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院校移动通信专业建设内涵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通信技术也在发生质的飞跃。然而,学生的专业能力距离众多用人单位的预期还有一定差距。本文就移动通信专业的建设内涵阐述人才培养方案,分析考试改革方案以及核心能力测试方案。
关键词:移动通信;专业建设;方案
世界职业教育正不断地从传统的“工具性”的谋生型教育,向着“发展性”的适应性教育转变,成为世界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的发展趋势。当今社会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飞速发展,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通信技术发生质的飞跃。作为人才输送量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不断增加生源以确保行业正常运转,然而,学生的专业能力距离众多用人单位的预期还有一定差距。从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来看,对于专业能力究竟是什么、涵盖哪些内容、通过什么方式来培养、如何培养等一系列的问题,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在实践中进行了探索,并积极地进行理论总结。例如,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零距离办学新理念,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三个坚持,昆明冶金高专的八个环节培养链,邯郸职业技术学院五多模式等,所有这些理论和实践,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为我国高职教育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但仔细研读上述实践探索和总结,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对专业能力内涵把握不全面,对高职生的培养思路与培养方式分歧颇多,缺乏一套成熟的具有共性的专业能力培养理论指导高职教育工作实践。移动通信专业能力不只是指以单一操作技能为主的独立点所构成的能力,而是由多个这样的能力点串联而成的能力线。每条能力线对应一个岗位,能力线越多,学生能够胜任的岗位就越多。学校要研究如何提升专业能力,即研究如何提高就业率。新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社会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社会职业的变化和人员流动随之加快,提升学生专业技能能力,无疑是在帮助学生寻找将来转移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并且给学生成功地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转移创造机会。提升通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是高职学生适应岗位转换的需要,也是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一、重构人才培养方案
企业及社会的人才需求是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逻辑起点。制定一套适应社会、专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首要任务必须以企业、社会需求为基础,校企合作进行实事求是、科学全面的市场调研与分析,通过归纳总结,探究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符合学院自身实际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进度安排、课程标准、师资配备、实训条件、机制制度等,进一步丰富人才培养方案内涵,同时研究其内在逻辑关系,力求各项内容得当、协调,保证人才培养工作顺利实施。笔者对多家移动通信运营企业的调研,分析调研结果发现,企业要求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学生掌握现代通信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熟悉移动通信技术及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工作原理,具有移动通信设备与系统的运行、检测、维护和移动通信工程安装施工能力;企业血药适应移动通信设备制造、移动通信系统运营行业及移动通信系统应用单位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学校要确定企业为毕业生所设置的工作岗位、工作范围、工作职责及专业能力,专业知识,职业素质等;同企业专家、教育专家、课程专家、知名教师充分研讨,并在吸收相关知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及专业核心知识、核心能力。学校要经过职业领域分析、行动领域转化、学习领域归纳构建课程体系;依据“集中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教学模式的具体要求和“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制定专业学习领域中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分析把握人才培养方案各内容之间逻辑关系,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教育教学的需要。学校可以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利用学院3G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例如,在《移动通信技术》课程中的移动通信系统结构与功能部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NSS与BSS的功能实体时,即可结合现场的设备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在《3G技术与设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仿真软件的操作,详细介绍操作过程,实现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式,并教授当前应用较广、较实用的仿真软件,全面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
二、创新课程考试方式
学校要以移动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确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素质要求,作为考试方式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紧密结合各专业课程的自身特点,面向社会和岗位需求,突出专业特色,创新课程考试方式。新的考试方式具有以下特点:1.考试方式差异化理论性强的基础课程如《移动通信》《数据通信》等,考试形式以书面试卷考核为主,其他形式为辅,可引入对学科中某一难点、某一理论的讨论、论述等,以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学校要加强试题库建设,为进一步实行教考分离作准备。专业核心课《CDMA2000技术》在《WCDMA技术》《LTE技术》等课程,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教学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考试,有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学校可采用的方式有调查报告、作品展示、合作项目、现场实操、上机操作、答辩等。2.考试方式全程化学校要将考试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提高过程考试成绩在课程总评成绩中的比例,以减少期末终结性考试可能带来的片面性。学校要将课程考试成绩划分为平时成绩(含课堂出勤、讨论、作业、调查报告、案例分析、实验设计、实验技能考试等)、过程性考试、期末综合考核三个部分进行,或划分为平时考试和期末考试两个部分,根据课程的不同属性和自身特点确定相应比例。3.考试方式多样化移动通信专业课程使用一体化教学较多,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和特点,选择闭卷、开卷、讨论、答辩、调查报告、项目设计、实践操作、专业技能测试、课程论文、网络化考试等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或采用上述方法的部分组合。学校建立多元的考评体系,能科学地评价学生的专业能力。
三、剖析人才培养方案,细化专业能力,制定核心能力测试方案
职业能力是学生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是伴随人终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然而,学生职业发展必须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在以往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些学校过度注重专业技能培训,使学生在由自然人转化为职业人、再转化成社会人时,链式支撑出现了卡位。因此,本课题通过顶层设计、校企资源整合、学情因素分析三个必要环节,着力以职业情景下学生专业行为的养成为抓手,从行动层面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根据不同学期课程内容制定相应的核心能力测试方案。学校可以将移动通信专业能力细化分解为多个专业核心能力,制定核心能测试方案,学生每个学期达到至少一种专业核心能力,如“基站建设与维护”“移动网络优化”,并进行测试。学校将专业核心能力测试纳入所在学期的总课程中计数,其考试成绩与课程考试同等重要,且不可用其他学分置换。专业核心能力测试分学期进行,由专业负责人和本专业教师严格把关,测试成绩作为学生一门必修课的成绩,测试不合格者将不予发放毕业证书。学校围绕移动通信机务员企业岗位群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统筹安排实践教学环节。我们改革了实践教学的形式,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了综合性实训,逐步形成抓好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增强专业技能训练、提高综合业务能力,并与职业素质培养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学校可以尽量将技能比赛项目,如“LTE全网组建”等赛项和核心能力测试挂钩,以赛促教,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四、总结
移动通信专业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新型人才培养完全执行一个周期后,学校对重构的全新人才方案、考试改革方案、核心能力测试方案的实施效果要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并依据评估结果进一步完善各项方案,同时要将完善后的方案进一步进行推广。通过学生成绩提升的分析、大赛的结果、各方面的综合评价,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提升本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相关课题,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使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周建松.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费利克斯.劳耐尔,赵志群,吉利.职业能力与职业能力测评——komet理论基础与方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皮洪琴.论高职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J].职教论坛,2010
[5]赵志群,王炜波.德国职业教育设计导向的教育思想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6]邓峰,吴颖岩.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
作者:张帆;郭煜;亢宇 单位: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