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竞技运动体育的心理价值范文

竞技运动体育的心理价值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竞技运动体育的心理价值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竞技运动体育的心理价值

1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的心理价值

1.1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单纯的体育锻炼是一件非常乏味的身体活动,在久而久之的练习中,容易使学生对此项活动产生心理上的厌倦。而竞技运动由游戏演化而来,由于其本身“竞技机制”的存在和其“乐趣”的本质,而吸引着众多群体的积极参与。从游戏的角度来讲,竞技运动是主体之间、主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进行的一种活动,在这种活动中经常充满着游戏的本质———“乐趣”,这种“乐趣”本质为学生积极参与提供了心理基础。当竞技运动手段运用于体育锻炼时,即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时,竞技运动的这种“乐趣”本质便为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创造了一种基于兴趣的娱乐性情景。在排球教学过程中对此领悟颇深:虽然对于对照班的学生进行了知识、技术、技能的系统化教学,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他们有一种“为学而学”的心理,体育锻炼效果一般;而对于实验班的学生采取的是游戏型教学和竞赛型教学相结合的上课方式,在这种教学过程中,由于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娱乐性的情景,学生不再是“为学而学”,而是由一种发自内心的动机或者是“自己想试试”的心理去接触排球这一运动。自然而然地,后者由于在娱乐性情景中学生积极性的存在,学习过程中接受速度不但快,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锻炼身体。由此可见,在高等学校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的这种娱乐性情景来改革现代体育教学值得我们研究。

1.2能够有效纠正学生竞争弱化的心态传统教育偏重于理性教育,曾经“弱化”过我们民族的竞争性。而竞技运动通过突破极限负荷的、艰苦的训练去竞争、拼搏、取胜,可以继承和强化个体争强好胜的本性,强化个体那种竞争性极强的心理和行为。体育教学中,竞技运动对于合理保存和提高学生的竞争的非理性素质,纠正学生竞争“弱化”的心理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由于学生好胜心的存在,使得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过程中,为展示自身的体能与技巧,往往更趋向于那些竞争性的因素,而这些因素更多的存在于竞技运动项目之中。当竞技运动项目中的这些因素深入到体育锻炼中时,也就是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时,便可以满足学生体育参与的这一需求。需求是学生从事某项活动的内部动因,体育参与需求是激励学生进行体育参与的原始动力。体育参与需求有助于积极体育态度的形成。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如果运用了竞技手段中的加工、改造过的竞技因素,则更加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的体育参与。例如,为了发展学生下肢力量和速度,有两种方案:第一种是单纯的200×4跑,第二种方案是将学生分为两组,以接力的形式进行比赛。实验结果表明,后者由于竞争性因素的存在,能满足学生的好胜心,更有利于学生积极的体育参与。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竞技手段竞争性因素的过程中,要控制运动的好量与强度,以便更好地达到体育强身健体的目的。

1.3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意识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正是由于竞争的存在,才使得社会不断发展,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竞争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然而,不择手段、弄虚作假的不正当竞争现象却屡见不鲜,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纠脚石。竞技运动是一种奥林匹克精神下的身体运动,倡导的是奥林匹克的公平性宗旨。公平竞争,实质是奥林匹克运动对社会产生积极教育影响的精髓,运动员只有坚持公平竞争的原则才能对社会产生教育作用。竞技运动是在一定条件控制下,在统一规则限制下的竞争,因此比世界上的其他竞争更为公平、合理,这种公平和合理被世界人民所公认,也被世界人民所接受。在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这一过程中,可以利用竞技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批判世俗的不正当竞争手段。通过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的公平性竞争环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公平不是平均主义,而是机会上的均等———大家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只有真才实学才能在竞争中取胜,通过不正当竞争而获取的胜利是暂时的。由此可见,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的运用对于学生公平竞争意识的培养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4能够有效宣泄学生紧张情感的压抑竞技运动能消除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紧张和不安,能宣泄压抑的情感,这是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人指出来的。这个特点是竞技运动在心理方面具有一定效果的特点,是竞技运动被用来活跃日常生活和治疗精神疾患而发挥作用的特点。当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时,学生平时紧张学习的压力,生活的烦躁,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得到缓解和宣泄,使学生有一个心理上的平衡。教学实践结合调查证实:实验班的学生生活作息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对于学业、事业有压力,更有动力。对于学业、就业的竞争,他们不是烦躁、不是垂头丧气,而是信心十足。可见,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在解除学生紧张的心情,宣泄压抑的情感,调节生活作息的节奏方面亦有积极的作用。

1.5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的运用使得学生在进行身体锻炼、增强体质的同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身的意志品质和意志努力。由于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这一过程中含有竞技手段的因素,竞技手段本身在某种程度上的意义就是挑战极限,所以,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使得体育参与者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要克服很多的挫折和心理障碍,并为达到某一目标而付出意志努力。例如,在发展学生下肢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的时候,可以有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单纯的200米×4跑,第二种方案是200米×2跑,在200米途中设立3—5个障碍物。实验结果表明,第二种方案要好于第一种,第二种方案中,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当跑完后学生脸上经常流露的是一种克服挫折与障碍后的成就感。第二种方案中,学生不仅达到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还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意志努力。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这一过程当中,要密切观察学生的身心状态,因为体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挑战极限,而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1.6能够有效开发学生应付万变的智力体育运动智力通常是指学生把握时机的能力,即根据瞬息万变的环境迅速调整策略并及时采取应变措施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完美体现往往是在竞技运动集体项目之中,而当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运用于集体体育项目经常化时,久而久之便培养了学生的这种体育智力。实验表明,竞技运动手段化经常化的集体中的学生在球类体育项目健身过程当中,对复杂场面问题(例如:看到了什么?有几个人?各自移动的方向?球的位置,可能的落点范围?谁传的球,下一个传给谁?预测防守方、进攻方,紧接着采取何中战术等等)的判断、回答明显好于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不经常化的集体成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综合判断能力、反应能力会有极大的改善和提高。由此可见,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对于体育智力开发有积极的作用。

2结论与建议

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不仅反映了竞技运动和体育之间的区别,更细化了两者之间的联系。这一理论的提出有效地解决了学校体育的培养目标与其落后教材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学校体育改革的进行,使学校体育教材的内容更加充实和完善。这一理论在心理学角度上有利于体育的运行,有利于学生体育参与动力调节系统的培养,能使学生在快乐、愉悦、竞争的情景中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工作者在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的运用上对其应该有一个更新的认识;高校体育教材在内容、方法的选择上,应该向着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的方向进行改革;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工作者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要注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的使用要遵循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健康的发展的原则。

作者:黄嘉良孔庆波单位:重庆文理学院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