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外合作办学选优评估体系构建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2014年第八期
中外合作办学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较为严重。直接影响了我国合作办学的质量及未来发展。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2]1.合作层次水平总体上偏低目前,与我方合作的院校大多是一些规模小、名气不大的院校。尽管,近些年来,我国一些高校也努力与国外名校合作。如上海交大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复旦大学与哈佛大学合作办学,而且收效甚好。但从总体上来说,中外合作办学层次不等、办学质量参差不齐:既有全球排名为第39亚洲排名第1的高层经理培训课程,也有打着中外合作办学幌子、名不符实的合作办学项目。2.学生教育和管理体制存在问题随着中外合作办学规模的扩大,中外合作办学学生队伍也迅速壮大,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管理经验缺乏,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缺乏;学生学习压力大,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高要求,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中外合作办学学生个性问题日益显现,成为学生管理的中心工作。然而由于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工作现行的组织结构不合理,学生工作成效减弱而产生的种种弊端突显,比如:党政分离,组织内部缺乏应有的交流等。3.教学管理和服务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在课程、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师队伍几个方面:课程引进方面有两种倾向:一是全盘引进包括教材的引进,没有经过本土化的过程,致使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不太适宜以我国教育消费者为主的合作办学教育。二是根本没有实质性的引进,而是基本上从国内同类同层次院校培养计划改造而来,违背了合作办学的初衷,成了典型的“贴牌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方面,主要是队伍和规范问题,教学管理队伍较松散、素质不高,规范化的、体现合作办学特征的教学管理体系还远远没有建立起来;师资队伍方面的问题则体现得更为突出,多数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没有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外方教师比例更少,这些管理和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4.合作办学中教育主权问题在中外合作办学中,教育主权一直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以及我国入世的成功,给中外合作办学带来了新的发展环境,但同时也使教育主权还要面临着对外保持教育独立自主的最高权力。尽管是在我国境内办学,但是发达国家可以借此机会输出资源,同时攫取我国的教育资金、人才,甚至渗透他们的文化意识、价值。5.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监管力度不够除了个别城市之外,全国范围内的质量监督和评估机制尚未建立,缺乏一套完整的合作办学监管体系。在管理尚未跟上的情况下,合作办学中出现了种种非法办学、谋求暴利、坑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迫切需要我国快速建立起市场监督机制,把政府行政部门从琐事中解放出来,着力宏观调控和协调各种关系。如何对合作办学的过程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保证办学质量的提高,则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监控与评估体系。这是发达国家合作办学成功的经验,却正是中外合作办学所缺少的。
二、选优评估的意义
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扩大了我国教育对外合作交流渠道,对教育改革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社会关注度、信誉度、品牌度明显提升,社会影响不断扩大。而中外合作办学选优评估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发展目标的一项具体措施。开展这项工作,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3](1)能为政府有关部门宏观调控中外合作办学,相对准确地规划和引导中外合作办学的布局与结构,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2)能更好地将竞争机制引入中外合作办学,树立标杆,激发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活力,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对自身的办学状况进行横向比较,从中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差距和不足,从而扬长避短,改进工作,激励自身的进步和发展。(3)能客观地反映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水平,有助于社会各界对中外合作办学的了解和认识,在更大范围内引起社会各界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关注,形成社会对中外合作办学情况及教育质量的监督氛围,产生影响公众的广告效应,有利于争取各方面的支持,改善办学环境和条件,同时也为社会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以及为学生、家长择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4)能切实促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含课程、师资、理念、方法等)引进、借鉴、利用和辐射力度,加强过程管理,提升办学水平,进一步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建设,通过选优评估引导并激励中方教育机构进一步明确合作办学的定位与目标,真正实现中方教育质量和办学能力的提升。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各类优秀人才。(5)能进一步督促中外合作办学者遵守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法律规定,促进我国教育机构规范吸收、利用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并逐步建立具有较广泛社会公信力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标准和保障体系,推动形成办学者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相结合的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机制。
三、选优评估的原则
(一)引领性原则充分发挥评估的导向功能,对办学理念先进、依法规范办学、社会效益显著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要给予大力宣传与表彰,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二)发展性原则通过评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工作的健康发展,以评促管理,以评促建设,以评促发展。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实效性原则评估合作力求立足实际,注重实效,坚决摒弃走过场、搞形式、应付工作的做法。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单位不仅是办学主体,而且是自评主体,通过自我评价、自我改进、主动参与,争先创优,达到自评、自改、创优、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四)分类指导原则由于目前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涵盖除义务教育阶段以外的学历、非学历教育,实际状况差别很大,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办学机构(项目)之间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差距很大,缺少可比性,因此在实际评估过程中拟采用分类指导的原则。
四、选优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设计原则(1)制定评估指标时采用基础性指标和特色指标,明确基础性指标为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而特色指标则关注于机构、项目的优势和特长。(2)制定的指标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并要突出引领性,充分鼓励那些真正带有创意、体现特色的指标。[4](3)制定指标时可以借鉴中外合作办学认证的一些指标和作法。(4)指标要充分突出国际化的特点,制定评估指标时要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过程评估性指标和条件评估性指标相结合。
(二)设计思路优秀的中外合作办学是指能够依法规范办学,有效地利用实质性引进的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具有显著的办学特色和较高的办学效益,能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因此,在设计选优评估指标时,主要围绕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与利用来展开:(1)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能够依法、规范办学;(2)引进的境外资源为优质资源,满足中方需求;(3)进行了实质性的引进,包括保障条件与引进表现;(4)进行了有效利用,提高了办学效益;(5)形成办学特色,能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指标框架本评估指标[5]的基本框架包括5个一级指标:(1)规范性(办学活动依法规范)(2)优质性(引进优质教育资源)(3)实质性(切实引进优质教育资源)(4)有效性(有效消化和利用优质教育资源)(5)创新性(形成特色,发挥示范引领作用);15个二级指标,60个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1)规范性”为是否问题,实行一票否决。
(四)使用说明本套指标体系为普适性指标,可以涵盖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具体使用时,专家可以适当进行调整;本指标体系当中规范性指标为是否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其他四方面指标,即优质性、实质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依据满足程度进行计分。
作者:汪建华单位:上海市教育评估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