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毕业设计的思想教育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加强毕业设计阶段思想
1.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应然要求。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人的本质和人性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在批判现实基础上而产生的实践理念和价值目标”[3],“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的应然发展状态的一种价值理想”[3]。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了“人的劳动实践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4]。高等教育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高等教育中的意义就在于引导大学生通过知识学习、社会实践等途径,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和关键环节,是落实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考核。毕业设计的特殊性、综合性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重要的锻炼平台。抓好毕业设计思想教育,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积极实现角色的转换,最大限度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和成才。
2.践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现实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高校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摆在教育的首要位置。毕业设计阶段持续时间长,设计任务重,头绪繁多,问题频出。毕业生也即将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完成人生的华丽转身。毕业设计阶段承前启后,既是大学生活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又是新生活即将开始前的完美预演,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和重要节点。因此,加强这一阶段的思想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引导得好,学生顺利毕业步入社会;引导不当,就会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
3.改善毕业生亚健康状态的有效途径。“亚健康状态”是指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粗略可以分为身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情感亚健康、思想亚健康和行为亚健康等。毕业设计过程中,多数学生面临考研、求职、实习与毕业设计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部分学生容易出现作息无规律,日夜颠倒;沉迷网络,难以自拔;忙于考研,精神压力过大;面临毕业大补考,情绪波动明显;因情感纠葛意志消沉等现象。总之,这一阶段的大学生生理和心理都处于某种疲劳期,身心处于亚健康状态,不加以疏导易诱发事端。这就向毕业设计阶段的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加强毕业设计阶段思想教育的几个着力点
毕业设计的过程是学生再一次学习运用知识、提高自我认知、初步接触社会规范,并将其内化的社会化过程。毕业设计的过程,也是毕业生在诸多外界客观因素影响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过程。毕业设计和思想教育二者相辅相成,毕业设计过程本身即是思想教育过程,思想教育反过来为毕业设计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加强毕业设计阶段思想教育,需要着力加强在毕业设计、生涯规划、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方面对学生的引导。
1.强化毕业设计。针对部分学生不重视毕业设计,或找到工作后对毕业设计敷衍应付,或忙于考研、恋爱等不能安心毕业设计等等未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毕业设计的情况,指导教师要站在“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高度,为实现“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而提出严格要求,加强毕业设计阶段的规范管理。除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开展研究、做好毕业设计等具体工作之外,更要引导学生在其他方面有所学习和提高。如引导学生学术诚信,强调“为学即人品”;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上开展创新性探索;和学生开展讨论,实现教学相长。
2.规划职业生涯。在毕业生从大学生转变为真正的“社会人”这一过程中,毕业设计阶段是重要的转换期和过渡期,也是实施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契机和切入点。参与毕业实习的大学生有机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进而对自己的目标规划有所调整,有利于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如是读研还是就业,是去大城市工作,还是赴西部基层就业,都需要加强指导;特别是针对是坚守理想,还是屈服于现实压力等困惑更需要专人答疑解惑。对于部分学生存在的“有业不就”以及就业时“等、靠、要”等现象,也需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这些都是毕业设计阶段思想教育的内容。
3.学会人际交往。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源于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便构成了各种复杂的关系,人不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大学生在毕业设计中会接触到诸多人和事,如既要与实习单位沟通,又需要与指导教师保持联系,同时还要与课题组老师、同学开展讨论,互通有无。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设计的过程也是与人交往、相互学习的过程。加强这一阶段的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学会为人处事之道,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形成团结友爱互助的良好氛围,而且也有利于大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设计当中,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4.加强心理调适。毕业设计阶段是应激源较多且容易产生应激反应的时间段。由于学业、情感、就业等造成的心理压力、精神紧张和内心困扰,如不能及时得到释放和引导,容易形成应激反应,引起突发性事件。加强思想引导,保持对学生思想动态的及时准确把握,做好心理调适工作,引导学生自我调整,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问题,从而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再到挑战自我,最后超越自我。
三、加强毕业设计阶段思想教育的应对策略
教育的目的是要全面塑造人,为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毕业设计阶段思想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系统工程诸多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方式的得当与否、教育素材挖掘的深度与广度差异,都会导致不同的教育效果。毕业设计相对思想教育而言是知识教育,知识教育是思想教育的基础和条件,思想教育是知识教育的目的和归宿,是对知识教育的升华和拓展[5]。思想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和灌输,而是依托具体载体,在实实在在的工作中加以引导和提升,促使学生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由外化到内化的过程。毕业设计就是开展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教育不仅要培养人,更要培养有思想有批判能力的人。毕业设计能有效实现对学生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训练和熏陶,使其成为会学习、会思考、能办事、能批判的时代新人。毕业设计阶段的思想教育可以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加强和改进。
1.明确指导教师双重身份,着力发挥其在学业指导和思想教育引导方面的双重作用。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是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的主要负责人,兼具指导毕业设计和思想教育的双重作用、双重身份。在毕业设计选题、毕业实习、答辩等各环节,指导教师全程参与。彻底扭转目前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具体指导的“一手硬”和对思想教育的“一手软”的不利局面,真正成为“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指导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规范。一是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教书育人”理念,使广大教师做到教书与育人并重,改变教师“重业务工作,轻思想教育”等根深蒂固的思想。二是构建完善的教师—学生沟通反馈机制,增强思想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确保指导教师有充足的时间与学生交流,主动关心学生的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苗头性问题。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全面关心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言传身教,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2.强化大学生、辅导员的双主体性,形成思想教育“双驱”动力。传统思想教育方法认为,大学生是思想教育的客体,是被动接受教育的一方,完全忽略其主观能动性。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围绕毕业设计,建立健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规范和模式,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其思想教育内化的能力,进而形成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发展路径。此外,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主体作用,加强毕业设计阶段的思想工作。“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6]辅导员要突出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成长成才观念、诚实守信等方面的教育,为学生步入社会起好步,开好头。学生的内化提升和辅导员的外部引导同时作用,形成思想教育的双驱动力,将毕业设计思想教育抓紧抓好。
3.凝聚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教育合力,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格局。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福祉,牵动着每一位家长的神经。社会对教育和大学生的关注,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如何让大学生在正式跨入社会大熔炉之前再接受一次集中的思想教育,毕业设计阶段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是发挥学校教育在毕业设计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是主阵地,学生的学习、生活主要场所在学校,发挥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引导作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其次,社会要加大学生毕业实习的力度,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营造良好的企业育人氛围,使学生在实践中开眼界、增知识、长才干。最后,学校要与家庭建立定期联系,加强与家长沟通,使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得到家庭的关心和重视,并协助学校做好学生的人生规划。只有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社会教育的保驾护航作用和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和教育合力,才能促进大学生毕业设计阶段思想教育功能的最大化,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作者:朱正中单位:中国矿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