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建国前学校音乐教育的特点范文

建国前学校音乐教育的特点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建国前学校音乐教育的特点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建国前学校音乐教育的特点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第四期

一、为政治活动和军事斗争服务的课程目标

在《晋察冀边区小学校教学科目及每周教学时间表》(1938年)中,规定唱歌教学中应多选用救亡歌曲,以便激发儿童的爱国情绪,培养儿童的民族意识。在《小学暂行规程》(时间不详,大致为1940年初)中,强调艺术课程内容要偏重于抗日宣传品制作与欣赏。小学低年级唱游科目应激发集体劳动、抗日民族的情绪。小学中高级音乐课应采用抗战歌曲,注意集体演奏。在《陕甘宁边区战时教育方案》(1946年)中,规定学校教育应当配合战争需要,在音乐教育方面应当组织秧歌队、歌咏队、演唱队等,并与各地的文艺团体取得联系,配合进行工作。在高等教育的音乐教育领域,同样秧歌贯彻服务于政治需要和战争需要的教育原则。在革命根据地,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高等院校是鲁迅艺术学院。1938年成立的鲁迅艺术学院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一所培养革命文艺干部的高等学府。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最大的办学特色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课堂教学与深入群众相结合,学习民族民间音乐与参加生产劳动、创作演出与开展群众音乐活动相结合,逐步积累了适应于战争环境和革命根据地条件的专业音乐教育方式和经验,为各抗日根据地培养并输送大批音乐人才。许多著名的音乐作品,如《黄河大合唱》、秧歌剧《兄妹开荒》、新歌剧《白毛女》等都是由该系师生创作演出的。

二、音乐课程成为学校教育的常规课程

在苏区、边区和解放区,音乐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这充分体现在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和师范教育之中。从文献资料上反映,音乐课程较为受到重视的时间节点为1940年之后。

同时,受到办学场所频繁搬迁、办学器乐缺乏、音乐教材简陋、音乐师资缺失等现实历史条件制约,音乐教学以唱歌为主要内容。在小学教育方面:在《湘鄂赣省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文化问题决议案》(1931年)中,指出初小课程暂定列宁读本、常识、体操、唱歌、图画、劳动实习、笔算、珠算、作文、习字等十项。在《边区小学暂行办法》(1941年)中,初级小学歌咏课程占总课时的百分之五,高级小学歌咏课程占总课时的百分之五。在《晋冀鲁豫边区小学暂行规程》(1942年)中,唱游课程在小学低年级、中年级中共占每周教学时间的150分钟,唱歌课程在高年级独立出来,占每周教学时间的50分钟。在《鄂豫边区小学教育实施办法》(1943年),游唱课程在低年级每周占4小时,每周中年级占5小时,音乐课程在高年级每周占3小时。在中学教育方面:在《晋察冀边区中学暂行办法》(1940年)中,规定在歌咏课程中以救亡歌曲、指挥、识谱为主。在《山西省第二游击区中学规程》(1941年)中,音乐在每周占1个课时。

在《普通中学暂行实施办法》(1943年),音乐在一年制中学、三年制中学都每周占1个课时。在《陕甘宁边区中等学校的方针、学制与课程》(1946年)中,艺术课程(美术、音乐)列为正式课程,并且在第一学年至第三学年的每周占2个课时。在《东北行政委员会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1948年),在中学课程和小学课程中都包括音乐课程,初小课程包括唱游课程。

在师范教育方面:1939年,陕甘宁边区师范学校成立[1],学校以培养小学师资为目的,音乐为必修课程。1940年,领导创立陕甘宁边区第二师范[2],学校教职员工24人,课程有国文、政治、算术、历史、美术、音乐等,学校以培养地方文化教育干部和小学师资力量为宗旨。学校先后搬迁10余次,办学条件较为简陋。在《边区中学附设短期师范班暂行办法》(1940年)中,指出短期师范班艺术课程占总课时的百分之五,分为歌咏(唱救亡歌曲、指挥、识谱等,在课外举行)、美术、文艺三个部分。在《中学附设师范班暂行规程》(1941年)中,简易师范班的音乐课程第一学年为40学时、第二学年为60学时;速成班每周1学时,全年40学时。

作者:于丽单位: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