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基于人才培养的学校体育考核模式探讨范文

基于人才培养的学校体育考核模式探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基于人才培养的学校体育考核模式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基于人才培养的学校体育考核模式探讨

摘要:学校体育考核模式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变更,建立全新学校体育理念,由原来的注重学习能力培养转向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逐渐降低以掌握多少“知识”为主的输入式考核模式权重,增加以应用多少“知识”为主的输出考核模式权重。

关键词:人才培养学校体育考核模式

一、学校体育现状

(一)学校体育功能发挥不尽人意学校体育,无论是从“体音美”课程层面展示出的体育育体功能,还是从“德智体”教育维度的体育育人功能说起,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不容小觑。虽然国家整体经济水平有很大的提高,有关学校体育的各方面资源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但总是感觉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或者说未达到应有的效果。比如《人民日报》提及的报道,近日,杭州一所小学召开了运动会开幕式,不料1个小时内大约晕倒了20人,让人大跌眼镜。青少年体质堪忧的话题,在网络上已成为热点,搜索百度,相关文章达37万多篇。全国人大代表、特级教师吴正宪近日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青少年体质连续25年下降,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全面下滑。近几年世界男性平均身高排名中,中国男性排名32位,落在日韩后面,7岁到17岁的中国男孩平均身高更是比日本同龄男孩矮2.54厘米。中国青少年体质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还有一些学校体育给人的感觉:有很多人都认为长时间进行体育训练的人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学校的体育课也不过是为了让学生“放松”“玩耍”的一个科目而已,有些学校的领导这样认为,家长也这样认为,甚至一些体育教师也把体育课狭隘地理解为:传授运动技术、锻炼学生体质,而忽视了体育另一项功能,即强大的育人功能。这两个事实充分说明了学校体育现状和教学效果是不尽人意,令人难以满意的。

(二)学校体育理念落后于社会发展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动手能力或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但目前的高职人才培养的考核还停留在“知识就是力量”的层次,也就是说,考核仍然以掌握多少“知识”,或者拥有了多少“知识”作为依据和标准。殊不知,“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来源于英国作家培根,在他的《MeditationsSacrae》(《沉思录》)的片段中却留下了这句话,它的拉丁文是:‘ipsascientiaprotestasest’(‘知识就是力量’)。但我们要看看培根是生活在什么时代,弗兰西斯•培根,第一代圣阿尔本子爵(FrancisBacon,1stViscountStAl-ban,1561年1月22日~1626年4月9日),著名英国哲学家、政治家、科学家、法学家、演说家和散文作家,是古典经验论的始祖。大约是生活在我国明朝后期(1369年~1644年)阶段。在那个“知识”匮乏的时代,不是人人可以随便获得“知识”的,那自然谁拥有了“知识”,谁必然拥有了“力量”。再回头看我们现在,随着大中小学校的规模化建设与发展,科学技术的快速迭代与进步,每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以百万级计,拥有“知识”者爆发式增加,数不胜数。还有电视、电脑、手机等等现代资讯获取方式多种多样,层出不穷,使得“知识”获取轻而易举,非常便利,“知识”不再昂贵,亦即不再稀缺,也就没有多大的“力量”了。到今天不是“知识”不再产生“力量”了,而是大家都有了,不再稀缺了,这个“知识就是力量”的层次不合时宜了,需要在此基础上再上升一个层次,用“知识”来创造是下一个层次的主要标准,也即,要设计一个输出(创造)模式,让学生来创造一切。以前是“输入”教学模式为主,今后要以“输出”创造模式为主。学校体育当然也不例外,无论在“三基”“体质健康”或“运动竞技”上,仍旧依据“知识”获取来考评一个学生的体育分数。一种现在储存上,学好方法,到用的时候就可以拿出来用的思维方式,仍然停留在储存、记忆的考核层面上,典型的输入考核模式,而非时代进步要求的输出评价模式。时代已经进入到不是拥有“知识”即可,而是能用“知识”来创造什么的新阶段。整体学校体育理念滞后于社会发展。

(三)学校体育考核模式陈旧落伍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快速高效地培养成合格的“人”和“才”,正如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校训:“‘崇德尚能’的校训含义为:崇德树人,尚能育才。崇德树人就是要求德教为先,修身为本,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尚能育才就是要以能力为本位,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教会学生学会做事。德为人才之基,能为人才之本。”但回头看学校体育考核模式,不论是“早晚锻炼”“体育课”“体质健康”,都是单项技术考核或身体素质为主的考核,不能准确反映学生体育能力,掌握技术技能和提高身体素质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应用或者创造,学校应该提供的是满足学生体育能力展示的机制和场所。一年一次或两次的“田径运动会”虽好,但参与人数和比赛天数少之又少,根本起不到全体学生参与竞技的作用。仔细分析目前学校体育的教学和考核,大抵可以归纳为几点:以培养学习能力为中心的课程目的、以掌握三基为重点的课程目标、以标准化为形式的考核模式、以注重知识输入为特点的教学形式、以工业化思维为基础的教学原则、以追求事物确定性为准则的特性、以注重模仿练习为主教学权重,这些不是不对或者不好,是落后时展,是不能产生高效率的教学理念和考核原则。

二、最少必要知识教学与训练

(一)精练性理论知识教学完成任何一件事情,不仅仅是靠一种能力或素质就可以达到的。比如参加一场篮球比赛,需要多种知识共同参与作用,发挥出最佳的篮球比赛能力。如果仔细列出会涉及多门体育专业课和基础课程,比如,《篮球》《田径》《运动力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体育统计学》《运动保健学》等等。这么多课程不可能全部去学习,此时就需要教师按照不同级别的比赛列出最少必要知识,也就是学生要完成一场不同级别的篮球比赛必须掌握的知识。例如,篮球最少必要知识是提高命中率,一切知识、技术、技能、战术、战略都以提高投篮命中率为准则。一个技术动作无论花哨还是简单,评价标准就是是否能命中篮筐,唯有得分才是战胜对手的法宝。学生了解了篮球的最少必要知识是提高命中率后,就会明白其他任何训练方法都是一种手段,而非训练目的,在训练时就会有清晰的目标感和清楚练习的意义,更能集中注意力,快速有效提高训练效果和成绩。

(二)专门性身体素质训练任何一个人的身体素质训练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四个方面。虽在不同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方面都有差别,但只是组合的权重不一。比如同样是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四个方面,篮球和足球的组合权重就不一样,虽同样是带球运动,但在力量和灵敏权重一致思维情况下,篮球更强调速度耐力,足球更注重耐力速度。篮球速度不占优,足球却可以靠速度占优,篮球是手持球,必须与下肢速度配合一致,所以速度不是最优选择。相反足球是脚运球,奔跑速度发挥时,下肢运动和足球控制是一致的,所以速度是占优的。搞清楚篮球专项身体素质的最少必要知识,那么在训练中就会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三)系统化技术技能训练系统化就是一个项目的最简单闭环的全部,对最基础的或最必要的技术技能进行训练,保证完成某项比赛的最少必要技能。比如篮球的运球、投篮、传球三个核心要素,其他技术技能都是围绕这三个要素扩展和延伸。在对每一个专项上教师总结出最少必要技能,进行基础性训练,保证每个专项比赛所需技能条件。训练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学生实战提高技术技能保障。

三、创造能力培养的学校体育考核模式

采用多样化选择专项竞技。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师资力量、场馆设施等,列出可供学生选择的各个专项。比如,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田径各项等等。每学期每月各项比赛一次,排出竞赛名次,一个学期进行四次排名组合,再列出学期总名次。每年还有一个总名次,依此类推,列出离开学校前总名次。就是要通过竞技来促进体育各方面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变更考核模式来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摒弃过去旧式火车运行模式,由车头带动车厢的行进模式,换成高铁运行模式,使整个组成部分全部参与前行,一起往前跑,车头不只起到把握方向的作用,还要自身也能加速,有动力。不能依照过去考核篮球的方式,学投篮,只考投篮,学运球,只考运球,从未把学到的各种理论知识、技能和身体素质在篮球比赛中得以展示。每个专项的理论知识、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训练可以是在一个教师一门课程中进行,也可以是三个老师三门课程的组合,总之,只在专项竞技中来测定或检验这三项任务的结合能力。重点在于创新考核模式,真正让学生在对抗中迸发出创新能力,面对面对抗或者是通过竞技化定位自己。在理论测试中排名第一,在身体素质测试中排名第一,在技术技能测试中排名第一,并不能确定在竞技中排名第一。拥有各项技能是基础条件,还要有把各项技能运动到最佳的状态,这就需要一个竞技平台,这个平台就是每月、每学期、每年、每个毕业生要进行的各期竞技比赛。改革过去三列火车各跑各,理论知识是一列、身体素质是一列、技术技能是一列,相互从不交叉,各自快速跑。而如今是高铁式前行,车头是竞技比赛,理论知识、技术技能、身体素质分别是三个车厢,一起跑会更快。

四、结束语

人才培养,就是适应时展的“人”和“才”的培养,“人”和“才”衡量标准和尺度不是固定不变恒定一致的,需要紧跟时展,以前拥有“知识”就是人才。而如今是拥有“创造”才是人才,同理,以前学校体育就是为了摘掉侮辱性“东亚病夫”帽子,以拯救羸弱身体,强健体魄的功能为主要目的,提出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体育发展目标,也是对学校体育的基本要求。而如今为了提高身体素质、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专门针对性考核身体素质、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模式,直截了当考核显然不能适应时代进步,需要一个更高维度或层次的考核来引领,这就是全面竞技比赛的考核评价导向。以前是学习体育锻炼身体,现在是通过竞技强身健体,同样可以践行提出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体育发展目标。通过具有创新性高铁式的同步提升进步发展模式———竞技比赛模式,发展学校体育目标。只有比赛才会迸发出创新的灵感,才会有创造力涌现,才会培养出适应时展的人才。摒弃过去以“输入知识”为主的考核模式,设立以“输出创造”为主的考核模式,才是更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国娃个头为啥矮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4-4(11).

[2]原晓玲.高校公共体育课的育人功能研究[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2014.

[3]《学习时报》,2007.3.12.

作者:张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