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语境在英美文学翻译的功能及运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在英美文学翻译过程当中,语境的作用不可忽视,这些年来,随着人们对于翻译工作的重视,语境的功能及运用,已经得到了深入的探索,而关于文学作品的翻译研究,尚需要持续深入钻研下去,要求翻译者逐步深化对于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理解,特别是明确语境的内涵、功能,并以功能为出发点做出运用的综合探索,这些也是文章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
在世界经济与文化一体化进程中,我们国家的许多种文献被翻译介绍到国外,与此同时外国的文学作品也通过翻译的途径为我国读者所熟知。在这种时代环境大背景之下,文学翻译的作用正日益凸显,而翻译者自身也越来越注意到语境对于翻译过程的巨大促进作用,这就像英国学者皮特•纽马克所讲:“语境是全部翻译活动的第一法规”,因为英美文学翻译工作的完善,对于语境功能及运用的探索也将日益科学。
1对语境的基本认知
随着外国文学理论的持续向前发展,人们能够逐步意识到语境的内涵,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下述两种形式表现出来,其一是对于语言理解产生关键作用的环境,亦即与作品有关的背景知识,按照内容还可以再划分为微观的和宏观的两类,微观的指作品里面人物在进行语言交流等活动时所处的语言环境,它和人物的形象、性格等有比较密切的关联,而宏观的则是强调全部文学作品及其时代环境等。其二,笔者认为语境还包括一种认知环境,也就是在此认知环境之下,语言交流各方均可以充分理解场景下的内容,是基于交流主体视角对客观世界的感受。
2英美文学翻译中语境的功能
只有对英语文学翻译中语境的功能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它的作用,促进文学翻译质量水平的提升。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语境的功能往往体现于下述几个方面。
2.1限制作用各交流主体在进行信息传递与信息交流时,都需要用相关语境作为参照,并基于特定语境完成交流任务。也就是说,从某种程度上讲,语境对于语言会起到一定限制作用,不管在语言方式选择方面,或者在语言词汇应用方面,都无法避开语境的限制及影响。据此可以认为:只有把语境所具有的限制作用合理应用起来,才能避免文学翻译中存在的歧义问题,防止语法歧义与词汇歧义对翻译效果造成的影响。举例来说,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说过:“Somechicken,someneck”的句子,如果不考虑语境限制作用,只依字面进行理解,则此句为:“一些小鸡,一些脖子”,目标语言使用者是无从理解其准确含义的。所以如果想要弄清本句的意思,便应当充分结合当时语境的限制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希特勒曾表示:要使英国在三个星期的时间里,如同小鸡被扭断脖子一样毁灭掉。丘吉尔所说的“Somechicken,someneck”这句话,是以模仿的语气回击希特勒,表示英国是难以战胜的小鸡,不能被毁灭的脖子!
2.2解释作用在英美文学翻译过程中,语境不但拥有限制作用,同时还具有解释作用,也就是说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之下,能够让语句形式同某种意义产生相互关联,即使在只说出一部分的情况下,另一部分的弦外之音也可以通过语境被感知到,这是符合文学作品的言近旨远规律的。我国很多文学作品都具有这一特点,而英美优秀文学作品在这方面也不遑多让,都避免了语言直白浅露的问题,但无形之中也给翻译工作增加了难度。比如如下例句:“Heishardworking,Hewasnotalwaysso”,在本句之中,未曾明确提供表示时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等词汇,然而“was”及“is”一类词却用语法展现出时间效果,充分说明了语境在解释方面的极强能量。
2.3补充作用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语境还可以起到补充作用,也就是将语句里面的省略或者空白之处填补清楚。无论是作品之中的口语还是书面语,都会出现一些或有意或无意的省略形式,这些省略形式,如果不脱离原来的语言环境,不会对沟通和交流产生影响,但是如果翻译不当,则会让读者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因此需要特别强调语境所起到的补充作用。比如下面的句子:“ItwasFridayandsoontheywouldgoshop-ping”,如将其译为:“今天是星期五,她们要去买东西了”,因为缺少了语境解释功能,容易使人发生疑问“星期五和买东西之间有什么联系?”若是在翻译时说明在星期五发工资之后,她们要去买东西了,便不再令人难以理解。这种联系上下文的翻译,让语境的补充功能得到呈现,保证了信息的合理性,让中文读者明白英国发工资的时间一般在星期五。
3语境在英美文学翻译中的运用策略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它受到文化元素的制约与影响,同时也表达着文化元素的内容,特别是在文学作品之中,语言更是深入到文化之中,深层次表达出了语言的历史与社会特色,让语言环境下的价值取向及思维方式等得到具体展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在面向英美文学作品翻译时,译者既需要忠实于原文,亦应多考虑文化语境的内涵,从而使翻译更加纯熟。
3.1习语视域下的语境运用习语属于语言文化的重要构建部分,它通常被应用到文学作品的范畴以内,译者如果利用直译的办法让作品里面的习语被翻译出来,极容易让读者产生无从理解之感。因此,在做文学翻译工作时,应当确保习语中展现出相关语境,用于对习语的本质意义起提示作用,以免造成不解、曲解与误解。比如在译著《傲慢与偏见》一书时,里面涉及到如下句子:“Youaredancingthegirlwhoishandsome”,andlookingattheother.“Excellent!Sheisthemostbeau-tifulcreature,sheisthemostcharmfulgirlIhaveneverseen...”这段文字来源于威廉爵士所举办的舞会,是达西与彬格莱之间的对话,这段对话里有一些习用的限定词,如themostbeautifulcreature便是一个显著的例子,里面的creature一词,熟悉英语者可以明确其为“生物”或“动物”的意思,可若是直接将其译为“最美丽的生物”,又似乎过于生硬了,所以在翻译时需要谋求习语视域下的语境运用,在汉语文化里面找到和表达女性美丽相对应的名词,将其译为“尤物”比较恰当。此外,像对话后面又提到了theonlyhandsomegirl/oneofhersisters一类的限定词相沿成习的应用,它们对于弄清人物关系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可以从中了解到彬格莱先生的随和个性,达西先生的傲慢性情等。
3.2历史视域下的语境运用在进行英美文学作品翻译时,还经常会遇到和历史知识以及历史人物有关的内容,如果译者想要忠实还原这些内容,便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历史语境的特殊性,比如《威尼斯商人》中,有句:“borrowingfromShylockstopaytheirdebts.”,其中“Shylock”一词是翻译全句的特殊元素,在英语语境下,“Shy-lock”是一个典型的放高利贷者,翻译时应将历史人物语境结合进来,将其翻为放高利贷者为妥,而不是无感情地音译为“夏洛克”,很明显,前者要比后者更能体现原文的韵味与精髓。
3.3宗教视域下的语境运用在世界文化范围内,宗教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元素,在进行文学翻译工作时,也时常会遇到宗教翻译的问题,东西方主流宗教信仰不同,西方通常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而中国以儒教、佛教居多,二者在宗教信仰方面的不同,使得文学翻译难度增加,语境是必然考虑的因素。比如下面的句子:“Ishall‘returntoFather’inanafterlifethatisbeyonddescrip-tion.”在这段话里面,“anafterlife”是很值得翻译者斟酌的,有译者将这句话译为“我相信我将于来世回归圣父”,这样的译法便没有考虑到东西文对于“anafterlife”一词理解的差异:基督教是不信来世的,它认为人去世后,灵魂或者上天堂,或者下地狱,所以该词强调的是人死后的时间,而不是中国佛教所认为的来世,所以需要把“来世”改成“我去世后的那段时间”为妥。
3.4文学视域下的语境运用在进行英美文学翻译时,毫无疑问,正确的逻辑思维是基础,可是因为东西方逻辑思维存在较大差别,所以翻译者在进行英美文学翻译工作时,需要进行文学思维上的适当调整。比如下面这段话:比如华兹华斯有诗作:“thatnightwhenwemeet”的意象,很显然和中国人含蓄的思维方式是并不相同的,如果译者能够将其直接对照于中国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去掉了直白的意象,而增添了“巴山夜雨”的意境,虽然是对原诗的改动,但改动得比较合理,比较符合汉语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便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做法,它充分表现了原作者离乡在外时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原诗与译文看似疏离,实际上却在情感上有更加紧密的对应关系,可以说是译者充分考虑到了文学语境之后的理想做法。
4结语
语境的各项功能存在相互联系的可能性,在英美文学翻译过程中,有些时候需要将单独一种功能的作用发挥出来,而有些时候则应当将几种功能合并使用,若是想达到翻译既忠实且完整的目标,译者便不能孤立地对原文信息给予处理,转而将目光着眼点放在对语境作用的充分认知上,使语境各项功能帮助全面、真实地还原作品文化意蕴,产生更趋于完美的译作。
参考文献
〔1〕曾帆.语境滤补视角下英美文学翻译研究———以LeavingTime节选为例〔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07):24-25.
〔2〕杨君.外国文学作品中的翻译语境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06):29-30.
〔3〕李畅.语境在文学翻译中的功能〔J〕.河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67-68.
〔4〕代晓光.试论情境语境的隐性功能在文学翻译中的显性作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07):73-75.
〔5〕张华园;张焱.文学翻译中语境的功能及作用浅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4):29-30.
作者:林梅 单位: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