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把就业教育融于的思想教育中范文

把就业教育融于的思想教育中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把就业教育融于的思想教育中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把就业教育融于的思想教育中

部分学校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地位认识不够,单纯依靠就业指导部门、部分学生工作人员及个别教师参与,没有引起学校各层面的人员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就业指导由于人员力量单薄,人手不足,难免出现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事务性工作多,抓思想工作少,就业信息多,抓就业观念教育少;讲普遍性问题多,抓解决思想疑惑问题少等现象。

1大学生就业与择业观念认识的偏差

①大学生的主观认识方面,表现为:价值观念偏差。不少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看中职业的个人价值与自身利益,忽视国家的需要以及职业的社会价值,呈现出功利主义、个人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能够体现自我价值和收入较高的地区、单位和职业。择业期望值高,尽全力争取到沿海、发达地区及经济特区,宁肯待业也不愿到内地、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心目中向往的是进入国家机关、大型国有企业、外企和合资企业,不想到私营单位,更不愿考虑自主创业问题。根据《上海大学生发展报告(1998~2001)》报道,2%大学生愿意到家乡、基层、西部地区去工作。②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值与现实脱离。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择业竞争的加剧,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冲突加剧,在择业过程中出现迷茫、焦虑、忧郁等不良的心理状态,自我认识过高、理想脱离实际、心理封闭、害怕困难等问题,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弱;协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差;自卑感强,缺乏自信,与人交流、沟通存在障碍。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是“80后”,独生子女较多,从小物质生活丰富,但精神上较脆弱,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很不完善,精神信仰匮乏,缺乏艰苦奋斗的心理素质,遇到困难就畏缩退却。因此,在对待就业问题上有研究者认为,“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不能在就业压力面前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不能正确对待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容易产生各种不健康的心理”。③大学毕业生违约现象突出。对职业的认识也很模糊和不确定,缺乏职业道德,诚信意识薄弱。一些毕业生一方面比较关心就业问题,对自己大学学习的专业有一个初步了解,但另一方面又对当前就业政策、职业的发展趋势、职业的类型、职业的内涵和职业素质要求缺乏主动认识的意识。对职业的选择具有强烈的功利性,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和社会、奉献与索取的关系,缺乏诚信意识,违约离职、频繁跳槽现象普遍,影响了用人单位的接收计划。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思想认识误区,说明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必须加强思想教育。面对以上思想认识误区,必须突出思想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地位,把就业教育融于平时的思想教育中,把思想教育融于就业指导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根据时展的要求,不断在观念、内容、方法和体制等方面改进创新,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促进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

2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

(1)强化就业形势政策教育。要加强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教育,积极宣传国家和各地区的就业政策,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充分做好面对现实、面对困难的思想准备,要继续利用讲座、论坛、网络、新闻宣传媒体等多种方式,坚持正面教育,宣传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先进典型.动员更多的毕业生到基层和农村去,在校园中形成到基层就业光荣的舆论导向,积极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等工作。新出台的征兵政策的征兵对象主体倾斜于大学生,鼓励更多的毕业生为国防建设作贡献。

(2)强化“三观”教育。大学生一旦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会具有明确的目标和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及积极的人生态度。这种精神和态度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家、集体、个人之问的利益关系,确立恰当的择业期望值,把服从国家、社会的需要和发挥个人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的价值有机结合起来。要把思想教育融合在就业指导的全过程中,把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就业作为思想教育新着力点,使思想教育工作贴近学生实际。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要从学生入学教育开始,把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新生军政教育、形势教育课和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到学生活动1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认识误区2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1][2][3]和校园文化生活中,渗透到社会实践和实习中,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引导学生对照自己,从确立职业发展目标起步,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认识到综合素质在今后就业和人生道路上的重要作用。

(3)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爱岗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现在有些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急功近利,心态浮躁,怕苦怕累,缺乏责任感,缺少敬业精神,有的人甚至把协议单位作为跳板,一旦时机成熟,不是要求调离就是不辞而别。这在某种程度上不仅挫伤了用人单位接受应届毕业生的积极性,而且也不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要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其艰苦奋斗、爱岗敬业、发奋成才的精神,使大学生胸怀大志、积极进取,在本职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建功立业。

(4)强化心理素质教育。由于我国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所出现的结构性和地域性的“供大于求”,而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选择理想职业的标准又比较单一,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是不言而喻的。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应注重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和抗挫折教育,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增强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使之正确对待求职过程中的成败,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因暂时的失利而丧失求职的信心和勇气。并注意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以积极主动的良好心态参与市场竞争。

结语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不仅关系到其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延伸和发展,是大学阶段思想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三观”教育、提高毕业生的思想素质的极佳时机和方式。高校应通过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促进毕业生就业,以健全就业指导机制推进思想教育的成效,完善内容,改进方式与手段,只有这样,才能迎难而上,推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作者:衡若冰单位:西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