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现代教育实验课程设计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
(1)实验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目前,实验教师的课堂创新性不够,多采用单一的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由教师给出示范操作步骤,学生严格按照步骤参数进行设置,最后完成教师给留点作业,这种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中来,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果让学生自主设计作品,脱离教师演练的步骤,就会遇到很多具体问题,学生会感到困难重重。如学生都做过了多媒体课件制作这个实验项目,但是让学生自主设计,再做一个课件参加全校每年一届的多媒体课件大赛的时候,多数学生制作的多媒体课件都是实验课上教学案例的简单翻版。
(2)上机缺乏交互、学生差异性难以兼顾。大多数高校都集中安排在50座以上的多媒体网络机房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授课。在实验课上机辅导中,主要釆用的是1个教师对50多个学生的面授式辅导形式。这种辅导形式使得教师的工作量增大,一堂课的时间有限,教师无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等实验活动,也根本无法兼顾到全体学生,无法实施差异教学,导致信息技术水平能力不同的学生对本实验课程多有怨言、褒贬不一,降低了学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主动性。
(3)文理学生操作迥异、实验教学难度加大。许多高校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实验室及实验教师资源,实验课采用了实验预约系统,这就造成上课时不同专业的学生混杂在一起,学生之间信息技术水平不一,采用单一的案例教学无法兼顾到所有专业的学科特点,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结合难度大大增加,实验教学设计的难度也大大增加。
(4)实验教学考核方式单一、片面。由于多数机房都采用自动还原策略提高机房管理效率,下课了计算机一旦关闭重启,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作品都无法保存下来。学生无法保存自己学习的过程也就没有办法再进行深入的学习。实验课的成绩应该不仅仅包含作品,还要看其学习过程,看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并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否真正得到提高。但是由于缺少必要课程管理系统,学生的学习过程无法保存,用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只有每个实验项目的作品,这样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不能真正地实现形成性评价。评价主体也比较单一,无法充分组织自评和组内互评等多元化评价主体参与评价过程,最终都由实验教师决定了学生的最后成绩。显然,传统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正处于困境中,需要利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式改革实验教学过程和方法,解决目前实验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进行设计,就可以有效解决以上这些问题。
2实验教学模型设计
翻转课堂实现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翻转课堂的学习者从原来在课堂(包括虚拟课堂)里主要学习显性知识转变为在课堂外通过观看网上教学视频学习显性知识,而在课堂内主要掌握学习方法、进行知识内化,以及与老师和其他同学共同完成知识汇聚、知识建构、知识融合、隐性知识挖掘等高级学习任务。“翻转课堂”其实也是一场学习革命[8]。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超载与知识爆炸、知识碎片化与惰性化愈演愈烈,创新与变革、分化与整合、竞争与合作之势愈加明显。当代人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学会高效学习,不断探索高效学习之道。大学生要通过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根据翻转课堂的内涵以及泛在学习、混合学习、系统化教学设计理论,在RobertTalbert教授的翻转课堂模型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的问题,笔者构建出基于翻转课堂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该教学模型主要由课前学习、课堂交流和课后反思3个部分组成。课前学习主要利用SNS网络交流平台提供的信息推送RSS技术将教师准备的学习材料推荐给学生,学生登录SNS网络观看教师提前录制的教学视频,并通过简单模拟练习,掌握教师要求的技术要点。课堂合作交流通过教师灵活的教学设计安排,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合作交流,小组成员独立探索,最后进行成果交流和反馈评价活动,保证了在合作和交流中实现知识的内化。课后反思则由学生通过SNS网络平台上传个人的作品,实现个人作品的网上展示保存,通过成员之间相互评价作品实现实验考核的多元化评价。
3实验教学过程设计
3.1课前学习设计
3.1.1精心制作教学视频是基础“翻转课堂”的基础是精心录制、制作教学视频。这对实验教师来说是一项教学创新活动,要求实验教师掌握必要的视频拍摄、录制、剪辑技术,都会使用录屏软件来制作课件,要习惯于在没有学生的课堂讲课。翻转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9]。(1)教师机添加硬件。一耳麦或录音话筒。(2)录屏软件的选择与设置。目前主流的屏幕录像软件主要有屏幕录像专家、SnagIt和Techsmith公司的CamtasiaStudio等几款。通过功能和特点的对比,笔者在选用了CamtasiaStudio进行录屏。软件安装成功后,可以在配置面板中设置录制视频的格式、保存的位置、是否录制语音、是否记录键盘和鼠标敲击的声效、光标的阴影、版权水印和快捷键等。(3)录屏操作。讲课开始时,打开录屏软件,按下F10录制键开始录像。按照正常方式授课,此时,软件会自动把屏幕上的操作和讲解语音都录制下来。中间不需要录制的时候按下F9暂停键。一个教学段落结束时,按下F10停止键终止录制,软件会开始编码和存盘。(4)使用CamtasiaStudio的屏幕绘图功能。讲课过程中,若需要板书或画示意图,可以按下绘制的快捷键,此时软件进入绘制模式,可以使用画笔工具在屏幕的任意位置绘图、书写文字或使用形状工具标注出矩形、圆形等形状,绘制的内容也会被一起记录到视频中。绘图功能如同教师在黑板上自由书写,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视频操作内容并加深记忆。(5)输出流媒体视频文件。课程编辑结束后,可以使用CamtasiaStudio的编辑模块对生成的视频文件进行剪辑,还可以添加标注和其他效果,最后输出成WMV格式的流媒体视频文件。
3.1.2SNS网络平台交流共享资料,RSS推送学习准备要求教师将录制编辑制作好的教学视频上传到SNS网络平台上教师的博客主页空间,并把这一模块的学习准备要求也作为文件发表到网上,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甚至是手机就可以登录SNS网络平台,就在第一时间获得SNS主动推送的RSS信息,知道老师的要求,按照要求观看教学视频[10]。SNS网络平台上教学视频经过积累就成为视频教学资料库,这些视频教学资料库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解决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十分庞大,要把每个模块都讲清楚必须花费较多的课时。如何在较少的课时内向学生传授尽可能多的知识呢?在不进行录像时,老师通常要对重要的知识点多次重复讲解或演示,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实际上被浪费在了重复和等待上。如果将老师演示的画面和讲解语音录制下来,随后再反复观看,学生就无需笔记,也无需一定记住老师的每一步操作,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部分缓解课时不足的问题。(2)减少教师辅导和答疑的工作量。学生练习时,遇到不会做的地方可以回头查看视频,不必再求助于老师,老师便可以节省出更多时间来增加授课内容或进行个别化辅导。
3.1.3学生课前模拟练习是前提学生在课前不仅要观看教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还要针对老师的要求,及时完成老师要求的针对性练习实例,通过练习实例,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步骤,如在视频素材处理这个实验项目的设计中,教师提前录制好的视频中演示了怎么进行视频截取、合并以及视频格式转换,学生通过观看模仿,要提前将上课要用的素材进行视频截取、合并以及转换为规定的WMV格式。注意由于是学生自己模拟练习,教师要尽可能的设计微教学单元进行实验教学,步骤不要太多,使学生能够自主完成,满足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当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的教育博客、高校数字图书馆、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学科网站、中国数字大学城、网络公开课、TED演讲视频或视频分享网站、微视频、微课程网站、百科和问答类网站等多重网络化学习路径进行课前学习和模拟练习。
3.2课堂交流合作设计
(1)探究任务。有了深入的课前学习,这使课堂内能够展开面对面的思想碰撞、交流成为可能。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观看教学视频、课前练习中提出的疑问,提出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任务[12]。比如在Flash动画中的遮罩层动画实验项目中,引导学生观察遮罩层动画的基本效果,总结出遮罩层动画的实质就是“反显”,继而提出其它如瀑布流水、湖面水波粼粼、动态书写文字或笔画、背景流动文字,望远镜、放大、缩小镜等遮罩层效果动画的制作思路,启发学生进一步探讨、研究。(2)创建小组。由教师提供了上述多个问题情境,学生根据任务完成的难易程度和自己课前的学习准备情况,创建基于任务的合作学习小组,小组成员进行组内讨论,制定设计方案与思路,明确每个人的微型任务。(3)合作交流。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才是课堂的主角。通过合作,小组成员共享完成任务基本方法和步骤,共享小组成员提供的图片或者Flash元件资源。通过合作交流相互提供有效且高效的帮助和支持、分享或共享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源,对小组中其他成员的结论见解、观点和推理等提出疑问,相互提供语言和非语言的反馈,相互鼓励和敦促。(4)独立探索。独立探索阶段是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实验课堂巡回指导中要多注意观察,不要轻易介入、打断学生的独立探索过程。允许学生犯错误,这是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必不可少的环节,让学生在独立学习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5)成果交流。成果交流阶段由小组进行汇报并展示项目成果,进行案例剖析。通过一个个真实案例的设计、制作剖析过程,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对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会不断总结制作思路,尝试新的实现方法,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在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教师要进行补充、总结和归纳,从而得到一个较为全面的知识点的应用拓展训练。通过知识的迁移和综合应用,开阔了学生的制作思路,同时也可以实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6)反馈评价。实验效果评价是激励学生积极投入课程学习的必要保障。教师通过组织自评、组内评价和组间评价等多元化评价主体参与评价过程。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效果评价中来,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评价提高了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3.3课后反思设计
(1)在SNS网络上上传个人作品、共享成果。课堂学习过后,要在SNS平台上展示个人作品,通过作品交流展示,所有参与学习的小组成员都可以共享小组成果。这些作品记录下了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凝聚了小组和每个成员的智慧,实现知识的积累、管理和创新。(2)评价反思。每个学生要以个人SNS网页为节点,以学习任务主题为出发点开展课后总结和反思活动,通过日志、微博、学习活动如辩论,投票等活动来进行反思研修。各小组之间也需要做相互评价,实现评价的多元化。评价反思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电子期刊等进行网络探究性学习,进一步培养他们网络化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4结语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翻转课堂”作为一场学习的革命,完全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符合大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风格。翻转课堂应用于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的教学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老师成为学习的协调者和指导者。学生在课前通过各种网络化学习渠道进行学习,到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使所学知识和能力融会贯通,学习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积极状态。然而,“翻转课堂”在国外刚刚开始兴起,国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也才刚刚起步,因此,“翻转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及其在高校实验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还有待研究者进一步深入研究。但是在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翻转课堂”必将对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产生深刻的影响。
作者:林青松单位:南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