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中数学课堂活动设计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数学教学通讯杂志》2015年第九期
一、设计“讨论性”活动,放宽优于收窄
数学知识的学习重在理解,只有真正理解了其中的思想方法,才能够将课堂当中所涉及的知识为己所用,否则,仅靠死记硬背的效果只能是浮于表面、无法变通.因此,想要促进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改变固有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给学生创造讨论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数学知识能够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拓展深入.例如,在函数概念的教学开始之初,笔者并没有过多地剖析概念中的重点与细节,而是将函数的文字概念呈现给学生之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自行理解.有的学生认为这个讨论活动没有意义,觉得概念已经表述得非常清楚了.但当笔者要求学生判断y=x3-1与y2=x+6哪个是函数时,学生顿时发现概念中强调“任意”一个数x与“唯一”一个y的用意所在了,随之就此展开了更为深入的讨论,并且主动搜集了各种各样的函数表达式来进行验证,概念理解效果非常好.既然想要通过讨论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来,笔者认为,教师便不应当对于讨论的内容与方式再做出过多限制.在“讨论性”活动设计当中放宽对于学生的规定,能够让他们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范围内尽可能多方位、多角度地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并且通过聆听来自其他学生的多维思考方式,使得自己的某些想法得到触发,不断涌现出对于数学问题解决的新思路.一个相对宽松的讨论活动氛围,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与拓展来讲都是颇有意义的.
二、设计“问题性”活动,疏松优于紧密
问题教学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十分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主要通过在教学过程当中的重要节点上设置恰当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导向,从而推动教学活动深入进行,使得学生能够在知识的接受过程中积极思考.然而,问题教学并不代表整个课堂教学都被一个个问题所充斥.如何有重点、有节奏地设置问题,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性”活动时应当特别注意的.笔者认为,疏松的问题安排是优于紧密的问题安排的.例如,在函数单调性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并没有为学生设置过多的问题,只是在课程开始时向学生提供了三个函数图象(如图1、图2、图3),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这三个图象,找到其中共通的变化规律,并且回答:在这些图象中,随着x取值的增大,y的相应取值有什么变化?从图象当中,你能否确定该函数所能取得的最值?你是否能够找到这些图象当中所隐含的对称性?在这一系列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对于图象的观察方向更为明确了,且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只要提到单调性问题,就会借此进行思考,简单的问题却产生了很好的延续性影响.通过反复的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如果课堂教学当中所设置的数学问题过于密集,往往并不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反而会由于问题过多过密,使得学生无法抓住内容重点,本次教学都在解决问题本身当中度过.这样一来,问题设置便成为课堂教学的负担,非但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引导作用,反而在喧宾夺主的同时扰乱了学生的正常思维.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性”活动设计时,要将“疏松”设计作为一项重要的指导原则,在最为重要和关键的部分设置问题,让问题成为推动教学进行的点睛之笔,而不要让课堂教学被问题所累.
三、设计“探究性”活动,放开优于收拢
在引发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当中,“探究性”活动同样是必不可少的.与“讨论性”活动不同,在讨论活动当中,教师通常会限定出一个大致的讨论范围,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对于问题的理解与问题的解决提出个人观点,在想法碰撞的过程当中加深掌握.而探究活动则不同,它的关注点更多在于知识学习中新内容的产生,即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与研究,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自行发掘出新的思维与方法,实现知识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解析几何的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探究人造卫星轨道方程的求解方法.起初,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渐渐地,有学生提出可以将卫星的运动轨迹近似看做一个椭圆进行求解,大家的思路马上打开了.最后,学生探究出,只要以该椭圆轨迹中心为原点(点O)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4),再已知近地点(点A)与远地点(点B)与地面的距离以及地球半径,即可求得轨道方程.在笔者看来,所有以促发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的课堂活动设计均不应当对学生产生过紧的禁锢.因此,在“探究性”活动的设计当中,放开始终是作者所秉承的设计原则,而非过紧地收拢学生的思维空间.此类课堂活动进行当中,教师只需要先布置给学生一个探究方向,然后将具体行动交给学生自己来完成.活动开展初期,有些学生可能没有找到研究活动的正确切入点而造成探究效率不高,但是,教师要敢于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在探究活动中突破既有知识,发现新的收获.
四、设计“巩固性”活动,质量优于数量
正如每个阶段的知识学习都需要以复习环节来作为巩固一样,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自然也需要“巩固性”活动作为本次课堂教学的总结.虽然教师在课堂主体教学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精力与智慧,但是,仅仅一次的学习过程并不能让学生完全掌握知识内容,甚至连全面完整的记忆都是很难做到的.因此,设计恰当的“巩固性”活动作为收尾必不可少.在这类课堂活动的设计当中,质量与数量应当如何选择呢?笔者认为,质量优于数量.例如,在学习了立体几何当中面面垂直的判定方法之后,笔者以习题为主要内容展开了一次“巩固性”活动.如图5所示,△ABC是等边三角形,CE⊥面ABC,DB∥EC,且满足EC=AC=2DB的数量关系.其中,AE的中点为M.求证:面MDB⊥面ACE,面ADE⊥面ACE.在这道题目中,想要通过纯几何方法进行证明,就必须利用线面垂直来证明面面垂直,实现空间垂直关系的转化.这一点是本次教学的重点,该活动的设置也是为了巩固这一点.正如前文所述,“巩固性”活动的设计目的在于对学生本次所学知识进行重现,达到印象的加深.因此,活动数量与内容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如果能够通过一个简洁的活动设计,轻松涵盖本次课堂教学的全部内容,并且让学生能够很自然地将知识内容接受、深化,那么,这就是我们所想要达到的高质高效的活动设计效果.不要小看这一结尾的活动设计,它虽然不会占用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间,但对于学生的知识学习实效提升却是决定性的.高中数学课堂活动设计的不断完善,是一个从尝试走向严谨的过程.经过了多次在实践当中的尝试,笔者不断总结探索,终于形成了上述几种课堂活动开展方式.课堂活动本身虽然是比较自由和灵活的,但是,教师对于活动开展的预先设计与实际把握一定要是严谨的,这对于课堂活动的高效开展与有序进行都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只要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当中,时刻以严谨为操作标准,勇于尝试,不断实践,相信会有更多更好的活动设计方案呈现在我们面前,为推动高中数学教学实效的提升出力。
作者:刁仁锋单位:江苏张家港市崇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