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高专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随着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激增,就业问题已成为较为突出的棘手问题。本文将对我国宏观经济下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市场中的供需矛盾、结构性矛盾等诸多问题进行分析,根据所存在的问题,对高职高专院校课程设置,学生就业意识和自身能力等方面进行对策分析。
【关键词】宏观经济;高职高专;就业形势
一、我国宏观经济下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形势与现状
(一)就业形势
1.毕业去向开始分流根据麦可思数据,2010~2015届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从82.2%下降为80.5%,这意味着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后进行专升本和创业的趋势明显上升,即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去向正在从受雇全职工作向毕业后读本科+自主创业进行转变。
2.信息技术和医药卫生领跑产业升级根据麦可思数据,从事“互联网应用及开发”职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比例从2010届的1.5%上升到2015届的4.3%,信息技术已然成为拉动经济的引擎,对受过大学教育的劳动力需求增长极为明显。医药卫生的产业升级在吸纳高职高专毕业生数量方面明显上升,而在薪资水平与薪资涨幅方面却面临挑战。
3.传统建筑业和制造业面临挑战根据麦可思数据,建筑业吸纳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规模在过去六年呈现一种倒“U”形曲线,从2010届的9.0%到2012届达到峰值12.9%,到2015届回落为12.1%,与全国房地产开发在最近两年的降温同步。尤其以加工为主的制造业,如:机械五金、电子电器等,在过去六年里面临持续下行的压力。
4.地级市以下、民营、中小型企业进一步释放产能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中国的主战场将从大城市转移到数百个厚积薄发的中小城市。根据麦可思数据,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的就业比例从2010届的56%上升为2015届的61%,在这六年连续出现“重心下沉”。
(二)就业现状
1.服务业就业人数上升2016年,服务业占比达到58.2%,有持续上升的趋势,并对GDP的贡献呈现递增的趋势。长远看来,服务业将吸纳的就业人员会持续增加,成为我国宏观经济下就业形势的突出特点之一。
2.创新和创业将成为就业的突破口伴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飞速发展,政府部门实行简政放权政等政策,这样创业者们便有了相对宽松的创业环境,像融资难、审批繁琐等问题也得到进一步解决,这对缓解当前就业压力有巨大的帮扶作用。
3.结构性失业上升明显如今,在我国高职高专生就业市场上,毕业生供大于求,远远超过了企业和社会的需求。此外,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等经济政策的实施,互联网、云平台、大数据等科学技术的大规模运用,致使社会和企业出现大量的岗位空缺,而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并不能适应这些新兴岗位的就业要求,激化了失业率逐年上升。
二、我国宏观经济下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分析
(一)供给与需求分析
1.毕业生去向与地区需求根据麦可思数据,2015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泛渤海湾,泛珠江三角和泛长江三角洲区域,这些区域聚集了大量优秀、高层次的人才。而对于正值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西部地区,则很少有毕业生问津。
2.用人单位的要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脱节根据麦可思数据,2016年高职高专就业红牌专业包括:法律事务、语文教育、工程监理、建筑工程管理、税务;黄牌专业包括:会计电算化、图形图像制作、影视动画、应用日语。以上这些专业普遍失业率较高,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也相对较低,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供大于求,另一方面是高校培养质量达不到岗位需求。此外,近年来企业对应聘者较为看重的是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其次是数据分析能力和外语水平,说明企业目前更需要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员工和初级管理人员。多年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大多强调以专业知识培养为导向,弱化或忽略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外语能力等素质的培养,导致大部分学生在步入社会后缺乏有效的人际沟通和交流能力。
3.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增长幅度过快随着高校毕业生供给量的逐年加大,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727万,2015年上升至749万,2016年则达到了770万以上,加上约30万的海归及往届毕业生,预计2017年全国将有1000万大学生同时竞争上岗就业。而目前市场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毕业生的增长远超过市场可以提供的就业岗位,呈现多名毕业生同时竞争同一岗位的现象。
(二)学生自身问题分析
1.毕业生扎堆选择热门产业根据麦可思数据,2015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增加最多的前5个职业类分别为“金融”、“互联网开发及应用”、“美术/设计/创意”“中小学教育”以及“幼儿与学前教育”。学生过分追求热门行业使得就业人数严重过剩,而传统行业则频报冷门,用人缺口逐年扩大。
2.自身定位不合理很多高职高专学生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很低,仅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持有“乐观态度”,多数学生则将大多数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兼职“赚钱”,做起了各种所谓的“品牌”、“微商”、“考试报名代办”或“培训宣传”等,他们对自身的职业目标非常模糊,也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的专业进行结合,不懂扬长避短,也不知如何评估自己的能力和进行自我评价,即将毕业时才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临时报报佛脚”,随波逐流地考各种职业证书、公务员,要不为了回避就业选择“专升本”或出国留学。
三、中国宏观经济下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造成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毕业生的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取决于高校、用人单位、学生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高校和社会方面
1.及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就业、创业指导和政策扶持学校将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信息通过校园网、微博、微信等进行即时更新与,学生便可以及时对其就业意向作出相应调整;对有创业需求或创业理想的学生,学校应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政府可在销售、互联网开发及应用、餐饮/娱乐以及建筑工程等方面对毕业生创业进行相应的政策扶持。银行可适度放宽学生自主创业的借贷政策,但要加强其风险管控,学校也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借贷风险意识,避免学生自主创业时不理智的行为。
2.深化产业升级,高校以市场为导向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根据麦可思数据,2015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认为母校教学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故高校管理者应以提供实习实践、学生参与、课程创新等为首要,提升学生培养质量,满足产业升级的社会需要。作为增长最快的医药卫生行业,高校管理者(尤其是医学类院校)应注重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关注市场反馈的信息,联合医院、护理机构等用人单位,使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等与社会需求更为匹配。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行业应对任职人员的薪资水平、薪资涨幅和职业发展等相关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高校(尤其是“一带一路”辐射区域和城市)不仅要提升外语和国际业务等课程的教学深度,教师应及时更新相应知识,将传授知识,运用知识及探索和检验知识的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潜能,提升他们的能力和品格;还要满足非专业学生对信息技术和外语能力的需求,提高计算机、外语等公共课的教学质量,进行信息时代、国际化时代的“扫盲”,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国际化能力。
3.地方吸引人才,高校与社会合作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企业实训根据麦可思数据,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民营企业的入职率接近七成,在中小微企业入职率也达到半数以上,多数毕业生认为这些企业“更具活力”,但绝大多数学生因缺乏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而无缘这些发展前景良好的民营企业或中小企业。故高校应了解中小微民企对毕业生的需求,帮助毕业生在走上职场后能适应更为复杂、更灵活的工作环境;实训将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考量标准,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的培养;多方面多维度加深校企合作,为高职高专学生搭建更多实践、实习平台。此外,地级市以下的决策制定者在推动城市化进程,激活民营经济,托举中小微企业等方面,可以考虑对高校毕业生进行直接补贴、间接免税、租房福利等来吸引并留住更多人才。
4.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个人定位根据麦可思数据,2015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为43%,在离职人群中有98%为主动离职,主动离职的主要原因是“薪资福利偏低”、“个人发展空间不够”。企事业单位也许存在薪资福利分配不合理、员工未来发展有待提升等问题,但一个人的心态对是否能成功就业也有很大影响。自信、勇敢、拼搏等也是当今企业挑选人才的重要考量之一,学校要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并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懂得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弥补自身不足,提炼自身的品质品格,积极地解决就业问题。
(二)大学生自我方面
1.提升自我综合素质高职高专学生要学会利用校内资源及自己的课余时间,加强自我综合能力的培养,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升相应的能力。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或学生社团活动等;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兼顾学习的情况下做做兼职,注意合理规划学习和生活时间。
2.对自我能力进行合理定位学生应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评估和合理定位,根据市场需求做出明智决断,放宽自己的择业区域和行业范畴,不应只考虑工资水平或地理位置等,避免急功近利,应主动承担艰苦或具挑战性的工作,加强自我奉献意识,在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实现人生价值。
3.转变就业观念对于当代高职高专学生来说,自主创业不仅是一种挑战,更是一个机会。学生应与时俱进地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敢于迎接新的挑战,但也要正确对待自主创业的成功和失败,磨砺自己的意志,看准时机,把握成功。
参考文献:
[1]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2017-2018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
[2]麦可思研究院.《2017年中国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
[3]白艳.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新西部)下旬刊),2013.5.
[4]胡莹月.经济学视域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2014.2.
[5]王颖.中国产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的关联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6).
[6]陈榴,潘雪,曹启慧.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大学生创新.
作者:付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