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探讨范文

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探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探讨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第四期

一、八度技术

八度技术是钢琴演奏技术中最常见、最具难度的技术之一。作为高难度的演奏技术,它考验着演奏者的娴熟技艺,并以其强烈的音乐表现力深受作曲家的喜爱。李斯特就采用八度技术作为全曲的基础性演奏技术,并使之成为贯穿于全曲的主要技术之一;在全曲373个小节中,有228个小节都含有这种技术。本曲中的八度技术,主要可以归纳为两类:炫技性八度技术与抒情性八度技术。1.炫技性八度技术炫技性八度技术以其所特有的刚健、有力、辉煌等特性将作品的音乐情感充分地展现出来,为烘托乐曲的音乐氛围、刻画音乐形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乐曲开篇,李斯特使用带有装饰音的连续下行八度进行创作,并将有“魔鬼音程”之称的三全音(Tritone)融入其中,用来描述在黑暗笼罩下,但丁即将见到地狱之门的恐怖场景,以及他内心所感受到的惊恐却又坚定的情绪。笔者认为,这里的八度技术可以运用手指、手腕和小臂相结合的弹奏方法进行演奏。首先,左手1、5指要根据八度音程的位置予以伸张,固定并支撑好演奏手型;然后,以手腕为动作轴心及发力点,充分利用自然反弹力,以富于弹性的触键在小臂给予的重量下进行演奏。为了形象地描绘出地狱之门在朦胧中即将展现在眼前的恐怖景象,这里的八度在触键时还可尝试以一种略带粗犷的弹奏方式,在f力度中奏出重音标记“∧”和“>”要表达的音响效果,同时配以全踏板进行润色烘托,以此营造出乐曲开篇所具有的紧张氛围。在现场音乐会演奏时,为了能够更传神地引领听众在全曲首音未奏响之前即进入到紧张的音乐氛围当中,演奏者还可以通过调整呼吸、聚气凝神、排除杂念等方法进行奏前准备,以感受并营造出无声胜有声的音乐意境,从而用最到位的演奏情绪来弹奏开篇八度。主部主题呈示,作曲家使用调性模糊的处理手法和以同音反复为基础的持续八度半音进行,来描绘但丁进入地狱之门后看到各种幽灵在黑暗的空间里飘荡的恐怖景象。在弹奏这一段落时,笔者建议演奏者要以稳固的手型来巩固手掌对指尖的支撑,并运用手腕的自然抖动,平稳地快速弹奏右手每一组八度音程;同时,强调触键时小指旋律音的突出,并将旋律音保持横向进行以连接成旋律线。随着音乐的发展,演奏者还可以通过触键力度的逐渐变化,处理好这一段落(35至52小节)的音乐起伏(从p开始,经过多次渐强渐弱的转换、过渡,最终达到ff),并使用长踏板营造出具有朦胧感的音响效果,同时以哀怨的(lamentoso)情绪投入演奏。笔者以为,这样的弹奏处理能够切实反映文学作品所描述的地狱景象,给人以深刻印象。副部主题呈示,双手下行八度在fff力度中烘托出由升F大调塑造的神圣天堂之光,乐曲迎来了史诗般的第一次高潮。在这里,演奏者依然可以运用手腕作为动作轴心及发力点来进行弹奏。笔者认为,此时的手腕,要有弹性,既“紧”又“松”。“紧”是指它作为演奏的核心关节连接着手掌与手臂,决不能泄劲儿;“松”是指每次触键之后,它都要以最快的速度将前音演奏时所用的力量卸掉,为下一次触键做好准备。除了注意手腕本身的正确运用之外,演奏者此时应以手腕为中心,向前强调双手1、4、5指的站立,强调掌关节对手指强有力的支撑;向后要注意手臂的自然伸展,注意双肩的自然垂下。这样,整个手臂、手腕、手指都能够处在力量通畅的状态下,以持续爆发力弹奏出具有辉煌气势、象征神圣天堂之光的双手八度。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手腕作为炫技性八度技术演奏的核心关节,它的合理运用是弹奏好此项技术的关键。与此相仿,在乐曲展开部与再现部中的双手八度技术,也可以尝试运用同样的演奏方法进行弹奏(见谱例4与谱例5)。2.抒情性八度技术抒情性八度技术在这部作品中传神地刻画出文学人物形象,将文学作品所描述的情节通过音乐语言予以生动的展现。本曲的音乐内容与《神曲》所描述的文学内容紧密相连。在《神曲》中,最打动李斯特的就是在《地狱》第五章中有关芙兰切斯卡和保罗的爱情悲剧。这个爱情悲剧讲述的是十三世纪意大利拉文纳(Ravenna,Italy)领主圭多•达伯伦塔(GuidodaPolenta)的女儿芙兰切斯卡(FrancescadaPolenta)背叛与其没有爱情、所谓政治联姻的丈夫,与小叔保罗(Paolo)相爱后被处死而下地狱的故事。在《神曲•地狱篇》中芙兰切斯卡和保罗,本来是在地狱中接受惩罚,但在艺术家笔下,这段浪漫的爱情从道德寓意中解放出来,成为被歌颂解救的对象。⑤在副部主题段落中,具有凄凉之感的歌唱性八度旋律线条,描绘了但丁见到芙兰切斯卡和保罗在地狱中飘荡的情景。这一段落中的右手八度旋律,可尝试以极其柔和并富于歌唱性的指肚触键,极富感染力地进行演奏;触键时要精致、到位,始终将音量控制在最安静的状态,将小指微微透出的旋律音送向空中,使声音具有飘荡感。同时,尝试使用左、右踏板来进行调色,以制造出幽冥般的音响效果,使这具有凄凉之感的八度旋律在具有幻想曲风格的段落中,将芙兰切斯卡和保罗在地狱中飘荡的景象刻画得入骨三分。呈示部中的副部主题变化再现,是描写但丁心生怜悯并轻声呼唤芙兰切斯卡和保罗,渴望与之对话。右手更加绵长的八度旋律,深情地表达了但丁此时的内心情绪。笔者认为,这里的八度旋律需要以肘关节为动作轴心及发力点,通过小臂和腕部的调节,在掌关节的支撑下采用深触键的方式来演奏。弹奏时,还要特别强调八度旋律的歌唱性与流动感;同时,仔细聆听内声部八分音符与低音声部的和声走向,使八度旋律在极有层次的伴奏下自然地做出音乐起伏。在笔者心中,这一段旋律是全曲最打动人心的情感表述,笔者建议演奏者在弹奏时要用最真诚的心去歌唱旋律,在内心的引领下再使用双手将之奏出。为了能够以最丰富的内心情感富于诗意性地表达出这一段旋律的凄美之情,笔者建议演奏者还可以借助于内心听觉,同时运用敏感的、极其细微的触键变化,使八度旋律在音色上产生不同的明暗色彩,使乐句的走向具有抑扬顿挫之感。比如,乐句扬起之时,可以尝试将小臂力量更多地送进琴键,使音质饱满,使人感觉好似有很多的热情藏于其中,有好多的话语要与其诉说;而乐句抑下之时,则可以将手的自然重量通过腕部的带动向身体斜下方下沉,在音色上产生微妙变化,在音乐上好似模仿常人平日说话中的欲言又止。笔者以为,通过这样的弹奏处理与演奏诠释,但丁渴望与芙兰切斯卡和保罗对话的内心情绪将被生动、鲜明、形象地表达出来。

二、和弦技术

和弦技术是钢琴演奏技术中最艰深的一种技术,其特点是织体丰厚、和声感强烈、音响效果丰富并具有炫技性。和弦技术作为这部作品的另一种基础性演奏技术,与八度技术一起架构出乐曲的整体技术轮廓。在本曲中,和弦技术大大增强了八度技术的和声感,使乐曲的音响效果更趋于交响化,是乐曲音乐发展的重要手段。呈示部中的主部主题变化再现,是描写地狱里幽灵哀嚎、挣扎的恐怖画面,为了形象地描绘出这幅景象,李斯特采用了双手和弦技术来进行创作,以此更加强烈地烘托出地狱里的恐怖氛围。笔者建议,在演奏这里的和弦时,双手要充分伸张,手指第一关节要坚挺,为指尖强有力的触键做好准备;同时,给予小指更多的力量分配,以强调小指旋律音的充分突出。在手指落起琴键之时,还要做到整齐划一,每次触键都要牢牢抓住和弦里的每一个音,将之演奏清晰、准确。这一段落的音乐发展是越来越激动的,因此,演奏者还要特别注意演奏速度的控制,不要越弹越快,要在稳定的速度中充分利用双手和弦技术所具有的丰富层次感与音响厚重感来烘托音乐氛围,使音乐更具有交响化音效。为了能够游刃有余地演奏这个段落,慢速练习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够帮助演奏者进行更为轻松和精准的弹奏,并为充分表达乐曲的音乐情感与切实反映作品的文学内容铺平道路。在乐曲第一次高潮段落中,右手和弦以三连音的演奏形式,充满动力性地为左手强劲进行的旋律进行音效与情感烘托,推动音乐走向乐曲的第一次高潮。这些和弦,需要演奏者的手臂在极其放松的状态下,将力量完全输送至手指前端,利用手腕的快速震动,在掌关节的支撑下铿锵有力并富于弹性地进行演奏。同时,还要注意踏板在不同和声之间的准确更换,以获得清晰而丰富的音响效果。笔者认为,这里和弦的演奏,不仅仅要增强乐曲的和声感与音响效果,更要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地狱里的幽灵渴望获得新生的迫切心情。在乐曲第二次高潮段落中,右手和弦以顿音方式奏出。这一段落的演奏,可以尝试运用快速触键的弹奏方式,坚定有力地将和弦弹到键底。掌关节作为支撑手型的关键部位,此时要为每一根手指都提供绝对坚实可靠的力量支持,并在触键时使整个手部产生一种向心力,将琴键顺势“抓”起。这一段落的每一个和弦都带有顿音标记,所以在弹奏时很容易将句子弹散,以至于没有乐句的连贯感。笔者以为,顿音在这里只是表达一种积极的情绪和急促的语气,而旋律还是长线条的。因此,演奏者在这里一定要通过内心对旋律走向的歌唱,来引领双手进行演奏,以保证乐句有连贯的语气感与长线条的呼吸感。在展开部,高音谱表中的柱式和弦在震音与分解和弦的衬托下,歌唱般地奏出具有宗教性色彩的圣咏旋律,极其祥和地表达了乐曲此时安宁的音乐情绪。笔者认为,这一段的难点在于高音谱表中的和弦使用左手进行跨越演奏时,需要运用大指将和弦高声部的旋律音突出。对于身材不太高大、臂展有限的演奏者来说,这是比较困难的。笔者建议,如果演奏者在练习过程中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尝试在弹奏左手跨越时,根据音乐律动使身体进行轻微地左右摇摆,当向右倾斜时,将身体的自然重量瞬间集中在大指上,顺势进行演奏。在乐曲第三次高潮、也是乐曲的最高潮段落,音乐得到了升华。双手连续、铿锵有力的和弦进行带来了更为厚重的和声感与交响化音效,更加鲜明地刻画了音乐形象。倾全身之力奏出的和弦,需要在大臂的协调下,自脚底经腰部到小臂和手掌都给予手指最坚定的支撑,从而以饱满并强有力地深触键,将琴键“拔起”,同时配合全踏板的运用,使声音有向空中上扬的感觉。根据笔者的演奏实践,这样的弹奏方式,能够获得更多的泛音,以达到像交响乐队齐奏时那样震撼人心的音响效果。特别是在现场音乐会演奏时,运用这样的演奏方法能将声音灌满整个音乐厅,使文学作品中神圣天堂的景象显得更加光辉、伟岸。同样,在乐曲尾声出现的双手和弦技术,也可以运用相同的弹奏技巧与音乐诠释来进行演绎(见谱例13)。

三、双手互锁技术

双手互锁技术是一种极具炫技性的演奏技术,它在炫技的同时还使乐曲的声部层次更加饱满。此外,它还具有较强的观赏性,特别适合在音乐会中用来烘托现场情绪氛围,演出效果极佳。1.密集型双手互锁技术在引子中,由双手互锁三连音与六连音构成的经过句以旋风般的速度奏出,在p音量中描绘地狱阶梯上阵阵阴风的景象。笔者认为,在演奏这一炫技性乐句的时候,不能过分追求演奏速度,应当以关注指尖的站立与指尖力量的集中为重点,以轻巧的指触准确地略过每一个音符,要清楚地交待好乐句的走向。此外,因为密集型双手互锁技术在快速演奏时,两手距离较近,稍不留神就会使两手绊在一起。针对这一点,笔者建议在演奏这一技术时,首先要确定好固定的演奏指法,然后根据音与音之间的实际距离及时调整手的伸张与紧缩,预防两手互打情况的出现。在呈示部中,双手互锁进行的十六分音符通过快速音群跑动以咄咄逼人的气势奏出,描写惊恐的幽灵们在地狱里挣扎、绝望的景象。这里的演奏,要以双手坚固的手型和坚定的手指支撑为基础,不留缝隙地迅速强奏每一个音。弹奏时,要注意右手掌关节对1、5指的支撑,以坚定并富有弹性的触键弹奏每一组八度;左手单音要准确地穿插在两组八度当中,形成打鼓之势,切勿与右手合在一起。如此,进行反复的慢速练习,定会增强演奏者在现场音乐会演奏时的自信心,以获得出彩的演出效果;进而,运用这一演奏技术使乐曲的声部层次更加饱满,创造出交响化般、丰富多彩的音响效果;从而,更加准确地表达乐曲的音乐情绪,传神地反映出作品所具有的文学内涵。2.开放式双手互锁技术在尾声中,开放式双手互锁技术以其具有观赏性的演奏特点,带给观众炫目的视觉效果。这里,演奏者的内心要具有准确的节奏感,双手要具有均匀的触键感,要以密不透风的演奏手法精准地交替手指与变换指法,以轻巧的指触快速准确地弹奏每一组音符,以杂技般的演奏手法配合短踏板的处理,形象地刻画出经历地狱与炼狱洗礼后的幽灵在天堂里欢乐起舞的景象。

四、震音技术

震音技术是在技巧性钢琴作品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演奏技术。本曲中震音技术的加入丰富了作品的演奏技术种类,渲染了乐曲的音乐情绪,烘托了乐曲的音乐氛围。在再现部中,右手震音技术的加入,用来象征天堂里的曙光。笔者认为,这里的震音要像乐队中弦乐组演奏出来的轻声颤音,应在手臂放松的前提下沉稳地带动整个手部有规律地颤动,以轻而不虚的指触绘画出如梦境般的色彩,清晰而明亮,并以此衬托出左手如圣咏般的旋律,圣洁而高尚。在全曲的结尾,左手震音烘托出右手象征胜利的旋律,使乐曲在饱满而热烈的音乐氛围中圆满结束。左手震音为了烘托出右手气势磅礴的旋律,应当使整个手臂都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下,以钢铁般并富有弹性的指触配合全踏板的烘托润色,将象征乐队全奏的音响效果传达出来。笔者以为,全曲的结尾需要运用这种最有力的演奏方式,来象征但丁经历了地狱与炼狱的洗礼,最终升入神圣的天堂,其执着的理想得以实现,追求的真理得以获得。结语李斯特《但丁读后感》幻想奏鸣曲之所以能够成为西方音乐文献史上的经典传世之作,是因为这部作品不仅仅包含高难度的演奏技术,更具有丰富的音乐情感与深刻的文学内涵。更重要的是,作曲家对它们还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使它们成为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可以看到作曲家在本曲中精心设计的每一种演奏技术,都是用来充分表达乐曲音乐情感和切实反映作品文学内容的;可以说,作曲家运用其高超的作曲手法将技术与艺术在这部作品中进行了完美结合。因此,作为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演奏者,我们在研习本曲时,不应脱离作品所反映的音乐情感与文学内涵只单独针对技术进行纯技巧性训练,而是要将作品中演奏技术的弹奏技巧与作品所要表达的音乐情感结合起来进行音乐诠释;并以此为出发点,运用合理科学的演奏方法,站在更广袤的艺术情怀高度,对作品的音乐情趣、审美等进行既符合作品时代风格又独具演奏者自我个性的合理阐释,并以最真挚的情感来充分展现作品所具有的浪漫主义气息和高度的人文主义精神。其实,音乐作品因其所具有的特性,它的完美演绎既离不开演奏者对技术技巧的熟练掌握,也离不开对音乐背景、情感、内涵等方面的深刻理解。技术的熟练弹奏与音乐情感的深刻表达是相辅相成的,演奏技术、弹奏技巧是表达音乐情感的基础和重要手段,而进行完美的音乐诠释则是纯熟运用技术技巧的最终目的和归宿,两者密不可分。总之,无论我们演奏哪一部作品,都不可能脱离技术只看音乐,也不可能脱离音乐只看技术,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游刃有余地以最准确的技术运用和最符合作品音乐情感的表达,演绎出最接近作曲家创作意图与时代风格的钢琴作品;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我们演奏者自身独一无二的人生经历和对作品的个性理解,赋予它全新的二次生命,这也正是古典音乐的魅力所在。

作者:刘昭智单位:天津音乐学院钢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