》诗。其中:“‘前年七月秋风凉,弓劲刀寒人马强。元戎简骑亲巡历,松柏俄成剑戟光。闻报贼人众徂匿,白杨沟外衔枚列。一麾将士势吞牛,四面蜂围万重壁。野麋在囿豕在牢,霜铦作刀雨作镝。生擒死馘无遁藏,唱凯归来敛干戚。’……‘前年’指雍正十一年(1733)。……“白杨沟”在今新疆哈密城北40公里。(注:存疑待考)此战即上文沈青崖《西路从军乐》第三首诗后注所说:‘十一年秋大将军查大冢宰亲寻卡路,获贼五十余人,斩馘极夥。’”。[12]从上面两段文字可知他们描绘的显然都是库尔墨图战役,战役发生时间应在七月,战斗场景正如《征西图》所绘的一样。因而笔者大胆推测古吉儿和硕齐和库尔墨图山肯定存在紧密关联,但至于它们是一地,还是领属关系,目前无法确定。战役名称虽不一,但实指一事。库尔墨图是蒙古语,“库尔墨,山间碎石也。图,有也。地有沙碛,故名。”[14]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库尔墨图山今对应新疆哈密的具体地址目前尚不明。这种现象诚如房文所言:“……研究新疆问题,复杂多变的地名是一件令人棘手的事情。”[2]但有一点很明确,古吉儿和硕齐战役从发生时间、地点、战斗规模来看,都不可能是那龙吉大阪战役。2.那龙吉大阪战役雍正十二年(1734)九月“那龙吉大阪”之捷为:“壬辰,……西路副将军张广泗等奏报,本年九月初四日,吴尔图水有贼数百人,多聚藏匿……计斩贼四百余人,生擒三十六人,身负重伤者甚众,所获马匹器械口粮等物无算,追杀一百七八十里,余贼远遁”。[11]那龙吉,又名“鄂龙吉”“鄂笼吉”,位于西路驻地—巴里坤西北方向。[15]房文认为“由张广泅指挥的‘那龙吉大阪’之捷使准噶尔军元气大伤,噶尔丹策零于是遣使乞和,它是标志着战争结束的战役。”[2]这一论点也值得商榷。因此役与全文主旨关切不大,在此不做展开。
(三)郭朝祚名、字、号、简历的再考证房文认为:“在陈世倌的题识中有‘军谘祭酒郭熙后,濡毫吮墨流芬芳’句,谢启昆的题识中有‘赖有添毫郭忠恕,云台褒那得传观’句,说明郭朝祚的另一字或号为“熙后”,“忠恕”应该是其谥号,而《辞典》中称其“号硕斋”是不加考证的结果。”[2]笔者认为“郭熙后”诗句意指他是北宋杰出画家郭熙(1023—约1085)的后人。“赖有添毫郭忠恕”一句中的郭忠恕(?—977)指的是五代末期至宋代初期的画家。因此“熙后”“忠恕”皆不是郭朝祚的字号。至于《辞典》(即《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1981、2009版)有关郭朝祚词条皆为:“[清]号硕斋,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官祭酒。善画。……”[8]。其中关于他的号、籍贯、官职均误。现查明:郭朝祚为汉军镶红旗,[16]原籍汾州孝义县。[17]由“闲窗磨墨满一斗,畊烟散人不停手……时庚子(注:康熙五十九年,1720)清和,汾州郭朝祚题。朱文:汾州郭氏白文:朝祚字恬菴白文:退翁朱文:卯君”[18]可进一步确认其祖籍,也知郭朝祚字恬菴。“军咨祭酒”[19]与“祭酒”[19]官职有别,可从房文。“卯君”指卯年生的人。[20]结合相关材料,可知郭朝祚生于康熙十四年(1675)的乙卯年。目前有关其活动最后记录为乾隆八年(1743)。[21]其生平与新疆有关的是他于雍正八年[22]由于曾静案件[23]被发配到新疆岳钟琪西路军大营效力,直至雍正十三年皆在新疆境内。[24]
二、《征西图》艺术特色分析
(一)画种分类国画按照题材、绘画形式、体格、载体或装裱等有不同的分类法。按体格有宫廷、院体、文人、匠师、野逸之分。所谓“宫廷画”,即“宫廷绘画”,是从体格划分,“宫廷画家奉皇帝旨意或依照宫廷要求等为宫廷绘制的画作。内容包括国家大典、皇室重大活动、帝后肖像、宫室装饰等,画风工致,技法讲究。”[25]《征西图》从绘画体格上,从郭朝祚本人的身份来看,应属文人画,而非宫廷画;从形式上来看是小青绿山水;从题材上分类是人物画中的历史故事画;[26]从装裱形式上分类是手巻。
(二)作品艺术特色分析郭朝祚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27]至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28]曾在松江府任职,并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任常熟知县。[29]根据上文提及他曾在王石谷(1632—1717)《坐听松风图》[30]题跋等资料显示,作为当时画坛大家和前辈,笔者大胆推测,他应和王翚有过交游,甚至师从。创作此画,郭朝祚时年58岁。绘画风格已比较成熟,画作中有王翚的一些影子。其书法取法颜体,字形古拙、用笔苍劲,画山石、树木的线条劲健有力。造型不求形似,但求神韵。画作构图主要采用平远法,就是自近山而望远山,反映的是一种俯视的境界,塑造的是“山随平视远”的那种艺术效果。描绘的场景正如前文丁棻《山市》所述,正是那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栩栩如生的战斗场景。根据当地植被等实景,画作采用了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施青绿的小青绿画法。由画面可见,作者在力求达到王翚所说:“凡设青绿,体要严重,气要轻清,得力全在渲晕,余于青绿法静悟三十年,始尽其妙。皴擦不可多,厚在神气,不在多也,气愈清则愈厚”[31]的青绿设色要旨。由此可知,画青绿没有水墨画功底是不行的。作品从右往左,前段主要描绘的是战斗所在地的周边的山、树等地理环境;中段是清军排兵布阵的阵势及统帅查郎阿指挥战斗情形,尾段则是战斗的生动情景:清军将士奋勇杀敌,敌军则人仰马翻、或跪地求饶,或四下逃窜……人物造型用写意手法、形象生动。
三、结语
新疆古代绘画由于各种原因,除有大量洞窟壁画现存于世之外,留存在绢纸上的作品是凤毛麟角,因此郭朝祚的《征西图》显得尤其珍贵。全面深入了解此作,对于研究新疆清代文人画家如何运用传统进行实地创作,我们当下如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极为有益。
作者:熊明祥单位: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