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理念的论述范文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理念的论述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理念的论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理念的论述

1把建构主义作为实践教学的学习理论

1.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是以“发现”为主导的知识的接受与发现;以“建构”为主导的知识结构与建构;是课本理论知识与生活体验性知识的有机联系。教学要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性的、积极互动的学习文化环境,要不仅重视知识记识,更要重视分析解决问题的素质能力的培养。

1.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主动地建构意义的过程。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使学生学习的真正动力是认知的兴趣,这是最直接、最稳定、最活跃的学习动机。

1.3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教学应从问题开始,要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进行学习,提倡学中做与做中学,强调以任务为驱动并注意任务的整体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

1.4建构主义的学生观教师的教学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他们最需要受教育,也最喜欢接受教育。学生是独特性的人,要遵从学生的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独特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

1.5建构主义的评价观教学评价的重点在于知识获得的过程,认为怎样建构知识的评价比对结果的评价更为重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这种评价思想的集中代表。评价内容以重知识记识向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心理素质、学习态度的综合考查,评价标准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向重视个体差异个性发展的评价,评价方法除了传统笔试,更多倚重多元参照系评价,评价主体由单级向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交互评价,评价重心由只关注结果向形成性评价、促进性评价兼容的方向移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对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从职业性情境设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知识内容的选择、多元化与主体性实践教学材料的提供、学生主动参与的职业教学方式、多元评价体系、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2把创建情境学习作为实践教学的系统理论

新形势下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需要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全程中所有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定位、统筹安排。它要求实践的各种要素在理念上全息浸透,在内容上全面整合,在课程体系上全面统整,在时间上全程延通,在空间上全方位拓展。实质上是一种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课程设计理念,是课程实施的思维方式和操作路径。它要求专业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前教育专业中各类课程里的技能操作,各学期安排的见习实习,短期的社会实践,寒暑假社会实践,毕业前综合实习及毕业论文或设计等所有培养幼儿教师操作技能和智慧技能的课程教学环节。具体而言,要做到:

2.1建立实践学习共同体建立由一线的幼儿教师、学生和专业教师组成的若干“学习(研究)小组”,以定期或不定期方式开展小组内互动和小组间互动。互动方式可以是现实情境下的互动,也可以在网络条件的虚拟现实中互动。

2.2开展“早接触、多实践”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从新生入学教育起就让学前专业学生接触幼儿园实际,每学期甚至每周开展一个单元的实践活动,一直持续到毕业。使学生从入学之初就同幼儿园保持着鲜活的联系,使实践始终跟其他所学专业课程相互贯通。通过实践中的反思将课程中的理论转化成学生的个人理论,通过对实践的反思批判将隐性知识显性化。

2.3建成多功能、立体型的实训场所,加大实践协调性和层次性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场所,除幼儿园外,学校的教室、综合实训室、琴房、舞蹈练功房、机房、书画室、体育场馆、学生活动中心、电影院等场所都应作为学生的实践场所,还包括社会实践环节学生接触到的不同幼儿园和民间传统、儿童文化展示场所等。

2.4树立在所有教育教学环节渗透实践活动的意识要求主干核心课程制订实训实践教学大纲,其他各门课程明确规定并规范实训、实践环节的操作程序和学习目标,并建立专业课学习的专门实训室,由此将实践理念渗透到各门课程中,做到课程实践设计的前后关照。

2.5建立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环节的课程体系以实践教学统整理论教学,在理论教学渗透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统整平台,理论教学是实践课的延伸与提升。这样的调整是符合国家对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的改革思想,也符合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规律。

2.6使实践教学成为学生职业生涯的成长途径新理念下的实践教学应该表现为幼儿教师生命中的内在需求,并把实践教学作为幼儿教师生命意义展现的一种方式和生命价值体现的重要形式。强调各实践环节对幼儿教师教学行为发展、幼儿教师的生存的重要意义,应将各实践环节的具体操作当成是幼儿教师教学生命显现的必要成分。

3把“零距离”渗透作为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理念

学前教育的专业课程教学就要实现“三个零距离”,即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的零距离、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的零距离、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如何实现这三个零距离则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3.1制定专业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零距离的实践教学目标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中心应以目标引领,专业课程要对应职业岗位群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明确而具体的就业目标引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在目标体系的引领下,为了能够更有效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把所有的学习任务都置于相应的学习环境中,引发学生对认知结构主动重组和提升。当明确了就业岗位及其所要求的职业能力需求,学生就会在学习生涯中为自己的职业选择构建未来的生存背景,并主动学习以掌握职业技能适应生存的环境。因此教学目标必须与学生的未来工作目标相符合,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所确定的问题成为学生自身迫切想解决的问题。这种零距离的实践教学目标主要包括最终目标、整体目标和具体的能力目标三个层次。

3.2建立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的实践教学模式围绕目标要求,将学前工作岗位的业务流程、具体工作情境作为载体,按照情境或业务的逻辑关系进行合理的组织,形成工作模块或项目。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将每一个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学习任务)进行了详细的分解和说明,根据专业对应的岗位业务流程表现出来的逻辑关系,总结出工作模块或项目之间的递进和关联关系,再将若干个相关模块或项目组成一门课程,在这些课程中确定出核心课程(或称基础课程)和职业专门课程、预备课程,再按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制定出教学计划。这种以工作任务的完成为逻辑主线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按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来编排学生学习项目的传统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实际工作岗位完成的过程来逐步展开。教学活动的第一个步骤是描述工作岗位职责,而不是给学生介绍导论性知识。描述的具体内容包括:该岗位在整个工作体系中的作用;岗位对工作对象的要求;岗位所需要的设备、工具、材料条件等。教学过程首先通过岗位职能、业务要求的具体学习和描述,逐步把学生导向工作体系;其次,围绕职业岗位的要求和具体的工作流程需要来阐述相关的理论知识,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完成业务工作流程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3.3建设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的实训环境实践教学的教学活动应围绕职业岗位这个中心来展开和进行的。从教学实践来看,仿真性实训教学环境的创建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参与积极性的提高,还有利于良好学习效果的取得。因此,实训教学环境的建设就必须按照与实际工作现场相吻合的原则来设计,让学生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中完成与企业、行业实际相一致的业务学习任务,从而使学生体验到职业氛围,获得真实的职位体验,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做到上学如上岗、上课如上班,最终实现专业技能学习与行业岗位的“零距离”。

3.4运行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标准零距离的实践教学评价模式针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形成的特点,采取过程性考核。以课堂学习、完成实训项目和社会调研等活动为考核对象,根据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组织能力、完成业务的能力、设计项目的能力、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开展多样性的考核。考核过程中以岗位职位的能力需要为导向,集中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考核。在基础学习实践阶段,考核的项目可分为:技能测试、分项业务操作、分组模拟工作、课题任务报告等项目;综合实训阶段,主要考核的项目为: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现场问题的控制能力、模拟工作的业务流程和工作情境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造性的能力等。

各项考核项目应参照行业岗位责任要求和业务技能上岗标准,来制定考核所需的明确而规范的评判标准,制定时要注意评判标准在考核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尽可能将技能考核标准与职业资格认证标准结合,通过严格按照标准制的测试,达到技能要求的学生可以获得技能证书并顺利通过职业资格证认证考试。总之,在建构科学合理、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要首先思考和建立必要的实践教学理论体系,用它来指导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来融合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之间存在不衔接的问题,使实践教学体系更能服务于学前教育专业对高技能幼教师资培养的需求。

作者:周立峰单位:仙桃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