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谈数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有效措施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思想观念不只是思想品德课的任务,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也应该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以熏陶,鼓励学生融入富有乐趣的数学课堂,感受鲜活的数学信息,享受数学学习的幸福。
一、创设问题情境,不断挖掘人文资源
数学教材中的人文性往往蕴藏在知识的背后,教学中容易被忽视。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挖掘隐藏在文本中的人文教育的素材,结合学生实际,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应用数学知识,并能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植树问题”前,先让学生看一段自然灾害的录像资料,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毁灭性破坏,进而引出植树问题,渗透了环保意识的教育。这样,利用植树中蕴藏的有趣数学问题,既体现了“数学无处不在”的哲学思想,又使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建构新知识,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觉得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那么神秘难懂,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还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了人文教育,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二、巧用生成资源,顺势进行人文教育
数学课堂上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如能恰当处理,随机生成教学资源,彰显其宝贵价值,能使学生在和谐的状态下得到发展。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吨的认识”过程中,引用教材中的主题图(四个人过限重1吨的木桥),让学生探讨四个人怎样过桥比较合理。大多数学生都是从数学角度出发,考虑到它们的总重量不能超过1吨,有几种不同的过桥方案。而有一位学生却表示出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想法,他认为两个两个过桥最合适,因为①这座桥是木头做的,中间可能有裂缝,时间长了桥板也许不太结实了,所以一个人行走可能很危险;②如果其中一个年纪比较大,行走不方便怎么办,只考虑他们的重量吗?是人重要还是过桥重要?让他一个人过桥也太不讲人情味了。针对学生如此富有个性的观点,教师应顺势利导,及时捕捉生成的人文教育素材,打破教学常规,帮助学生借助现实情境用人文思想去人性化地处理和解决问题,并潜移默化地进行大爱教育,实现课堂教学的生命精彩,使学生在学会数学的过程中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三、使用科学评价,给予足够人文关怀
课堂教学评价应贯穿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人本主义情怀,既要引领学生进行思考,又要在情感上给予关怀,让他们向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当一个内向腼腆的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可以及时传递纸条给他:你是最棒的,因为你自信勇敢地举手发言了,刚才你的失误人人都会犯,请不必在意。当学生发言支支吾吾时,教师不打断他,而是耐心地引导他,待学生讲完后,评价说:“你真勇敢,谢谢你的坚持,也谢谢其他同学,学会了等待。”当学生因为做错了一道题目而遭到其他人嘲笑时,教师这样引导:“××同学这一题是做错了,但大家为什么没有关注到其他几题都做对了呢,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而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只要知错就改,同样很棒!”学生能在这样的评价中体会到来自教师和同学的友好,学会尊重、理解和宽容。
四、回归现实生活,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从学生的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让人文教育回归生活,使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数”时,介绍说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仅为3千克(出示一袋3千克的水),这是他们每天用以做饭、饮用、洗澡、洗衣的水。接着,该教师请学生算出生活在南方的一名学生家中平均每人每天的用水量(59千克),再比较这两个数据,说说感想。这样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有了节约用水和南水北调的意识,体现了数学问题的现实性和拓展性,不仅强化了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价值意识,而且学生珍惜水资源的人文意识和协调发展的科学观念也得到了培养。学习数学知识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但不是唯一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挖掘人文资源,顺势进行人文教育,逐步渗透人文精神,给予足够人文关怀,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使每一位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真正达到《标准》所要求的:“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作者:何佳单位: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