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民族地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范文

民族地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民族地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民族地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

摘要:金融市场体系关系到民族地区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效率。通过对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的考察,发现当前民族地区金融市场体系虽发展迅速,但仍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金融二元结构明显,供需失衡,并面临产业需求不强,金融生态环境不佳、金融活力缺乏、政策成效不足等问题。由此提出构建金融成长良好生态环境、促进产业发展和金融发展良性互动等一系列推动民族地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民族地区;新疆;金融市场

我国民族地区大多处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节点,区域优势明显,面临极大的发展机遇。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民族地区金融市场体系与发达地区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2017年5月,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办公室的《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指出,资金融通能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引导资金支持重点领域、行业、客户,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环节,①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成为民族地区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要素,是聚集社会闲散资金,支持重点领域和行业的重要渠道,具有引导资金配置的重要功能。②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探索民族地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的路径和方式,对于解决民族地区金融供需不协调的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为切入点,从新疆地区金融体系发展现状和特点出发,分析民族地区金融市场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剖析民族地区金融市场体系发展缓慢的成因和制约因素,以寻求推动民族地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的可行路径。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一经提出,自治区党委就召开多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推进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区域的建设。2014年4月,在新疆考察时指出“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把自身的区域性对外开放战略融入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在2014年第二次援疆会议中,更是指出新疆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具体路径,指出新疆要“加强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物流,立足区位优势,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为新疆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指明了方向。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根据中央部署,着力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交通枢纽中心、医疗服务中心、文化科技中心和国家大型煤炭没电煤化工基地、大型油气加工和储备基地、大型风电基地以及国家能源资源路上大通道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建设。③实现这一新的发展规划需要大量的融通资金,因此,加快并完善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

一、当前金融市场体系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改革开放后,在国家金融政策扶持下,民族地区的金融市场体系通过自身努力逐步发展起来的。在国家政策的帮助下,到1996年新疆产生了第一家上市公司———新疆百花村股份有限公司。随后陆续有新疆地区的企业在A股上市,并逐步扩大。根据WIND数据库的统计,至2018年6月末,新疆板块在A股主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53家,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1.5%,总市值约6114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1%,流通市值约4185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1%。新三板挂牌企业91家,占新三板上市企业的0.82%,资产合计438亿元;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597家;且在2015年建立了目前新疆唯一的民间信贷服务机构———巴州库尔勒市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占全国的0.67%。食品、石油、化工、农业种植、建材、能源供应、电气设备等多个行业和领域的企业,通过登录A股、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中心上市以及民间信贷服务机构,成功募集到发展所需资金,逐渐成长为行业和区域的领军企业,促进新疆的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资金优势转化,带动就业和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推动新疆的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但是,深度剖析新疆金融市场体系的发展实际,发现我国民族地区金融市场体系处于“总量相对滞后、增量发展迅速”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金融市场建设发展迅速,但仍与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新疆作为自然资源丰富和区位优势明显的大省,金融体系建设呈现出不错的发展势头,但就全国占比看,仍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A股上市公司数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全国平均约110家),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分别仅占A股总市值和流通市值的1%,新三板上市企业也仅占总数的0.82%,1家的民间信贷机构也仅占全国的0.67%。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597家,但由于建设时间短,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规模小、覆盖能力弱,参与者积极性不高,市场容量有限。①银行金融机构网点454个,但分布主要在地级市,部分乡镇处于空白状况。二是金融体系制约企业的发展。受限于滞后于全国的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步伐,新疆企业较难通过直接融资获取发展所需资金,更多以间接融资为主,但间接融资对企业规模、资金以及严格授信条件的限制和更高的要求,大部分企业融资困难,规模得不到提升,面临发展的障碍;发展受限致使企业成长较为困难,持续进行粗放的经营方式,技术装备落后、人才匮乏、品牌效应不明显,绝大部分企业仍处于一般的制造加工领域,利润薄弱,这又会导致持续的融资困难。三是现代金融与传统金融并存,金融二元结构突出。②新疆地区金融二元结构突出,传统金融与现代金融同时存在,既存在首次公开募集(IPO)、新三板、区域股权交易中心和商业银行融资等方式,又存在极为活跃、根植乡村的民间信贷活动,存在显著的市场封闭和分割现象。需要加大金融市场体系的培育,提供现代化的金融产品和工具。“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新疆产业发展较为迅速,但金融市场体系的建立速度仍落后于市场的需求速度。以保险业为例,在2016年,新疆的保险密度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四是金融发展行政色彩浓厚,持续市场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地区制定多样化的政策支持民族地区的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但受到历史基础、自然环境、发展阶段和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民族地区的人才涌向东部等沿海地区,地区优质项目较少,仍以传统的经济为主,本就薄弱的金融基础发展缓慢,加之政策变化频繁,培育方法以行政为主导,市场化发展的动力和持续性不足。

二、当前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当前,“一带一路”倡议为民族地区金融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民族地区要抓住机遇,发挥关键节点的区位优势,借力“一带一路”五通建设的金融需要,实现金融市场体系发展同样面临许多的问题和挑战,以新疆为例,总结如下:

(一)产业基础薄弱,金融市场缺乏活力证券公司等中介服务机构关注更多是“收益高、风险低”的企业上市和上市企业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大项目,新疆地区的上市公司数量以及具备上市条件的公司数量还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中介服务机构的吸引力不足。加之国家经济处于新常态时期,实行产业转型升级,新疆的不少传统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成为了高危企业群,金融机构布局更趋谨慎,重视程度和资源投入偏低,金融市场缺乏活力。

(二)投资者参与金融市场渠道不畅,缺少有效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要搞活金融市场,需要有畅通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不断为金融市场引入新的增量资金。一般来说,转化为投资的资金来源以下几类:国家税收、私人储蓄、公司储蓄、民间资本、外商投资。转化方式存在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转化和以资本市场为主的直接转化方式。由于新疆地区地广人稀、金融机构布局主要为少数大的地级市,覆盖能力有限,新疆的金融体系并未能有效的聚集社会闲散资金和储蓄转化投资,表明新疆金融市场为企业发展提供融资能力偏弱。

(三)信用体系缺失,社会信用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民族地区一般来说是传统的老、少、边、穷区域,发展相对滞后,民众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市场经济意识,信用观念薄弱,信用道德存在缺失,民众、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难以建立良性的信用互动关系,缺乏对企业、农户信用状况的的评价、监督和惩罚体系,在本就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企业和民众的难以通过银行渠道获取贷款支持,传统亲戚、熟人借贷成为了资金融通的重要方式,降低了企业和民众贷款的积极性,减少了金融体系发展和完善的内在动力。

(四)金融产品本地化不足,金融服务理念欠缺金融机构在全国提供标准化的金融产品,偶尔根据重点支持对象和区域予以调整,针对民族地区企业、城镇居民和农户的特色金融产品供给不足,仍以传统的存贷业务等零售业务为主,金融中介等批发业务严重不足,使用的科技手段缺乏,金融机构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建设滞后,金融服务理念欠缺,企业和居民只能享受到基本的金融服务,无法满足民族地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金融需求及承接“一带一路”倡议重大战略的需要。

(五)政策支持精准化程度不够新疆等民族地区金融发展,需要精准和宽松的金融发育环境,急需加强货币、财政、产业、金融等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协调性和互补性,形成政策合力,加大金融优惠政策的执行和落实力度。政府虽然鼓励金融机构对民族地区涉农、支柱产业、中小企业贷款加大贷款力度的政策出台,但在执行时,金融机构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无法判定,政策落实程度因机构而异,政策支持精准化程度不够,浮于表面。民族地区企业更多是传统型的企业,科技创新性不足,处于价值链分工的低端,难以满足进入金融市场融资的条件,现行的金融市场发审标准和发审制度不利于民族地区的企业进入金融市场,需要政策予以精准支持和不断的培育壮大。

三、民族地区金融市场体系发展缓慢的成因和制约因素

(一)民族地区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较低。民族地区在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扶持下,金融市场体系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层次,但政策扶持和行政主导的特征太明显,金融机构的市场化程度不足,运行效率低。在金融体系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农牧民应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彼此之间理应保持一个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动态均衡状况,做大经济的蛋糕,使各方共同受益。但对民族地区来说,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和农牧民的利益虽有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但仍受到金融机构的忽视,具体表现为金融供给中的“歧视行为”,对中小企业和农牧民的精准支持少,供给不足,造成金融资源使用上的“马太效应”,国有大型企业所获金融体系的支持极大,金融供给存在垄断现象,金融市场体系的运行效率较低。

(二)民族地区金融体系发展缺少市场动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低,传统低端制造业和农牧业是经济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工业经济不发达,大型优质企业少,市场内生的促进金融机构发展的动力不足,金融体系建立和发展主要依靠行政力量推动和政策性的要求。从金融资金的供给看,政府的资金是其主要的来源,在新疆金融机构的存款中,带有政府和事业单位存款占据主要地位,包括国有企业、财政、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等,占比远超储蓄存款,市场化程度较低。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以国有五大行为主。中小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规模常常用来衡量一个地区经济金融活跃程度,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专为中小企业和农村企业和个人服务的中小银行、村镇银行、社区银行发展极为迅速,但在新疆等民族地区,仍以传统的大型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为主,提供金融服务,这也充分反映民族地区民间需求不足,金融发展缺少市场动力。

(三)民族地区金融市场整体供需失衡。由前述分析可推知,民族地区的金融体系的市场化程度不足,竞争程度较低,未能充分发挥金融引导资源配置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许多企业未能获得发展所获资金,意味着金融发展落后于实体经济发展,某种程度上产生了金融抑制效应。在信贷资源的分配上,金融企业也会向发达地区倾斜,民族地区所获资源较少,甚至为了规避信贷风险,调用民族地区的信贷资源用于支持其他地区的情形也偶有发生,农牧业等民族地区的基础产生所获的金融支持仍有限,加之金融机构嫌贫爱富的天性,致使很多成熟企业如非必要也不愿意在民族地区建立分公司,将业务延伸至民族地区,民族地区金融市场供需总体失衡。

四、加强民族地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带一路”倡议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战略机遇,民族地区都已制定详细的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举措,一大批的重点项目逐渐铺开,产业逐渐聚集,迫切需要金融支持。民族地区的金融体系需要响应中央关于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支持,分析研判民族地区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区位优势和发展前景,结合自身的网点布局情况,优化对民族地区金融支持的策略,发挥金融市场体系对民族地区增长的促进作用。

(一)构建良好的金融市场体系发展环境加快建设民族地区的金融机构体系,需要一个良好的金融体系发展环境。建立民族地区的金融市场环境,需要健全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自由的市场出入机制和公正、高效的监督约束机制等,实现经济和金融之间信息流、资金流的畅通运行,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向高质量增长转变。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增强全社会信用意识,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为金融市场体系发展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关键要素。根据信用信息收集与共享、信用信息使用、评级机构、监督管理等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采用诚信教育、商业运作、特许经营、专业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快建设民族地区的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要持续广泛开展各类诚信主题教育活动,阐明信用信息在企业和个人融资方面的重要参考意义,扩大信用信息在金融机构的使用范围,给予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和个人利率打折等优惠政策,产生示范效应,增强全社会的信用观念,提升企业和个人对信用的认识,为金融机构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二是政策扶持,完善金融组织体系,为金融机构体系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金融组织体系是否完善是一个地区金融市场体系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其会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筹资能力和投融资效率。当前,民族地区的金融组织机构体系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资金融通等需求刺激下,应适当放宽中小金融机构成立的条件,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全国性的金融机构来民族地区进行网点建设,设立分支机构,为金融机构市场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是做大做强担保机构,为金融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担保机构的担保安排是企业增信的措施之一,能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应采用多渠道、多策略,宣传“一带一路”给民族地区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并实行一系列的资金扶持、优惠政策、公私共建等发展形式,吸引和鼓励具有资金实力的民间和社会资本进入担保领域。同时,由民族地区省级政府机构牵头成立具有较大规模和实力的省一级再担保机构,完善担保机构建设,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强政策协调,高效促进产业发展,产生金融支持的强劲需求民族地区都制定了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举措,在落实的过程中,可加大财政、产业和金融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财政、产业和金融政策的相互配合和补充,形成政策合力,来支持和促进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各级政府牵头组织定期或不定召开财政、金融、产业等政府主管部门参加的政策协调会议,反馈产业扶植政策的落实情况,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促进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解决政策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现场能解决的现场予以解决,现场不能解决则指派专门的牵头执行和配合部门,确定完成时限,确保政策的快速执行和落实。通过产业的发展,产生对金融支持的强劲需求,吸引域外和省外的金融机构落户新疆,资金流入新疆,扩大新疆金融机构和资金总量。

(三)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高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效率在加大对产业发展支持力度的基础上,政府可定期组织相关优势产业或重点项目融资洽谈会,加强金融机构与企业的沟通了解,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加强企业、政府项目主管机构、金融机构三者之间的沟通协调,彼此了解对方需求,注重金融机构的授信条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在立项时予以支持,保证项目审批与建设融资需求保持一致,为金融机构支持重点项目创造条件。金融机构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创造精准的支持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线。如在新疆地区,可鼓励产业园区或同一行业的企业打包进行团体贷款,彼此间的项目进行交叉抵押,付连带责任,弥补单个企业自有实力不足的缺陷,减少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①。根据民族地区特点,推出商户贷、仓单、订单抵押贷款等多种贷款产品,满足民族地区多样化的信贷需求。同时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掌握融资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和还款能力,为金融对实体的可持续支持提供支撑,全方位提升金融体系支持企业发展的效率,增加金融机构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

(四)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引领作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建设新疆等民族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需求大、收益低、风险大,商业性金融机构介入较为审慎,而政策性金融机构由于其注重长期投资、资金成本更低的引领性和长期性优势,能很好的满足此类建设的资金需要,率先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薄弱环节②。并为商业性金融机构的进入创造良好的条件。开发性金融率先介入后,可通过银团贷款、委托贷款、投贷联动等方式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支持基础设施领域,提升金融市场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能力。

(五)加大吸引和培养金融人才力度长期以来,民族地区的人才流失严重。民族地区的金融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因而新疆等民族地区需要制定详细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给予不同层次的金融人才以相匹配的奖励和优惠政策,对稀缺的特殊金融人才,可采取一事一议的策略,在落户、买房等方面给予优惠,可以协助解决配偶工作。加大对高等院校的资金、政策支持力度,发挥高等院校的平台优势,吸引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加入,扩大学术影响力,提升生源质量。优化在职金融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和工作待遇,鼓励在职工作人员深造,加强对民族地区在职工作人员的培训。

作者:田益豪 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