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唢呐慢花舌的技巧分析范文

唢呐慢花舌的技巧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唢呐慢花舌的技巧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唢呐慢花舌的技巧分析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第四期

一、花舌的成声原理

花舌音是因气体流动而产生的推动力与舌体自身的回弹力之间相互转换,促使舌体不断摆动的结果。关于气流对管道壁面的推动效应,流体力学曾做出明确的答复。流体力学在研究中将管道内的流体流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管道入口段;二是充分发展段。入口段在边界层的作用下,流体在进入管道后不远处,呈现出向管道轴心集中的现象⑦;而管道的充分发展段则体现了流体在管道入口段集中后迅速向四周扩展的趋势⑧,在运动流体方程中表达了流体分子的运动特征,通过三维坐标系(X、Y、Z)⑨标出了流体分子的三个可能运动方向(图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流体在运动中向管道四周扩展的趋势。这一现象表明,在管道发展段的流体运动中,不但存在轴向运动,同时还存在着径向运动,这就意味着流体在管道充分发展段的运动中存在着对管壁的压力。这一压力本应使管壁变形、位移,但由于管道结构及管壁的坚固程度,使运动流体对管壁四周的压力没有得到显现,但压力是客观存在的。花舌作为唢呐吹奏中的重要技巧之一,它的成声过程与流体力学中所讲的管道“充分发展段”的状况有着密切联系。我们在吹奏中可将通过气流的腔体看作一个管道(胸腔至口腔),口腔中舌体与硬腭之间的空间可以被称为管道的端口段,也可称为气体流出的端口段。通过分析得知,这段腔体不存在管道入口段效应,而存在着管道充分发展段的特征,这个管道端口段是由硬腭与舌体共同组合而成,硬腭为管道的固定壁面,而舌体为管道的活动壁面,这个“活动壁面”的主要特征为:自身的弹性度是可以调节的,同时在舌体弹性力与流动气体的相互作用下,可使管道口的空间扩大或缩小。在气流未通过这段管道时,舌体壁面在弹性力作用下呈靠近硬腭的趋势;当气流通过这段管道时,在气流的推动下,舌体壁面开始远离硬腭,但此时舌体的弹性力依然存在,而且随着离开硬腭距离的加大,舌体的弹性力愈加显著,当舌体与硬腭之间相隔距离达到最大值,正是气流推动力减少到最小值,也是舌体的弹性力增值达到最大值的时候。由于此时舌体的弹性力大于气流的推动力,所以舌体开始克服气流的推动力向硬腭方向回弹。在舌体回弹的过程中,距离硬腭越近,舌体的弹性力就越小,而对气流的阻力就越大,当舌体即将贴近硬腭时,舌体的弹性力已接近最小值,而对气流的流动阻力已增加到最大值。牛顿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告诉我们,当舌体因贴近硬腭而对气体流动产生最大阻力时,也正是气流的推动力增加到最大值的时候,所以当气流的推动力大于舌体的回弹力时,舌体必然在气流的推动下,开始远离硬腭。就这样在气流的推动力与舌体的回弹力之间的相互转换中而产生舌体的摆动,形成所谓的“花舌”音,这就是“花舌”产生的基本原理。而“慢花舌”正是在这一原理基础上产生的,但与“快花舌”相比,“慢花舌”又有自己的成声特征,下面就谈谈“慢花舌”的形成。

二、“慢花舌”的吹奏方法

从上文得知,“花舌”的成声是因气体流动而产生的推动力与舌体自身回弹力之间的相互转换,促使舌体反复摆动的结果。但是其中舌体摆动频率的快慢才是区别“慢花舌”和“快花舌”的关键。从力学的角度观察,舌体摆动的快慢除了与动力因素相关之外,还取决于舌体摆动行程的远近。其中动力因素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气体的动量因素,另一方面是舌体的弹性因素,两者力量与舌体的振动频率之间均为正比关系。当气体的动量加大时,就会加大克服舌体对气流的阻力,增加气流对舌体的推动力,促使舌体加快离开硬腭的速度;当舌体的弹性力加大时,就会加大克服气流对舌体回弹的阻力,增加舌体返回原位的速度。在气体流动力与舌体回弹力的相互作用下,为增加舌体的摆动速度,从而为产生“快花舌”创造条件。反之,当气体的动量减少时,就会减小克服舌体对气流的阻力,减弱气流对舌体的推动力,促使舌体减缓离开硬腭的速度;当舌体的弹性力减小时,就会减弱克服舌体对气流的阻力,减缓舌体返回原位的速度。在气体流动力与舌体回弹力的相互作用下,为放慢舌体的摆动速度,从而为产生“慢花舌”创造条件。舌体在摆动的过程中,动作(距离)的大小与其振动的频率成反比关系。舌体的动作小,往返的距离就短,频率必然就快;反之,舌体的动作大,往返的距离长,频率必然就慢。所以,当我们需要“快花舌”时,就一定要加大气流的动量,同时还要增加舌体的弹性力,通过舌体向上卷曲,缩小舌体的动作范围,仅让摆动的舌尖与硬腭接触,做到这些就会产生音响效果良好的“快花舌”。反之,当我们需要“慢花舌”时,就一定要减小气流的动量,同时还要将舌体的弹性力向“柔软”的性质转化,通过舌体的前伸、放平来加大舌体的动作范围,使舌尖从硬腭移向簧片口,在振动中让舌尖与簧片口相接处。为了达到舌体整体性的振动,口腔一定要让出一个较大的空间。其实,舌体的摆动如同迎风招展的旗帜,风力加大时,旗帜抖动的频率就会加大而动作范围缩小;和风吹拂时,旗帜会随风缓慢摆动而动作范围增大。旗帜之所以会产生“迎风招展”的效果,与它自身材料的“轻”、“薄”、“柔软”等特性有着密切联系。在研究及实践中发现,从外表上看快花舌与慢花舌之间的差别是振动频率的不同,但从本质上讲它们之间在“材质”上发生了变化。快花舌是在富有良好弹性力及稳重感的舌体摆动下产生的。慢花舌是在“轻”、“柔”的舌体摆动下产生的。所以必须将舌体从富有“弹性”、“厚重”的状态转变为“轻”、“柔”的状态,只有仲冬和、范国忠编著:《唢呐练习曲选》,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年7月北京第2版,第253页。

掌握了这种控制中的分寸,才能达到舌体在慢摆中所需的“轻”,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慢花舌。下面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慢花舌”的吹奏方法,我们可通过以下两个例子来加以说明。然后根据此音符前面呼吸记号的提示深吸一口气(吹奏“慢花舌”需要较大的气量),通过下颌骨前伸,使上下唇均等地接触簧片,同时还要将嘴唇松弛地前伸来控制簧片,使舌体松弛地平放在口腔中,在轻轻地将舌体前端向上方移动靠近硬腭及上牙龈的同时缓缓地给气,将松软的舌体吹开,但由于舌根处始终掌控着舌体在口腔中向上的用力,使刚刚离开硬腭的舌体再次回到原处,挡住气体的流动;当气流再次冲开舌体时,往往需要一个缓缓的过程,在推开舌体之前,气流往往先通过一些,然后舌体才缓缓地离开原位,如此重复这个动作,就会发出一种懒懒散散、断断续续并带有气声的花舌音。根据乐曲地方风格的需求,这种慢速发出的花舌音并不是均匀的,起音稍长,然后舌体的振动频率经过一个由慢渐快,再由快渐慢的过程,以一个长尾音结束。吹奏中要特别注意腔体(口腔、胸腔、腹腔等)的松弛感、膨胀感及通畅感,如同一个松软的长筒,用力位置比较靠下,同时还应注意“高位置”,将气流打在口腔内的上方,尤其是舌体所接触的硬腭处,在松弛之中有着非常严格的控制。在这些技术条件的支持下,通过在吹奏实践中反复摸索,寻找气体流动与舌身摆动之间的微妙关系,就一定能够掌握“慢花舌”的吹奏方法。这种音型的吹奏处理手法在过去的东北民间中是常见的。此例与前例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慢花舌”的振动频率基本上趋于均等,无须再刻意调控快慢的变化,吹奏该音之前也要深吸一口气,然后按照上述方法将慢花舌均匀的吹出即可。这里要说明的是:“慢花舌”的产生虽然要严格遵守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但由于我们每个人的生理条件、吹奏中的用力习惯、对乐曲的理解、对音色的追求等等因素的不同,所谓的方法在实践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控制中的微小差异使动作要求存在着较大的灵活性。以上“慢花舌”的吹奏经验和方法,准确地说它仅局限于笔者个人在吹奏中的体会。“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这细微的差异正是“慢花舌”产生的重要条件。原理是事物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所谓的方法源于我们对该事物本质及其运行规律的理解,在理解中必然会产生灵活的运用。所以说,笔者的观点更倾向于对原理的理解,原理吃透了,所谓的方法就会“水到渠成”,这正是笔者重新获得“慢花舌”吹奏技巧的根本所在。

三、结语

慢花舌是唢呐吹奏中的重要技巧,它独有的发音色彩是其它唢呐吹奏技巧无法替代的。我们从前文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慢花舌的失传与其自身的难度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我们只要在未来的研究及实践中以自然科学原理为依据,细心寻找花舌振动发音的内在规律,把握舌体在慢花舌成声中特有的振动方式,就能很好地掌握慢花舌这一唢呐吹奏技巧。我们不但能够掌握这一吹奏技巧,而且能将它发扬光大,世代相传。

作者:张宁单位:天津音乐学院民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