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翻译补偿法的界定范文

翻译补偿法的界定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翻译补偿法的界定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翻译补偿法的界定

《现代语文杂志》2014年第十期

一、翻译补偿法的分类

究其本质,翻译始终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转换过程,离不开语言系统的转换与文化内容的传达,因此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运用的补偿法,可以在语言与文化这两个层面进行分类。当然,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语言层面与文化层面的补偿通常都是同时进行的。

(一)语言层面的补偿从形式上看,语言信息可分为纯粹的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字组成的语篇。语言文字是语音、语形、语义的统一体,语音、语形是其物质形式,语义是其表达内容,所有这些通过句法规则构成语篇结构。翻译体现在语言层面就是语言信息的转换,而翻译补偿在语音、语形、语义及句法篇章结构四个方面都可以运用。1.语音补偿语音补偿用于语音修辞现象的翻译,如谐音、语音双关、飞白、拟声等。翻译过程中,有时无法同时满足语义内容和修辞效果,此时就要依据情况做出取舍,保留最重要的语言信息。且看例句分析:(1)——“Didyousay‘pig’or‘fig’?”saidtheCat.——“Isaid‘pig’”,repliedAlice…译文:——“你刚才是说‘猪,还是‘鼠’?”猫问。——“我说的是‘猪’”,爱丽丝回答道。译文巧妙地放弃“fig”的字面义“无花果”,翻译成“鼠”,以求达到与“pig(猪)”同韵,这种处理是由于原文“fig”存在的原因只是为了与“pig”构成同韵以致“猫”听混淆,所以译文也必须达到这种效果,如果翻译成“无花果”,倒会让使译文读者迷惑不解。译文舍义取音,使得源语的语音修辞效果得到了充分传达,语音补偿非常到位。2.语形补偿英语由字母构成,词缀丰富;汉语由方块字构成,较多偏旁部首。前者表音,后者表意。英语字母还有大小写之分,汉语却没有。另外,两种语言标点符号的使用也不尽相同。因此翻译过程中,语形效果的转换也是个难题,但依照两种语言的不同特征巧妙地进行补偿,却可收到很好的效果。(2)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红楼梦》第三回)霍克斯译:Thecentreofthethreegateswasclosed,butpeopleweregoinginandoutofthetwosideones.Therewasaboardabovethecentregateonwhichwerewritteninlargecharactersthewords:NING-GUOHOUSEFoundedandConstructedbyImperialCommand原文中的“大书”“敕造”“五个大字”都体现了宁国府的庄严神圣,翻译过程中如何才能保持字里行间的这种气势呢?霍克斯巧妙地发挥了英语书写的优势,应用大写、换行、居中的标题书写形式翻译“敕造宁国府”,最大程度地传递了原文中五个大字书写的匾额的庄严神圣之感。3.语义补偿冯庆华(2006:52)指出,与语音、语形相比,语义更为复杂,直接贯穿人类交际活动的始终。语义内容的传达可以说是翻译的基本任务,但是由于英汉民族之间文化、思维、语言系统等的差异,词汇空缺、冲突的现象很多,很多时候语义的传达根本无法等效,只能运用补偿的方法尽量减少语义内容的损失。(3)气的彩云哭个泪干肠断。(《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杨宪益译:Caiyun,weepinghereyesout,lookedquiteheart-broken,nomatterhow…原文在修辞上属于夸张的手法,描写彩云的痛哭之状。语义内容是眼泪都哭干了,肠都哭断了,按字面意思直译必定让英语读者大惑不解——哭得再厉害也不至于哭断肠子。杨先生的翻译仍然保留了夸张的手法,但把内容译为“weepinghereyesout”,再加上“lookedquiteheart-broken”进一步解释,虽原文语义内容部分丢失,却很好地传达了原文的修辞效果和信息功能,这种补偿英语读者不仅能够接受,而且可以很好地感受到彩云当时哭得有多么伤心凄惨,堪称妙译。4.句法篇章结构补偿刘宓庆(2006:62)认为汉语取流散型语段扩展,英语取聚集型语段扩展。前者从结构上说,形式较“散”,句段既有句子(各种分句),又有词组(词语板块),一般倾向于短小、明快;英语从结构上说要求主谓提挈成句,讲求妥善的联缀组接,句子相对较长。汉语文学作品中经常使用的大量流水句、连动句、四六骈体等结构,对英译提出了很大挑战。大部分情况下,英语译文要保留汉语中的这些是不可能的,即使偶尔勉强再现,也很难传达出原文的气势与艺术效果,更多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另辟蹊径。(4)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朱自清《背影》)毛荣贵译:WecrossedtheYangtzeandarrivedatthestation,whereIboughtaticketwhilehesawtomyluggage.原文是汉语典型的流水句,动词接替使用,句子短小,画面感强烈。译成英语后,原文四个短句构成两个句子,融合为一个复合长句,可划分为一个并列结构的简单句,加上地点状语从句和时间状语从句,以英语的典型句式结构替代中文的典型句式结构,这种补偿对英语读者来说更易接受,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

(二)文化层面的补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英汉两种语言都积淀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其中特定的词汇、成语、典故等“文化负载词”找不到与之对应或对等的词语,通过补偿法尽量传达源语语义内容和文化信息就成为翻译的唯一手段。1.注释补偿中西文化的差异巨大,在翻译文化特色鲜明的人名、地名和术语等时,由于无对应的译入语,往往不得不采取音译或直译并进行注释的办法。此类较为简单,不再赘述。虽然注释可帮助译入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内容,但应尽量少用,因为注释过多势必干扰读者的思路,影响读者的阅读情绪。2.替换补偿替换补偿就是套用译入语中本身拥有的词或短语来翻译,虽然文化信息有所缺失,但传达了原文的最重要的功能与内容,达到了翻译的基本目标。这类最常见的就是熟语的翻译。如“Manproposes,Goddisposes.”一般译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译文套用汉语现有熟语,将“God”(上帝)这一西方文化形象替换为中国文化中的“天”(老天爷,天命),原文句式结构保留,更容易让汉语读者接受。汉译英中也有类似情况,如“说曹操,曹操就到”可译为“Talkofthedevilandhewillappear”.如译为“TalkofCaocaoandhewillappear”,英语读者反而会感到莫名其妙。另外,文学作品中插图的使用对译文读者对源语文化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帮助,可归为文化补偿之列,限于篇幅,本文不作讨论。

二、结语

翻译活动作为一种双重交际活动,不仅要求语言层面的恰当转换,也需要文化信息的完美传达,这是翻译工作者应该不断努力追求的境界。在无法达到这种境界的时候,译者要权衡轻重,果断取舍,另辟蹊径,通过一定的方式尽量补偿出未能传达的信息、功能或者效果,使不可译、难译变为可译、妙译。

作者:谭利军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人文社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