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洛桑模式中国化的探究范文

洛桑模式中国化的探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洛桑模式中国化的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洛桑模式中国化的探究

摘要: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是典型的应用技术型大学,“洛桑模式”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酒店管理教育的一面旗帜。桂林旅游学院加入其学术认证体系后,学习、借鉴“洛桑模式”,并加以中国化,逐步形成“理论与实践融合进阶式”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六个融合”:即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相融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国内外教学标准相融合,校企相融合,师生与员工相融合,员工与顾客相融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应用能力、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对于我国应用型旅游本科院校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大学;洛桑模式;理论;实践;融合进阶

桂林旅游学院2015年升本成功后,努力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之路。2016年初,学校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加入了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简称“洛桑学院”)的全球学术认证体系,拟全力创建以合作办学为核心,通过洛桑模式的移植和借鉴,成为全国旅游院校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典范。作为专门承担两校合作的载体,桂林旅游学院国际酒店管理学院(简称“GL学院”)按照“理论为基础、实践为重点、运营为核心”的建设理念,努力创建国际型协同育人模式,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应用型、国际化、创造型、创业型人才和优秀团队合作者,着力把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品牌专业,积极推广国际先进标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一、中国化的“洛桑模式”

GL学院探索的中国化“洛桑模式”,即“理论与实践融合进阶式”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是GL学院在移植和借鉴洛桑学院人才培养理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高等教育实际,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它既不同于中国传统育人模式,也不同于纯粹的“洛桑模式”,是中国教育与洛桑教育相融合的适合中国本土教育的酒店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相融合

大学阶段是塑造人格的重要时期,开展思政教育,培养青年人的爱国情怀是教育机构育人核心所在。GL学院在引进洛桑先进教学理念的同时,对学生的爱国教育尤其重视。采用养成式教育模式,即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一个过程,须经常性地进行诱导、训练。思政课之余,定期举办爱国教育讲座,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同时,以宿舍为抓手,要求学生按酒店标准整理宿舍,从生活点滴培养职业素养。以着装为基础,通过制服形象强化学生职业形象和服务意识。通过种种方式,把学生的思政与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学生生活、学习全过程。

2.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

GL学院在教学中全面贯彻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紧扣培养酒店业创新创业型人才目标,主要开设三类创新创业课程:(1)创业所需的基本技能类课程。开设食品加工应用、餐饮服务应用、膳宿应用、商务沟通等课程,在全真生产运营酒店,以学徒制形式授课,培养学生酒店运营基本技能。(2)创业所需的管理类课程。开设收益管理、服务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危机与安全管理等课程,采用职业化和学术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酒店运营所需的管理能力和素质。(3)创业创新类课程。开设创新管理、企业家精神、企业社会责任、酒店商业项目等课程,采用项目化形式,通过调研和收集数据,发现企业存在问题及其产生根源,形成建议和决策,为企业作管理咨询,并依据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情况评定学习情况,进而培养学生创业创新实战能力。GL学院鼓励学生跳出固定模式,根据不同节庆主题重新布置现有教学设施、教学环境,开发和设计各种创新活动等,使学生在其中既能完成学习任务,也能作为酒店员工体验职场生活。

3.国内外教学标准相融合

(1)把国内的特色课程与洛桑的课程有效融合,注重科学与艺术相平衡,立足于系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双方共同开发课程,80%课程由洛桑学院开发,20%课程由GL学院适应教育部要求和地区特色进行设置。既顺应洛桑和酒店管理发展趋势,开设了收益管理、膳宿管理、组织行为、定量方法、战略管理等课程,也根据教育部和中国特色开设了思政、体育、中国茶、中厨、中餐服务等课程。(2)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引进洛桑先进的教学理念,挑战中式教育的“控制”,鼓励教师实施“放手”的教学理念: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和选择性地放手;根据教学、生产、服务内容进行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式放手;挑战中式教育的“怕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在可控范围内犯错。(3)优化考核方式,注重过程性考核。反对死记硬背,所有课程成绩评分采用过程性考核方式。例如,实操课成绩评定:2次考试+平时操作的表现。实习成绩评定:实习前,教师设计20~30个问题,学生通过撰写报告回答相应问题,教师评分。毕业实习:策划酒店商业项目,由雇佣企业评估和打分等。(4)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GL学院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制定了涵盖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形成由学校和GL学院常规教学检查以及学生评教构成的多主体共同参与、内外监控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同时,洛桑学院咨询师每年至少来GL学院一次,通过实地考察、随机听课、审查课程材料、各类座谈、集中反馈与指导等形式进行教学审查,考评教学质量和专业建设情况。

4.校企相融合

学校严格按照“洛桑模式”设计教学场所和实践教学环节,注重产教融合、学以致用,教学场所就是运营酒店,实现在全真环境下教学和工作。学校为GL学院建立了独立的教学大楼(运营酒店),包含宴会厅、演示厨房、中西餐厅、酒吧、咖啡吧、管家部、康体中心、各类客房等70多个实训室。GL学院以学生为中心,以运营为重点,岗位零距离,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具备酒店运营管理专业知识,胜任品牌酒店的中高级职位。

5.师生与员工相融合在酒店运营中,师生同为酒店员工,教师同时兼任各部门经理。学生在行业精英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在不同岗位工作,全面、系统学习食品加工、餐饮服务、膳宿服务、菜单设计等操作技能。6.员工与顾客相融合在酒店运营过程中,身为员工的师生需要化身顾客,相互体验教学成效。这样既可以体现对相互劳动成果的尊重,有利于培养师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也可以了解顾客真实的想法,及时反馈顾客需求,了解最新的市场动态,根据市场动态调整生产计划。同时,可以帮助学院提高顾客满意度,有效节约资源。

二、创新之处

1.教学理念与方法创新在教学中将传统的中式控制教育转变为放手的教学理念。为此,团队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主要采用授课中互动讨论、个人练习、小组陈述、过程体验、参观考察、专题研究等。通过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内省性,促进学生自我思考并且形成创造意识。

2.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与传统管理课程相比,GL学院的课程具有革新性特色。入学第一、二学期为实操课——以轮岗的形式体验酒店所有重要基础岗位;第三学期进入行业,将所学的实践知识运用在酒店中;第四、五学期回校学习运营管理知识;第六学期再次进入行业进行管理岗位的实习,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真实商业环境中,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服务和支持;第七、八学期回校学习战略管理知识、职业发展课程并准备毕业成果。

3.实践性教学创新课程注重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平衡和统一,着重突出学生职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四年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习,全面了解酒店运营各个方面,将学生培养为酒店通才、职业经理人。通过分阶段、分层次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在校期间即完成酒店几乎所有基本岗位的实践学习,以确保学生进入酒店工作环境后经过最短的时间磨合,便可以走向管理岗位。

4.团队设置创新GL学院专任教师具有精英化、行业化、国际化的特点。师资团队在经过洛桑学院的QLF(QualifiedLearningFacilitator,认证学习导师)培训和认证后为学生授课。(1)精英化。实操教师大多来自凯宾斯基、香格里拉等国际品牌酒店,担任过人力资源总监、餐饮总监、行政总厨、总经理等中高级管理职务。(2)行业化。专任教师有丰富的行业经验。拥有高级西式烹调师、英国葡萄酒与烈酒教育WEST高级品酒师、国家级职业资格考评员等证书。(3)国际化。70%以上的教师具有境外留学、访学或培训经历。国际化的专业教师队伍,有助于培养现代职业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酒店管理创新创业人才。

三、结论

“理论与实践融合进阶式”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解决了传统酒店管理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问题,提升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认同感和自我价值实现感。传统意义上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大多采用的是“3+1”模式,即3年理论课+1年实践课,这就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影响了教学效果。“理论与实践融合进阶式”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技术技能→概念技能、基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的渐成式思路,建构从技术技能类到概念类的课程体系,形成了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逐步进阶式,以及“螺旋式上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刘爱萍,李强.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与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2017

[2]陈勇,DelleaDAMIE.瑞士酒店与旅游管理教育概述:引证于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教育经验[J].旅游学刊,2015

[3]宋斌.探访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N].光明日报,2013

[4]问建军.实施“新洛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酒店人才培养质量[J].陕西教育,2011

作者:刘爱萍 单位:桂林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