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村留守儿童体育价值观培养路径范文

农村留守儿童体育价值观培养路径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村留守儿童体育价值观培养路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农村留守儿童体育价值观培养路径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体育价值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体育价值观比较积极,不同性别、家庭居住环境、健康状况农村留守儿童体育价值观存在显著性差异,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体育价值观培养体系,旨在让贵州农村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体育价值观,为切实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价值观;留守儿童;路径

据教育部统计数字显示,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2075.4万,特别是河南、湖南、四川、安徽、江西、贵州等中西部地区留守儿童数量较多,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为所有社会问题的重中之重。据研究资料显示,2015年贵州毕节“4名留守儿童死亡事件”,国务院总理做出“悲剧不能一再发生”的批示;与此同时,部分专家学者回应中提到“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应引起高度重视”、“系统的家庭儿童保护机制体系尚未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法律保护制度是当务之急”、“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管理与保护”等观点,这高度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通过对留守儿童研究成果的梳理、总结与归纳,学术研究主要围绕留守儿童的现状、学校教育、心理健康、人格影响等方面,从体育视角对留守儿童关注只是停留在体育锻炼现状、体质、运动实验干预方面,对体育理念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主要立足体育这一教育手段,从体育价值观的视角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旨在把握农村留守儿童体育价值认识的同时,促进农村留守儿童体质健康成长。

1农村留守儿童体育价值观研究述评

通过体育价值观研究成果与访谈对象的认同结果,大众普遍认为“体育价值观是人类价值观在体育方面的具体化,是人们对体育感知、认识的重要内容,是指导、支配和评价体育行为和功效的核心观念”。尽管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都开始重视留守儿童问题,但是从梳理的900多篇关于农村体育发展的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宏观层面:农村中小学生体育价值观研究非常少,研究对象都是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城市人口,农村中小学生体育价值观的研究还比较匮乏,而对农村留守儿童体育价值观的研究更加稀少;微观层面:农村中小学生体育价值观研究方法单一,缺乏新意和多元性;体育价值观结构不一,缺乏坚实理论基础;研究内容关注健康价值观的较多,忽略体育的社会性等方面价值观,因此,应立足农村体育价值观研究现状,从留守儿童的视野中反馈体育的生理性和社会性功能,让体育成为农村留守儿童一种生活方式。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贵州六盘水、铜仁、遵义市的乡镇地区四所中学的学生(特指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被留置在原籍的6-16周岁的未成年子女)共304名;其中男生147名占总数的48.4%,女生157名占总数的51.6%;平均年龄13.25岁(最大年龄16岁,最小年龄11岁、SD=0.99502,SE=0.05707),因此本研究的对象为留守儿童体育价值观。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通过网络数字资源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查阅图书馆纸质期刊和留守儿童书籍,总结归纳分析留守儿童体育方面研究成果,为研究留守儿童体育价值观提供理论基础。

2.2.2问卷调查法为了保证留守儿童体育价值观念调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采用《西南地区城乡中学生体育价值观测试量表》进行农村留守儿童调查,经检验量表的信效度达到统计学使用标准,可以对留守儿童体育价值观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4份,回收289份,经过对调查问卷合理性、完整性的筛选,剔除问卷19份,有效回收率为88.81%,达到此次问卷调查的要求。

2.2.3专家访谈法通过对贵州省高校体育界的专家学者进行进行网络视频交流、电话咨询、电子邮件交流等方式进行讨论,针对留守儿童体育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培养中存在的难点与重点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的记录,为本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建议。

2.2.4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17.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检验标准为P<0.05。

3结果与分析

3.1贵州农村留守儿童体育价值观总体特征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体育价值观是比较积极的;从各个价值观得分来看,大部分维度得分都在3.5分以上(每题最高5分,最低1分),其大小的顺序:生理健康价值观"个性及信念价值观"体育娱乐价值观"民族及社会价值观,说明村留守儿童中学生体育价值观在各个维度认知不同,验证了前人研究成果“体育价值观的形成主要由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影响,内部因素主要是个人的需要、兴趣、能力、爱好、性格、气质等对体育价值观的形成影响较大以及体育运动能够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能力,缓解心理压力、预防疾病发生的功能”,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不但注重体育运动技能学习,还得注重体育文化知识学习,促进留守儿童形成良好体育价值观。

3.2不同性别农村留守儿童体育价值观分析不同性别贵州农村留守儿童体育价值观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平均得分高于女生,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主要可能原因是男生相对于女生而言比较喜欢运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种类及时间比女生较长,因而男生比女生对体育价值观及其各维度的理解认识存在差异。

3.3不同家庭居住环境农村留守儿童体育价值观分析不同家庭居住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体育价值观认知差异性显著,从得分情况看,家庭居住环境处于偏远地区、一般、乡镇周围体育价值观得分呈现逐渐提高的趋势,但是不同家庭居住环境农村留守儿童体育价值观的认识不同,可以说明家庭居住环境是影响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

3.4不同健康状况农村留守儿童体育价值观分析不同健康状况农村留守儿童体育价值观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在体育价值观总体得分来看,健康状况优秀的留守儿童体育价值观得分较高,呈现出“身体越健康,体育价值观越良好”的现象,可能是由于留守儿童身体素质、身体健康影响到对体育价值观的理解。

4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体育价值观培养路径

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体育价值观培养路径,主要是通过建立村留守儿童体育价值观培养体系,以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主体,借助政府体育部门、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家庭体育进行体育价值观培养。

4.1以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主体,确定留守儿童体育价值观培养核心为促进贵州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价值观培养应一切以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主体,从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状况出发,整合多方面的体育价值观培养资源,对留守儿童体育价值观培养实施体育干预,使留守儿童体育活动状况从干预为主向自发为主转变,通过以上的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措施,使留守儿童体育价值观培养核心为身心健康。

4.2借助政府体育部门的体育价值观培养,保障留守儿童体育价值观培养的正确性政府体育部门体育价值观培养平台主要是从体育资源的整合出发,法规政策方面,各个地区根据《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贵州省留守儿童教育精准关爱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和《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政策要求,因地制宜的贯彻实施;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列入社会科学研究选题指南,积极探索关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干预实验、培养机制、创新模式,如制定《留守儿童体育救助体系》相关措施,实施于留守儿童;经费保障方面,给予农村留守儿童必要政策倾斜,根据的当地每年财政收入情况,设置留守儿童体育发展专项基金,投入到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方面,例如:改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农村体育师资队伍等。通过以上体育政府行政部门的举措,保障了留守儿童体育价值观培养的正确性。

4.3借助社会体育的体育价值观培养,孕育留守儿童体育价值观的多元性社会体育体育价值观培养主要从资助、救助、援助的视角关心留守儿童,一方面主要是通过充分利用社会慈善公益事业效益,开展留守儿童的体育公益性资助活动,使留守儿童的体育文化生活得到物质支持;另一方面有能力的社会企业,可以采取赞助留守儿童赛事和运动会的形式,让留守儿童参与其中,不仅让留守儿童身心得到锻炼,在良好的体育氛围影响下培养运动兴趣,还可以发掘留守儿童的体育潜能,挖掘体育人才,拓宽体育人才输入路径,整合社会体育资源,有助于留守儿童体育价值观多元性发展。

4.4借助学校体育的体育价值观培养,体现留守儿童体育价值观培养的优越性针对目前学校教育最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安全、体质、心理健康等重视不够,且青少年学生的体质状况不容乐观,引起了国家乃至学校对体育工作的重视,而留守儿童作为学校教育中的弱势群体,体育应该发挥其教育功能,让学校搭建一个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平台,即建立学校体育体育价值观培养平台。例如,教学方面,学校可以根据地域与学校特色开展体育活动,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民族特色内容方面,加入武术、舞龙、舞狮、摆手舞民族元素等;心理健康课程方面,可以将体育作为留守儿童身心问题干预的重要手段,总之,丰富体育课程内容的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情况开展教学工作。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该采用国培、特岗、定岗实习、免费师范生计划等举措,具体可以通过高校体育生到中小学学校进行实习、支教,增加农村体育教师人数的同时,提高农村体育教师业务素质水平。农村学校体育思想宣传方面,农村留守儿童学校应围绕“健康第一”的体育健康观,积极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具体可以采取电子媒体宣传、广播、固定宣传场所等进行宣传,形成学校留守儿童体质测试流动站,时刻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状况,以便改善农村体育教学内容。通过以上学校体育的举措,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培养提供丰富的资源,进一步体现了农村留守儿童体育价值观培养的优越性。

4.5借助家庭体育的体育价值观培养,彰显留守儿童体育价值观培养的基础性家庭体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活动的补充和延续,而且是学校体育开展的前沿阵地,但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必然导致留守儿童的家庭体育也得不到良好的培养与教育,因此留守儿童体育的缺失首要树立监护人的教育观、健康观、体育观、成才观,让留守儿童的家庭重视对其体育锻炼思想的形成和体育锻炼行为的培养,具体可以通过体育活动、体育培训、体育交流的方式,以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作为有效窗口,形成留守儿童家庭体育的体育价值观培养平台,彰显出留守儿童体育价值观培养的基础性。

参考文献:

[1]聂茂、李华军.伤村———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忧思录[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

[2]孙磊.体育课外活动对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与作用研究———以邯郸市大名县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3]汤利军,潘绍伟,王建民等.浅析体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从体育功能角度分析[J]体育科学,2008,29(2):45-47.

[4]王齐彦.中国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王梦琴.农村留守儿童的需求及社会支持研究[D].西南大学,2012.

[6]陈琦,杨文轩.我国当代体育价值观的研究[M],北京体育科学,2006,26,8:3-8.

[7]周新业,陈秀云.对我国国民体育价值观形成原因的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4(3):39-40.

作者:么广会;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