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探究语文实践活动的拓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宁夏教育》2017年第z1期
摘要:语文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实践活动应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语文课要立足课本,放眼课外,放眼社会,树立大语文观,在社会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将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不断拓宽学生的思路。
关键词:实践活动;拓展思维;趣激;扩展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也呈现多样性,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语文教育的特点一是人文性,二是实践性,三是民族性。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拓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跃起来,给他们实践的空间和机会,培养其实践能力,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回归生活。
一、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实践,拓展思维
语文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实践活动应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小学语文教材收集了大量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脉络清晰的参观记事文和言简意賅的说明文。这些优美的文章给学生提供了活动的空间。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口、动脑,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可以创设相应情境,让学生参与解说、调节、辩论、观察、写作、推销等实践活动。如学习《新型玻璃》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吸音玻璃这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我这样创设情境:假如你是新型玻璃厂的推销员,你如何推销这几种新型玻璃,又怎样介绍这几种产品呢?然后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产品进行推销,模仿推销员的口吻开展推销活动。此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高涨。教师适时进行指导,使学生根据所表达的内容适度地加以运用,增强表达的效果。这样的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激活了学生的创造力,同时还拓展了课外知识。
二、课堂上以画引趣,激发想象
语文实践活动具有情趣性,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入的教材大多叙述生动、描写形象,教师稍加引导,学生便可以在读中感悟、读中人境,根据课文的语言文字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见其人、闻其声、睹其物、临其境。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学生们通过阅读,在读中感悟,读中入境,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异,静中有声,动中有静,黑暗中有光亮。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海底世界的动物、植物通过自己的想象阃下来,加深了对课文所描述的物产和景色的理解。教师让学生完成画后贴在黑板上让大家评赏,并及时鼓励、表扬,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感受成功的快乐,从而乐于动手、勤于思考。又如教学《五彩池》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边读文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通过图形和色彩再现课文所描写的形象和意境。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动手両一両不同形状的水池,加上不同的色彩,从而理解池水颜色变化的原因。画画的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绘画欲望,而且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小学课本中选入的古诗文以描写景物的诗文为多。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音韵和谐,既可以陶冶情操,又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如《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画诗,作者不仅描绘了画中的景物,还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创造了比両境更美的诗境。又如《江南春》描绘了千里江南的春色,江南的春天既有春和景明,又有烟雨迷蒙。这些诗文给学生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天地,学生在反复诵读、合作学习的前提下理解诗句,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两首诗描绘的都是春天的景色,但各有特色,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把诗中所描绘的景借助丰富的想象力用多彩的笔画下来。完成画作后,我又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景物讲给大家听,并鼓励学生说得丰富、形象。这样通过画景引趣,又通过作画,激活了学生的创造力,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字、想象、图画结合起来,讲得绘声绘色,把春天的绿树、红花、傍水的村庄、黄莺、鸭子描述得活灵活现。
三、课堂上拓展视野,展示自我
语文课要立足课本,放眼课外,放眼社会,树立大语文观,在社会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使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开阔学生的思路,让他们的思维自由驰骋。教学《颐和园》一课时可以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查阅有关颐和园的历史和景观方面的资料,并自己设计导游路线图和解说词,利用一节课来交流展示自己的成果,当小导游员,介绍自己喜欢的景点。这样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产生动手的欲望,把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通过导游员的身份来展示自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产生了求知的兴趣,便会乐此不疲地自主学习。《铁罐和陶罐》这篇童话有较强的故事性和形象性,适合分角色表演,而儿童天性活泼好动,有很强的想象力和表演欲。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表演。学生抓住铁罐和陶罐的特点进行表演,神态、动作、语言都突出了事物的特点。他们丰富的想象把铁罐、陶罐人物化了,尤其是学生的动作、语言表演得惟妙惟肖。通过表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展示自我。这个表现过程需要学生整合信息、精心设计、思维探索,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课本选文文质兼美,活动丰富多彩,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在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认真学习的态度,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语文实践活动是课内语文学习的拓展,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修订版小学语文第八册课本中,有的文章课后安排了实践活动——写、说、动手制作。如学了《猫》一课后,让学生观察一个小动物,写一篇观察日记,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学了《长城》一课后,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有关长城的故事或传说讲给别人听,学生可以灵活选择,可以请教他人、查阅资料等。又如积累运用中的实践活动办手抄报,这项活动可以一人自办,也可以多人合办,稿件的来源灵活多样,可以自己写,可以摘抄,也可以查阅其他资料。所配图画形式多样,可以是自画的,也可以是剪贴的。办好后贴在教室的板报栏里供大家观赏,并推选最佳小报。这样的开放观念逐步培养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因为教室的一扇门而把学生与世界隔绝开来。”这句话阐释了语文教学的真谙——语文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使学生树立“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的大语文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自由、愉悦、和谐的实践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享受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陈玉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Z].
[3]潘庆玉.语文教育发展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滑治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