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对外开放的实证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二期
1安徽与中部各省对外开放度的比较
对一个地区的对外开放度的研究包括对外贸易开放度、对外金融开放度、对外投资开放度和对外旅游开放度4个方面。考虑到我国的实际国情和现有的货币体系,中部各省的对外金融开放度就是整个国家的金融开放度,比较之后没有意义。由于中部各省的发展现状不同,衡量对外旅游开放度的指标有所不同,无法选择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进行测算。所以,本文采用大多数学者研究地区对外开放的方法,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主要由贸易和外资2个方面决定,即:对外开放度=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其中:外贸依存度=进出口额/GDP×100%;外资依存度=实际利用外资额/GDP×100%。中部六省的对外开放度及变化趋势如表1和图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在2000年到2011年的这10年中,安徽省的对外开放度有了大幅度提高,从2000年的9.99%增长到2011年的15.84%。从安徽省各年的对外开放度增长幅度来看,安徽省对外开放度呈现增长的趋势。但具体来看,其在2005年到2007年增长幅度较大,从2005年的14.8%增长至2007年的19%,上涨了4.2%,增长幅度达到了28.38%。而在2008年至2009年却有了大幅度的下降,从2008年的18.57%下降至2009年的13.38%,下降了5.19%,下降幅度高达27.95%,这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有着紧密的联系。2008年全球陷入金融危机与次贷危机之中,各国的购买力明显下降,使得安徽省的进出口额减少,同时外资对安徽省的投入量也相应减少,最终使得2008年至2009年,安徽省的对外开放度下降较严重。从2008年安徽省对外开放度的大幅下滑之后,2010年与2011年虽有上扬,但增长率并不高,2011年的对外开放度为15.84%,距安徽省最高时的2007年的19%还有一定距离。
从中部六省的内部差异来看,各省的发展水平虽然不尽相同,但大体上在这10年间都呈上涨趋势,从图1中可以明显看出,2000年至2008年这7年中,安徽省的对外开放度在中部六省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2008年之后,江西省的对外开放度开始大幅度上升并一直领先于安徽,开始居于中部六省对外开放度的首位。但从与中部六省总体的对外开放度比较中可以看出,安徽省近两年的对外开放度虽然较前期有所下降,但仍处于中部六省中的较高水平,仅次于江西省,较目前处于中部六省对外开放度最低水平的湖南省高出了1.94倍,这说明安徽省在进出口与实际利用外资的方面在中部六省地区一直处于前列,有着良好的对外经济发展的基础与一定的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引进海外投资的能力,而且伴随着世界经济大环境的不断升温发展,安徽省的对外经济开放也呈现出了良好的态势,有着继续发展与上升的潜力。如何将这种潜力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下面利用Eviews构建模型,对影响安徽省对外开放度的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2安徽省对外开放和经济增长的回归分析
2.1构建模型与数据选取考虑到安徽省的实际因素,选择了2000年至2011年安徽省GDP、进出口总额(E&M)、实际利用外资额(FIA)、对外工程承包与劳务合同金额(FCL)、国际旅游外汇收入(ITI)这5组数据作为衡量安徽省对外开放度的指标,这5组数据分别代表了以上4个方面,将安徽省对外开放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量化。数据来源于《安徽统计年鉴》2000-2012。
2.2协整检验(1)单位根检验为了验证回归模型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首先对式(1)中的5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如表2如示。从表2中可得,GDP、E&M、FIA、FCL、ITI这5个变量各自T-检验都分别大于各自1%level、5%level与10%level的临界水平,说明以上这5个变量均不平稳。于是,对这5个变量进行一阶差分单位根检验。(2)一阶差分单位根检验对模型中的5个变量进行一级差分单位根检验,如表3所示。通过表3可以看出,在经过一阶差分单位根检验之后,GDP、E&M、FIA、FCL、ITI这5个变量的T-检验值均小于1%level的值,由此可以说明,经一阶差分后的序列为平稳序列。(3)残差单位根检验为了检验这几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还需进行残差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通过表4检验结果可知,残差是平稳的。因此,原序列的5个变量存在协整关系,进行最小二乘估计,可得回归方程:
2.3回归结果分析与说明分析回归结果可以得证,进出口总额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安徽的进出口商品主要分为两类,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其中工业制成品在出口商品中具有绝对优势。2011年工业制成品约占出口总额的91.06%,成为保持安徽省贸易顺差的主导力量;在进口商品中,初级产品占总金额的57.18%,工业制成品则占42.81%。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近年来安徽省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强劲,截止到2012年底,安徽省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已发展到744家,居全国第10位,中部第3位。2012年安徽省高新技术制造业总产值1475.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460亿元,与2009年相比,年均分别增长47.4%和50.1%,分别高于全国27.8个和30.4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第5位、中部第3位,企业产业规模和总产值均快速增长。同时,这些企业的自我创新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全省有248家高技术制造业建立了研发机构,占企业总数的33.3%,居全国第10位、中部第1位;有264家企业开展了研发活动,占35.5%,居全国第11位、中部第2位。从进出口地区来看,亚洲以112.3亿美元位列所有地区第一位,其次是拉丁美洲54.6亿美元,说明发展中国家占与安徽进行进出口贸易的主导地位。
实际利用外资额同经济增长也是正相关的。从目前的整体利用外资的情况上看,截止到2013年6月,安徽省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16项,同比增长27.8%;合同利用外资12.8亿美元,增长22.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6.2亿美元,增长20.6%,高于全国增幅15.7个百分点。中部各省中,安徽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仅次于河南,居第2位。2007年安徽省经济有了明显的转型之后,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由2007年的30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86.4亿美元,年均增长23.6%,高于全国的17.4%。同时这5年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76.6亿美元,是2007年以前各年累计之和的2.8倍。目前已有6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安徽省投资了94家企业。从产业分布来看,2011年安徽省三次产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比例为1.9∶69.7∶28.4。不难看出,制造业仍是外商在安徽省投资的主要领域,在改革开放之后所占比重一直保持在60%以上。但是随着经济模式的转变,外资向第三产业延伸的步伐明显加快,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1亿美元,增长32.5%。其中,批发和零售业1.5亿美元,增长83.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995万美元,增长2.1倍;而房地产业3.1亿美元,增长18.7%,说明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已初具成效。
对外工程承包与劳务合同金额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目前安徽省对外工程承包主要是拉美地区和非洲的部分国家,这些国家在表面上看并没有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实际上此次金融危机本身具有的滞后性目前看来已经日益凸显,仅2009年一年时间,安徽省对外工程合同金额同比下降32.2%,对外劳务合作金额同比下降23.2%,合同数量从原来的124件下降到了118件。2009年的对外工程承包与劳务合同仅为9.8亿美元,同比下降32.3%,这是自2005年逐年增长之后第一次跌破10亿美元的大关。2010年尽管合同总数相比2008年增长了49.4%,但是合同金额却几乎与2008年的合同金额持平,这说明受到金融危机滞后性的影响,出现贷款不到位、资金削减、工程本身的难度增长等不利现象,这种情况显然会对安徽省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二是随着安徽省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省内的基础设施需求也随之增多,省内劳务工程的需求挤压国外劳务工程的需求。安徽省内公司将精力集中在基础项目的劳务工程建设上,导致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同金额环比下降,但从总体来说,在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同上安徽省仍具有很大潜力。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是4个变量中对安徽省经济增长影响最显著的变量,主要的原因是在“十一五”时期,安徽省提出了“加快推进我省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大省乃至旅游经济强省”的发展战略。基于此,旅游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2005年至2010年这5年间,安徽省旅游接待总人数由2005年的0.48亿人增加到2010年的1.55亿人,平均年增长率为26.8%,与此同时,旅游总收入由308.6亿元增加到1150.6亿元,平均年增长率为30.1%。2010年安徽省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9.4%,较2005年提高了3.6%,2011年的旅游总收入则相当于全省GDP的10.1%。从旅游的基础设施来看,截止到2012年,安徽省的旅游项目1905个,完成投资1655亿元,A级旅游景区总量为396家,其中4A级以上旅游景区94家,位列中部六省第一,国第三名;星级宾馆有472家,其中四星级以上的有112家;旅行社发展到964家,其中有国际旅社41家。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既加速了安徽省旅游业整体的发展,也解决了一些人的就业问题。旅游开放度逐步提升,安徽省的旅游市场已经覆盖了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英国、俄罗斯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在安徽省经济发展中的份额越来越高,并逐步发展成为安徽省经济的支柱产业。
3安徽省经济发展相关对策
3.1发展优势产业,保持贸易顺差工业是安徽的支柱产业,已形成以电力、冶金、机械、化工、纺织、家电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同时安徽省又是全国的主要粮区和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安徽的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中部核心地带,与长三角地区紧密相连。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和交通的便利加大引进外资的速度和力度,结合先进技术使得资源更加集聚,提高优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做大优势产业,在农业中,鼓励蔬菜、谷物、茶叶等具有安徽特色的农产品出口;在工业中,提高高新技术型工业制品在出口中所占的比例,确保安徽省对外贸易顺差。
3.2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区域合作工业现代化是调整产业结构的基础,所以在目前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上升期,应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引导实际利用外资,推进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使得引进外资和优化产业结构紧密结合,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另外,随着海上自贸区的建成,安徽省应该抓住当前的历史机遇,密切注意市场需求,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
3.3以旅游业带动服务业发展旅游业的作用非常明显,不仅体现在直接为交通、餐饮、贸易、景区景点带来客源和市场,而且间接地影响了农业、工业、城建、文化等行业的发展,进而还能促进金融、保险、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同时还能够扩大消费,开拓市场。在安徽省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加大旅游业的发展,会带动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4结束语
本研究表明,近些年安徽省对外开放度已经稳步提升,在中部六省中名列前茅,但是与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提升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的进程中,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将会是一个很好的着力点。今后应积极采取完善投资环境、重塑招商引资机制、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以及充分发挥长三角的区位优势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深度和广度,促进安徽省整体经济的发展。
作者:丁一凡陈芳栾海庆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