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等学校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伴随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高校教育的生均成本也在逐步提高,加之国家财力之限,只能为少数人提供受高等教育机会,同时高校自身发展也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并且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衡,因此构建合理的高校教育成本分担机制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研究高校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在促进高校教育机会平等、推进高校综合发展与提高教育资源分布的合理性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成本分担现状
高等教育学校成本是指高校按照一定的教育服务标准在一定时期内因进行教育活动所耗费教育资源的价值。高等教育成本按支付主体来分类可以分为学校主体与个人主体。高校成本更偏向于学校这个大的整体,包括教育和管理费用,学校使用的土地费用,教学用固定资产等与学校整体相关的费用。高等教育个人成本是指受教育者的家庭及个人为其接受高等教育而支付的各项费用之和,也称私人成本,偏向于学生自己这个个体,包括学费,注册费及书费等私人费用。我国普通髙等学校教育经费来源主要包括国家财政拨款、学费杂费收入、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用于教育的经费、社会捐赠经费、其他收入五部分。一直以来我国高校的教育经费以“财政拨款”和“学费”为主要来源,尚未形成教育经费多元化的格局。由图1可以看出高校教育经费来源的最主要部分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其次为学费和杂费,二者占比之和大约为74%,剩下的26%由其他三种来源进行分担。
(一)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现状分析。1.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呈上升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GDP逐年升高,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总体上也呈上升趋势,2011~2016年平均占比约为4.35%,2016年更是达到了5.2%的高水平。可以看出,国家财政教育经费拨款力度大大提升,政府分担高校教育成本的能力也不断提高。2.全国经费执行情况较平稳。从2011~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见图3)可以看出国家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波动幅度都不大,表明全国经费执行情况较为平稳,从6年平均数来看,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约为22.07%,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约为15.34%,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约为4.18%。3.教育投入力度逐年增大。近年来我国教育投入力度增长幅度相当大。从2011年到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增长了62.9%,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了68.9%,全国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增长了64.8%。教育投入力度的增大侧面反映了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
(二)我国个人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现状分析。个人分担部分主要为学费、杂费以及生活费。就学费而言,由图4可知,从1997年开始高等教育学费开始不断攀升,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生均学费基本稳定在4810元左右。
(三)社会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现状分析。在我国,高校接受社会捐赠的数额是非常小的,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差甚远。图7是2015年美国高校接受社会捐赠排名前十所接受捐赠的基金规模,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学接受了高达359亿美元的社会捐赠,而即使是排名第十的圣母大学也获得了80亿美元的社会捐赠基金。相比之下,我国高校所能获得的社会捐赠少之又少,美国的情况令人望尘莫及。2016年清华大学创大学捐赠的历史新高,接受来自社会的5亿元人民币捐赠,然而与美国的80亿美元相比,5亿元显得微不足道。历史数据表明,我国高校接受社会捐赠的收入占教育经费收入总额的比例一直在2%左右波动,而美国哈佛大学社会捐赠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却高达三分之二,二者差距巨大。
二、高校教育成本分担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成本分担结构不完备。我国高等教育成本以个人和国家分担为主,社会捐赠及其他教育经费占比过低,教育成本分担结构不完备,一方面加大了国家和受教育者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其他社会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2010~2014年我国教育经费构成情况见表2。从2014年数据来看,我国教育经费以国家公共教育经费为主,占比达到了82%,个人缴纳的学杂费占15%,其他教育经费不足3%,高校与社会所分担的份额几乎占不到1%,少之又少。如此一来,国家财政压力不断加大,受教育者经济压力更是难以缓解,相比之下,社会及高校贡献力度则过低。
(二)财政法律法规不健全。关于高校教育成本分担的参与主体与参与力度,目前我国法律法规都没有具体的规定与说明,社会并没有形成鼓励全民参与高校建设的浪潮,同时没有制定足够吸引企业家的优惠政策使其热衷于参与高校教育事业的建设。
(三)不同层次高校教育经费来源差异性较大。我国现行财政拨款方式不尽完善,在我国,一所大学的学生数量是获得财政综合定额拨款的决定性因素,学生规模越大,获得的经费就越多,这种拨款方式直接导致某些大学为获得充足的教育经费而进行盲目扩张。与此同时,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行“重点投入”、“重点发展”的教育发展战略,对于985、211或“双一流”类的重点院校,财政拨款力度相当大,然而,对于普通高校尤其是综合能力较弱的高校而言,其获得财政拨款的难度却非常大,与此同时他们获得非财政性教育经费的能力也十分有限,因此其生存与发展也渐渐陷入困境。
三、高校教育成本分担体系的重构
合理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体系需要各方分担主体积极参与,根据高等教育分担理论,政府、学校、个人与社会都应该是高校教育成本分担的主体。各个分担主体之间相互补充,缺一不可。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应以政府拨款为主,不仅国家需加大拨款力度,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应大力支持高等教育发展。德国政府拨款约占大学经费的75%;法国中央政府的教育投入占65%,地方政府占22%,二者合计达到87%。丹麦、芬兰、挪威、瑞典、葡萄牙和希腊等国家对全日制大学生基本实行不收费政策。关于个人分担部分,高校学费定价不应过高,应考虑家庭收入水平。美国公立高校学费占经常性成本的比例为18%。新加坡公立高校学费占经常性成本的比例为20%,香港为18%,澳大利亚为20%,印度为18%,印度尼西亚为11%。日本供养1名大学生的支出占中等家庭收入的15%左右;澳大利亚规定,高等学校学费为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的10%左右。借鉴境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笔者认为我国的高校教育成本分担体系中,政府应分担60%,学校分担10%,个人分担10%,社会分担20%为宜。
四、完善高校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关于政府分担部分。1.提高国家经济水平。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存在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高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国家无法拨付大量巨额款项到各大高校以分担高校教育成本。因此,最根本的解决途径就是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教育财政性投入占高等教育总投入的比重,充分发挥政府对高等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为高校拨付更多的资金以支持其发展。2.给予经济落后地区更多资金倾斜。经济落后地区高等院校的师资、设备、物质、技术等都落后于发达地区,生均教育成本远远低于发达地区。因此,国家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促进各地区教育水平的均衡发展,通过建立有效的补偿机制,使优惠政策与资金向落后地区的受教育者倾斜,推进贫困地区的高校建设,改善其教学条件,从而吸引更多有志青年加入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建设中。
(二)关于个人分担部分。1.对高校学费进行差别定价。按照“能力支付原则”对高校学生进行差别定价,应考虑地域、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从而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尤其是对来自西部偏远地区、农村地区及贫困家庭的学生,根据学生具体家庭收入状况适当减免部分学费,将学费标准控制在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同时高校应组织高等教育受益者各方对学费定价标准进行商议与民主决策,根据各院系各专业的特点确定其各自的收费标准。2.完善学生资助体系。政府一是应加大对学生贷款基金的投入。在保证中央财政拨款的同时,提高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把政府投入资金扶持本地生源与地方发展结合起来。二是从政策上鼓励更多金融机构参与到学生贷款项目中,吸引大量社会资本,将民间闲散资金吸纳到教育事业中;同时,高校应通设置奖学金、助学金、特殊困难补贴等来缓解家庭缴费压力,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进一步扩大学生的奖助学金种类,提高奖学金的数额。
(三)关于高校分担部分。1.提升高校综合发展的能力。高校应从各方面提升其综合能力,尤其是提高其获得科研经费的能力。高校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出一批极具实力的科研队伍。要面向社会发展需要优化专业设置,提高办学特色,从而吸引更多企业联合校方进行“校企联合办学”,从而筹措大量高校建设资金,分担高校教育成本。2.优化高校资源配置。提高高校对有限经费的使用效率,充分利用各项现有资源。减少对自有资产的需要,通过设置多级审批制度,减少重复购置资产的现象,并及时处置闲置资产,避免对教育经费的浪费。我国高校还应将年度财务支出的详细情况公之于众,增加财务透明度。政府和社会也应行使监督者权力,积极监督和评价学校的资金使用状况,根据资金使用率决定是否增加后续投入。高校在优化资金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还应努力革新办学理念和办学机制,健全大学制度,为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四)关于其他分担部分。1.加强捐集资制度。我国的捐赠收入在高等教育经费来源中的比例很低。为丰富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我国必须鼓励建立捐集资制度,扩大高校的社会捐赠收入,提高社会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比例。通过建设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对高校的捐赠意识,借助非营利性基金组织拓宽捐赠渠道,建立全社会高等教育激励机制鼓励各方进行慷慨捐赠。2.政策上支持企业参与高校建设。目前我国关于高校教育成本分担的政策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对积极参与高校建设的企业进行适当的奖励,无法吸引更多的社会办学资本。国家应大力支持“校企联合”,对积极参与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纳税优惠,并大力宣传该企业,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从而使其能更大力度地投入高校教育成本分担上。
作者:吴永立;张天义;李彦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