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小学科学教学中儿童精神成长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在获取、分析证据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儿童的实证精神
严谨是科学的显著标志之一,表现为科学的任何结论都需要有事实为依据,离开了事实的支撑,任何科学结论都无法存在。张红霞老师认为:“科学课的核心目标是(引领学生)懂得什么是证据、怎样获得可靠的证据去解释世界。”因此,注重展示科学的客观真实性,从小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是科学本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是鼓励儿童在探究过程获取充分的证据。教师要把握孩子们在获取证据、数据方面的缺陷,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以获取客观、准确、足够的证据。培养他们安静地研究、细致地观察,分清经验与观察事实,准确记录每一个信息,不随意修改;培养他们不随意丢失资料,建立“每一个数据都很重要”的认识;培养他们重视测量(实验)工具的准确性和使用工具的正确性,以确保证据来源的可靠;培养他们明确证据越充分、样本越大,与越多的事实相一致,越令人信服;培养他们采用多种方式,多人或多次重复实验,以寻求尽可能多的支撑自己假说的证据。正如三年级的孩子在观察了一千多片叶子之后,依然没有发现两片相同叶子的体验,才会让儿童明白证据在科学研究中有多么重要。
二是引导整理分析证据,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科学的结论是理性思维的结果,结论是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之上:实验获得充分的事实证据,逻辑推理获得理论上的证据。整理证据、数据,是一个审视收集的资料是否观察事实、选择相关数据、排除不可靠信息的过程,是一个运用批判性和逻辑性思维分析证据与解释之间关系的过程。学生应学习如何分析、总结从简单实验中得到的证据、数据,并正确运用逻辑思维,对结果作出解释。
二、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培养小学生团队精神
现代科学十分强调团队精神。这是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单项的、个人能做的科学研究越来越少,大量的科学研究都需要科学家们的合作,包括不同学科与不同领域的合作。据统计,在诺贝尔奖设立前25年,合作研究获奖人数占41%;第二个25年,合作研究获奖人数占65%;第三个25年,合作研究获奖人数占75%。可见,相互合作与交流成为现代科学家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从小培养小学生愿意与人合作、交流的情感、态度,对他们科学素养的形成十分关键。首先要科学构建合作小组。小组人数一般4人为宜,2人也可。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精心搭配小组成员,并及时进行组间调整,力求组际的平衡。以“汇报员、记录员、材料员、计时员、噪音控制员……”身份明确组内成员分工。建立相应的小组合作常规。
其次是建立正相互依赖机制。正相互依赖代表了小组成员之间一种积极的相互关系,每个成员都认识到自己与小组及小组内其他成员之间是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关系。简而言之,正相互依赖就意味着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如果小组成员没有建立起正相互依赖,那么往往会出现小组内“自话自说,各自为政”的现象。儿童的精神成长是儿童教育教学的前提,也是儿童教育教学的核心价值。小学科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精神成长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科学探究活动本身就是儿童科学精神成长的动力,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必须自始至终不断关注儿童的精神成长,让儿童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中获得精神成长。
作者:吴树生单位:浙江省建德市明珠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