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戏剧艺术走进普通群众分析范文

戏剧艺术走进普通群众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戏剧艺术走进普通群众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戏剧艺术走进普通群众分析

多年来团里有多台剧目获奖,其中不乏国家级、省级精品工程,但同城的群众却很难有机会走进剧场欣赏淮剧艺术,一些百姓无奈的说剧团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为彻底改变群众看不到优秀戏曲的困境,我们利用市政府水街海盐风景区的一块空间,新打造能容纳七八百人的露天舞台“漂舟戏苑”。这个舞台正面临水,人们隔河看戏,在欣赏水街古色古香厚重与沧桑的风情时,也可观赏淮剧艺术,别有一番情味。“漂舟戏苑”舞台的建立为市区的百姓提供一块休闲愉悦的好去处,此举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现已成为节假日里市区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景。建立演出的常效机制有了好的“漂舟戏苑”阵地,要让群众看到戏,关键要建立常态化的演出机制,做到常演常新,长盛不衰。为此我团一是制定演出制度:确定周末即每星期六、日下午与重要节假日都有演出。除特殊天气外,做到雷打不动,全年不停。

三年来已累计演出260多场,上演的淮剧折子戏、现代小淮剧达30多个。二是确立演出队伍。全团的演员根据剧目需要都要登台。多位国家一二级演员踊跃参加演出,提升了舞台剧目的含金量,扩大了阵地的明星效应与影响力。现在凡外地来盐观光的代表团与人群往往会慕名而来,随时随地观赏淮剧。坚持在露天舞台演出也成为每个演员实施文化惠民的自觉行动。夏秋时节,看到舞台对面黑压压里三层外三层观戏的百姓与游客,演员们都倍感自豪,也为戏剧能如此贴近群众而受到鼓舞和激励,更增强为群众多演好戏的自觉性。

建立有力的保障机制实施文化惠民,让戏剧艺术真正贴近普通老百姓,需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保障机制支撑。解决群众看戏难,提高市民的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推出新的剧目,经费投入是关键所在,也是剧团演出得以持续的保障。为此,我们一是积极寻求政府扶持,做到政府买单,百姓得到实惠。目前政府为扶持惠民演出,已正式将露天演出作为文化民生的实事之一,每场给予一定的扶持,有效地解决了剧团的费用支出;二是寻求企业赞助。

这几年我们积极探索企业搭台,文化唱戏,与知名企业联手,实行演出冠名,寻求企业家公益资助等办法促进多演出;三是配合全市有影响的重大活动。在大型招商会和旅游节期间,剧团搭建的演出平台通过新闻宣传与广告,往往起到巨大的影响作用。2012年秋季,适逢“盐台直航”举行首航,大批中外来宾与台湾游客前来观光,我团在“漂舟戏苑”舞台演出了传统淮剧《秦香莲告状》、《王玉莲》、《吴汉三杀》等,以及反映海盐历史的盐衙官府的戏剧,深深地吸引了中外来宾驻足观看,成为本次旅游节上一大亮点受到有关方面的表扬。搭建艺术实践的舞台自从开辟室外“漂舟戏苑”舞台,增加了剧团演出场次,广大百姓有戏看,群众文化生活丰富了,小康的幸福指数提高了。

同时舞台也成为演员艺术实践的重要场所,成为培养艺术新人的阵地。为传承淮剧艺术,三年前团里新招聘26名淮剧学员,在参加大专班读书的同时,“漂舟戏苑”成了学员们重要的舞台实践基地。过去像这些学员很难有机会登台演出。自从有了这块露天舞台后,新学员排演的折子戏与唱段屡屡登台,个个都有机会为观众演出,并从中得到滋润与指点。正是在一次次舞台实践中让这些学员迅速成长,目前20多名学员已逐渐成为剧团新生力量,有的已挑起大梁。“漂舟戏苑”同样成为检验作品的实践基地。2012年由我担任主演的小淮剧《老两口打电话》,在排练过程中为听取群众意见,检验观众反映,我们将排好的剧目首先在“漂舟戏苑”舞台接受观众验收,听取百姓的意见。在连演十一场、进行四次不间断的修改后,该剧在省第七届“江苏戏剧奖•小戏小品奖”决赛和颁奖晚会上,一举获江苏省第七届戏剧奖•小戏小品奖大赛优秀剧目一等奖,同时还获得了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演员奖、优秀音乐奖、优秀舞美奖。成为本次赛事中获奖的“大满贯”。今天无论是在盐城市恢宏的艺术中心大剧院,还是漂舟戏苑露天舞台,群众都可根据各自需求,雅俗共赏地观看众多淮剧艺术的精美呈现。作为国家非遗的淮剧也真正走进普通百姓,成为水乡大地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为百姓们精神家园离不开的文化大餐。

作者:吕苏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