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党的指导思想理论创新特点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实践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起着推动作用。创新的理论之所以新,关键就在于它借助社会实践的平台,以实践为根本动力和出发点,提出不同于以往理论的新概念、新思想和新观点。党的理论要想保持强大而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要以实践的创新为基础,在实践基础上提出创新的理论,用发展的观点指导发展的实践。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七大,党的指导思想理论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一直深刻地体现着实践性的本质特征,无不是改革开放以来伟大历史实践的凝结。邓小平同志一直坚持群众路线,尊重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五大期间,形成并提出了邓小平理论,从此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也将这一科学理论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度。十五大之后,同志结合新时期的国内外发展形势和实践经验,创造性地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理论思想,同时还注人了“与时俱进”这一新的思想内涵。十六大以来,同志结合新时期的社会实践,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十七大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新的社会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可见,任何理论都是实践的经验总结。实践既是理论认识的来源,又是理论发展的不竭动力;实践既是理论的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又是检验理论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任何脱离实践的理论,犹如一口枯井,了无生趣,自然也就没有生命力。同的主题要求,因此需要人们对此作出准确的判断和科学的回答,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结合当时的时展需要作了重要报告,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从而实现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十五大正式将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如何长期保持党的执政地位等问题,这些都是时代赋予我们党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十六大以来,同志结合时代特征,提出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历史课题,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十七大以来,同志牢牢把握时代特征,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实现了社会经济从快速增长到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时代性
任何的理论和实践都是在时代的历史背景产生和发展的。当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导思想,也都有它赖以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时代要求,并科学地反映其发展方向。任何离开时代背景的理论和真理,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列宁曾说过:“只有了解了某一时代的基本特征,才能在这一基础上去考虑这个国家或那个国家的更具体的特点。”「l]每个时代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必然有着不同的主题要求,因此需要人们对此作出准确的判断和科学的回答,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结合当时的时展需要作了重要报告,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从而实现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十五大正式将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如何长期保持党的执政地位等问题,这些都是时代赋予我们党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十六大以来,同志结合时代特征,提出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历史课题,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十七大以来,同志牢牢把握时代特征,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实现了社会经济从快速增长到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人民性
人民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伟大变革力量,其主体地位始终贯穿于党的指导思想理论创新之中,具有人民性的特征。从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提出的改革开放,其核心是要让人民满意;然后到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再到十七大科学发展观,提出坚持以人为本,这些都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前面,始终为人民谋利益。“”结束后,邓小平指出:“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z]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著名论断,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之一,从社会价值取向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党的根本宗旨进行了更加明确地阐释。十七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人党章,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其实质就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进行新的提升。尤其是在科学发展观中,更是把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其理论的核心内容。这样保障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证明它不单纯是一种简单的理论原则。坚持这个理论体系,就要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
四、继承性
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七大的召开,每一历史阶段都是在马列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导下不断地继承和发展,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在此基础上还要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所要追求的是对客观存在的真理科学的分析,认真学习新知识、新认识,对实践经验进行新总结、新概括。理论创新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联系的观点,要具有“扬弃”精神,要批判性地继承前人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理论创新也是如此。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发展过程的阐明”[#]。只有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才能使理论创新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后,中国共产党就一直坚持这条道路。党的十五大指出,由于“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党的十六大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讲科学发展观等新的理论时也指出:“它们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历史的实践证明,没有继承,也就没有创新。一切科学理论的发展,都继承了人类社会的历史文化。离开前人或他人理论知识的积累,就不能准确把握和理解,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取向。
五、民族性
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发展体现了民族性,主要是因为其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沃土之中,着力解决中国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复兴问题,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充分显示了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所以,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理论也都是不可能离开民族性而谈发展,当然也不会脱离孕育我们生长的民族土壤。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们的民族理论相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但符合我们国家民族发展需要,而且还能体现我们国家的民族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呈现出来的蓬勃的生命力,同样也是因为遵循民族性的基本特征,能紧密地联系中国的具体民情,能够适应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的要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因此要把握好我们的具体民情。马克思主义必须要和中国的特点相结合,只有把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不是教条的马克思主义,它才符合本民族的基本国情,而这种结合就必须要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国化,才能为我们所用,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从党的十二大至今,中国共产党所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都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深深打上了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烙印,也深深植根于中国人民的心中。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例,2006年4月21日,同志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中谈到科学发展观时说:“科学发展的理念,是在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顺应时代潮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提出来的。”「5〕他通过以民为本的民本主义思想、注重社会和谐建设等民族文化的基本理念,阐明了科学发展理念的民族性特征深人民心。这些使我们有了坚定的信念,使得我们深深地相信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理论,通过不懈地努力和奋斗,一定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更加丰硕的果实。
六、整合性
党的十七大理论创新是一大理论成果,其显著的特点就是整合性。所谓整合性,即就是通过对已有的不同人的思想和观念进行的概括整合,从而提出一些新的理论和观点。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思想路线,就是在总结整合十二大的理论内容,以此类推,每一次党代会的召开都是前面的整合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三代领导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来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吸取经验和教训来认真整合,先后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成果,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报告从三者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思想的关系、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等方面整合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6]“这就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出了新的概括,创造性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和外延”「3〕。因此,党的指导思想在创新发展过程中时刻体现着整合性特征。
七、创新性
党的指导思想理论创新发展的其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创新性。创新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创新和时展的灵魂所在。我们党的领导人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增强党的理论创新意识,以新的认识来丰富和发展已有的思想理论体系,产生出一个个新的马克思中国化理论成果,从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具体表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理论创新性特征。马克思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口〕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邓小平理论,主要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义理论基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命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同时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根本问题,将党的建设提升至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新境界。科学发展观也是对已有的思想理论进行创新,是新时期的理论新成果。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是逐步递进的,具体回答了怎样发展的问题,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系统理论。创新性是党的思想理论创新最显著、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创新性是活的灵魂。因此,没有创新精神和意识,就解决不了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的发展就不会如此迅猛。
作者:李年鑫陈江红林庭芳单位:中共江口县委办公室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