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美术教育方式探索范文

美术教育方式探索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美术教育方式探索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美术教育方式探索

《四川教育杂志》2015年第Z1期

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平日里看到许多家长给孩子报名参加美术训练班,我便问:“周末带不带孩子去美术馆、文化馆和博物馆?”回答通常是否定的。诚然,对每一名学生而言,不是每位家长都有能力教育和辅导他们获取艺术体验、加强美术学习。参加美术培训班也的确可以巩固课堂知识、提升绘画能力。但是,这绝对不是全部。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更能直接地提升孩子对美的认知、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孩子的艺术素养。教师和家长理应主动引导孩子们去艺术场馆接受艺术的感染和熏陶,在课堂学习之外,为孩子们开启另一扇学习艺术的大门,培养他们从小就成为各种场馆的忠实观众。

加强学生参与社会交流。课堂教学的交流只是限于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而在艺术场馆中,学生还能够和讲解员、陌生人等交流。更重要的是场馆学习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比较宽松自由,这有利于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更多地去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将学会如何观察,如何询问,如何取得帮助,如何与人交流,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聆听别人的意见,最终有所悟、有所得。真实的社会场景将更加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这一点也正是目前学校教育所缺乏的。

场馆学习在美术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场馆学习有着不同于课堂教学的效果,但并不是任何场馆的学习都是有效的。有效的场馆学习是一个展品媒介所激发的学习者对展品本身具有的美的认识体验的过程,是一种典型的“情境学习”。为了促进学习者的深度学习,场馆学习需要各种基础知识和背景材料的支持,旨在为场馆学习者提供学习的“脚手架”,以支持学习者在对展品的深度体验中完成自己的意义建构。具体到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在参观前、参观中、参观后三个阶段做好相关工作,以提升场馆学习质量。

场馆学习前,教师要进行教学开发,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影响场馆学习的重要因素就是个人的知识积累和学习兴趣。根据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理论,教师应在参观前对学生进行相关背景知识介绍或设置情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在参观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较高的注意力。如果学生没有相关的知识背景,或者学习目标不明确、动机不强,那么在场馆学习中,就只能被动地接收外在信息,得到的是一些图像、实物等片段知识信息,而不能进行思考。所以场馆学习不能放任自流,而应提前充分准备。

场馆学习中,教师要进行适当指导,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国外对场馆学习的研究表明,在有文字说明的展览中,观众停留的时间更长,进行真正学习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在参观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相关说明,教师应适当解释,防止学生只图新鲜好玩,只进行假性参观学习。但必须坚持适度原则,因为如果老师的指导性太强,学生的参观动机反而会下降,受益也随之减少。

场馆学习后,教师要进行经验整合,鼓励学生持续认知投入。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随着学习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建构完善的。所以在参观艺术场馆后,学生应结合自己先前的经验以及参观过程来整合自己的知识。教师应指导帮助学生完成这一任务。一般来讲,对于那些已经获得完整知识的学生,教师应在强化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拓展自己所建构的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对于那些未能整合自己知识的学生,帮助整合知识则是教师的主要任务。

作者:赵德英 单位:巴中市南江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