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建议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的办学方向、办学模式、专业设置等各方面都受到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与水平的制约。由此,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一定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这对我国区域性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与整合,具有明显的实践价值与意义。一方面,对于教育集团来说,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为其建设提供良好的人力、资金、就业等各个方面的保障,可以弥补高等职业教育当前存在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不够贴切、实习实训基地数量不足等问题,能够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提供更多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实践的机会,并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平台和数量更大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来讲,教育集团的发展也为其提供了大量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与最新的技术研究成果,不仅增加了区域的人才储备,而且会整体提升区域的人才素质,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
首先,要对区域经济的现状、发展趋势、产业布局、重大项目开发建设等各方面情况进行充分地调研,根据调研的结果对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其次,教育集团要结合自身的办学优势和特色,紧贴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与区域经济开展密切的联系,抓住机遇,主动融入。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必须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重心和产业结构来调整重点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为当地培养紧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让先进文化和生产力在当地找到可持续发展的生长土壤。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区域经济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能够促进教育资源、技术、人才的交流与共享,实现了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区域统筹,形成区域内集约化的职业教育优势,提高区域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从而有效促进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二、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
职业教育集约化的规模效益产生于教育资源的共享,职业教育集团是有效配置教育资源的重要形式,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更要通过资源的全面整合与共享来实现。教育集团为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供了极大的可操作空间,学校间彼此相连的布局及开放的结构也为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供了方便。共享是基础,共赢是目标,但是要打好资源整合与共享这一基础,是需要政府、高等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各个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共赢的目标的。因此,全面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是集团化办学的难点与重点。
(一)实习实训基地、教学设备共享实习实训基地、教学设备的共享是教育集团内教育硬件资源的共享,是教育软件资源共享的基础,各校彼此相连的园区布局也为实施这类教育资源共享创造了条件和可能。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在实习实训基地中的资源共享,可以为学生搭建优质的实训平台与良好的实习机会,从而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水平;通过教育集团内学校与学校之间在教学设备上的资源共享,可以为师生提供更优越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氛围,还能够使学校避免重复建设。各学校可以统一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等公共平台,作为教育集团内资源共享的管理机构,对于实习实训基地、教学设备等方面的共享进行科学地研究并做出合理的安排,切实推进资源共享工作,既可以协调各方的利益,又可以规范共享行为,使资源共享有序、高效。
(二)优秀师资、优质课程共享优秀的师资代表着某一专业领域的较高水平,通过他们的示范、指导作用,可以增加教师们相互学习与交流的机会,以增强教育技能与改进教育方法,从而带动教育集团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的提升,以提高教育集团整体办学质量。教育集团内部可以采取允许学校之间互聘教师、开展名师讲座、进行骨干教师交流等方法来实现,并建立教师有序流动的促进机制和保障机制,为优秀教师资源的共享创造良好的条件与保障。优质课程体现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平,使得学生能够更好更快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允许跨校听课、相互承认学分、强化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等各种措施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切实提高集团化整理办学水平。
三、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如何构建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促进职业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教育集团内各高职院校要按照经济规律和职业教育的特点,在积极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合作模式的多元化,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一)由双向合作变为多向合作针对教育集团的校企合作,应该明确校企合作的对象发生了量的变化,不仅是一校一企的双向合作,还存在一校多企、一企多校、多校多企的多向合作,要坚持合作模式的多元化,逐步向组合结构转变。教育集团内各校可以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和办学特色出发,以行业或区域产业集聚的主体结构和覆盖的领域为依托,充分利用教育集团周边的区域经济发展优势,由核心高职院校和核心企业主导,联合其他相关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建校企合作集团,形成校企合作联盟,共同开展合作。这种组合的形式可以促进学校育人与企业用工紧密结合、节约校企双方资源、使各主体互通互补,通过扩大校企合作的规模,来提高教育集团办学的质量和效益。
(二)建立管理组织机构教育集团内要建立由校企双方组成的管理组织机构,并共同制定系统而完整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使得校企双方深入对接、全面融合,以确保校企合作的长期有效开展。一方面,在管理的机构保障上,要建立校企合作工作指导委员会来负责校企之间的沟通、协调、指导等职责,成为校企合作办学的对接平台。另一方面,要建立行业指导委员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加强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参与度。行业指导委员会是由行业影响力大的部门机构或专业人士和高职院校共同组成的,负责为企业提供科技力量与技术咨询,指导院校参与企业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工作。专业指导委员会是由行业企业、高职院校、科研院所等联合组成的,为高职院校及时提供人才培养规格、专业设置等方面的指导意见,使得学校能够紧贴社会需求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深化学校内涵建设
在教育集团内部,各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办学要素的潜力,通过建立优势专业群、培育“双师型”师资团队等途径,不断深化自身内涵建设,与其他成员共同探索集团化办学发展新的增长点,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同时,扩大集团化办学的影响力,推进教育集团逐步走向内涵式、科学化、持续性发展。
(一)建立优势专业群教育集团专业建设的重点是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充分考虑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和重大项目的建设情况,调整专业布局机构,组建优势专业群战略发展联盟,推进专业优化与整合。作为高职院校,首先应该对区域经济发展现状、趋势、产业布局、重大项目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调研,从战略发展的角度重新考虑学校专业设置与专业发展方向。在此之后要与教育集团内其他院校积极地沟通与协调,从全局考虑教育集团的整体发展,共同对现有专业状况进行全面梳理,特别是对一些院校同时拥有的相同专业,要对这些专业充分进行内涵分析,以不同的培养目标为依据,确定各自的专业方向,形成虽然名称相同,但培养方向不同,就业企业、行业各异,错位发展的特点。走一条教育集团专业特色发展之路,逐步形成不同院校之间办学有重点、有特色的格局。
(二)培育“双师结构”师资团队教育集团内高职院校教师要把握与企业合作的每一次机会,深入到企业当中进行实践锻炼,以适应最新的市场情况、引进最新的技术知识、创新教学及课程理念,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专业技能与科研能力,提升自身“双师结构”素质。高职院校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手段来提高教师进入企业实践的积极性,可以包括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等有效方式,让教师在工作的同时能够不断学习,切实地将教学与生产实际相联系。各高职院校要利用教育集团的优势,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大赛、校校之间的科研交流活动等方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互动,开阔教师们的视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专业技能水平。同时还要联合行业企业建立由企业专家、技术骨干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聘请其承担教学任务,精心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师资团队。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化是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的重要方向和提升路径。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与德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职业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在很多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外优质职教资源、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等途径来推进教育集团朝着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方向长期发展,从而使我国职业教育深层次融入教育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一方面,教育集团应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与国外的企业、职业学校、职业资格认证机构加强办学合作,要加快建设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信息联络平台,与国际职业教育机构和学会建立起稳定的联络渠道,及时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项目,从而提升中外合作项目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另一方面,在合作的过程当中,要积极引进国外的优质职教资源和管理体制,借鉴国际上先进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等,合理引进权威性较高、通用性较强的职业资格证书及资格证书培训体系,加快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化发展速度,提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然而,各国由于国情不同,各自的职业教育发展特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要在深入了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借鉴他国的有效经验,来弥补我国高职教育办学当前存在的不足,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之路。
作者:邢清华单位:天津职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