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特征调查范文

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特征调查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特征调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特征调查

《宁波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

摘要: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因此,调查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特征,对民办高校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问卷调查发现,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主要心理危机源是人际关系压力,最常用的应对方式是以退避等消极方式为主。民办高校需要加强大学生应对心理危机能力的培养,提升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思想政治工作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民办高校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创新工作方法和载体。当前形势下,95后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较80后、90后大学生出现了新的变化,媒体公开报道的恶性心理危机事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民办高校管理者在制定工作策略时应该按照总书记的部署,依据民办高校大学生出现的新变化和新特征,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通过问卷测量的方式,调查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情况,分析心理危机的来源及应对方式的倾向,可以为民办高校贯彻落实的部署、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特征调查

(一)研究工具

国内相关学者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相关研究以自编量表为主,为方便与其他学者的前期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本研究采用刘玉新编制的《大学生压力源问卷》[1](删减重大与突发因子部分)作为心理危机源调查问卷,采用段鑫星和程靖编制的《大学生应激应对问卷》[2]作为心理危机应对方式调查问卷。其中危机源问卷6因子分别是家庭与经济压力、前程压力、学习压力、社会与人际压力、异性关系压力和自主与独立压力;应对方式问卷5因子分别是解决问题、合理化、退避、自责、幻想;人口统计学变量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等五方面。经前期的研究论证,问卷的信度效度良好,能够满足本研究的要求。

(二)调查实施与数据收集

为保证调查数据的有效性和代表性,本研究采取整群抽取的调查方式对大连地区四所民办高校大学生发放《大学生压力源问卷》和《大学生应激应对问卷》1200套,共回收整理有效问卷862套,有效回收率71.8%。本研究采取不记名的方式,要求被试完整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否则无效。以群体的方式集体宣读量表指导语,并进行适当的说明和解释,保证被试如实填写。量表的填写时间大概30分钟左右。回收后的量表统一录入数据,并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源特征分析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源总体情况分析

对量表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统计出大学生心理危机源6个因子分值。大学生心理危机源6个因子得分由强到弱的排序可以看出,民办高校大学生最主要的心理危机源是社交与人际关系压力,这是引发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来源。排在第二位的是前程压力,未来的就业和个人发展是民办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非常关注的问题。排在第三位的压力是异性关系压力,民办高校大学生对爱情、性和婚姻的态度十分不成熟,对爱情理解简单、想法单纯,易产生“快餐式”的情感关系,缺乏与异性沟通相处的技巧,遇到问题不知如何解决。这一结果与早期的研究结果(樊富珉、李伟,2000[3];段鑫星、程婧,2006[2];王帅、赵志阳,2011[4])相比差异较大,可以推断在过去的十几年的时间里大学生心理危机源的变化是显著的,由前程压力、学习压力转为社交与人际关系压力。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源性别差异检验

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前程和异性关系因子在性别方面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可见男大学生的前程压力和异性关系压力远大于女大学生。需要注意的是民办高校大学生群体的社交与人际关系压力较大,但男女大学生在社交与人际关系压力方面差异不显著,表明他们的人际关系压力都很大,高校管理者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源年级差异检验

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前程、学习、社交与人际和异性关系因子在年级方面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为更清晰的了解前程、学习、社交与人际和异性关系因子在年级方面的差异,本研究对以上因子进行LSD检验。结果显示:大一、大四学生的前程压力高于其他年级,大三学生的学习压力高于其他年级,大一、大二学生的社交与人际关系压力高于其他年级,大一、大四学生的异性关系压力高于其他年级,这可能与这两个时间段大学生较多结束恋爱关系或开始新恋爱关系有关。

(四)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源专业差异检验

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前程、学习和异性关系因子在专业方面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理科大学生的前程压力远大于文科大学生,这可能与理科学生的就业期望值高于文科学生有关。理科学生的学习压力远大于文科大学生,这可能与理科的学习难度大于文科有关。理科学生的异性关系压力远大于文科大学生,这可能与理科学生思维方式认知狭窄、缺乏处理情感关系的技巧有关。

(五)心理危机源生源地差异检验

从表6中数据可以发现,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家庭与经济和自主与独立因子在生源地方面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家庭与经济压力和自主与独立压力远大于城市生源大学生,这表明农村生源大学生面对的经济压力较大,同时也表明农村生源大学生对经济压力的敏感性高于城市生源大学生。

(六)心理危机源是否独生子女差异检验

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社交与人际和自主与独立因子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这说明独生子女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问题,非独生子女对自主独立的愿望更强烈。值得注意的是在异性关系因子方面差异虽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但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相比可能出现问题的概率更大。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方式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方式的总体情况分析

对量表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统计出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方式5个因子分值。民办高校大学生应对方式各因子得分从高到低排序可以看出:民办高校大学生应对心理危机时惯用的应对方式依次是退避、合理化、解决问题、幻想和自责。退避成为首选应对方式,说明民办高校大学生应对心理危机的方式较消极。结合各因子排序及民办高校大学生应对心理危机事件的案例,可以推断民办高校大学生应对心理危机时首先采取的是退避的消极方式应对。当退避不能应对心理危机时,民办高校大学生转而采用合理化的中性方式应对,试图通过降低自我防御的方式进行调节。当合理化依然不能应对心理危机时,民办高校大学生才会选择解决问题的积极方式应对心理危机。这一结果与早期的研究结果相比变化明显,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方式是消极和不健康的,退避和合理化可以暂时性缓解心理危机,但也埋下了爆发更大危机的隐患[2]61-62。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方式性别差异检验

民办高校大学生在应对心理危机时采用解决问题和自责方式在性别方面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这表明应对心理危机时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多采用解决问题的方式,而男大学生则比女大学生更多采用自责的方式。可以推断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理性、成熟和自信,男大学生更愿意把心理危机归因为自身因素[5]。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方式年级差异检验

民办高校大学生在应对心理危机时采用解决问题、合理化、退避、自责和幻想方式在年级方面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这表明不同年级大学生在选择应对方式差异不大,也可以推断高校在大学生危机应对方式方面的教育效果不好,大学生学习期间在心理危机应对方式方面进步不大。

(四)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方式专业差异检验

民办高校大学生在应对心理危机时采用合理化、退避和自责方式在专业方面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可以推断文科大学生更愿意采用合理化的方式应对心理危机,理科大学生更愿意采用退避和自责的方式应对心理危机。这种情况可能与文理科学习内容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有关[6]。

(五)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方式生源地差异检验民办高校大学生在应对心理危机时采用解决问题和幻想方式在生源地方面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城市生源大学生更愿意采用解决问题的方式应对心理危机,农村生源大学生更愿意采用幻想的方式应对心理危机,这应该与基础教育的水平、家庭教育的方式等因素有关。

(六)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方式是否独生子女差异检验

民办高校大学生在应对心理危机时采用退避方式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独生子女大学生更愿意采用退避的方式应对心理危机。

四、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源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源及其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对6个心理危机源因子和5个应对方式因子进行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从表14中数据可以看出,大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危机源与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性很大。解决问题与心理危机源6个因子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均为负值,并且与前程压力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5),这表明解决问题是应对心理危机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对前程压力具有一定的消解作用,但与其他因子不相关也说明民办高校大学生还未养成用解决问题的方式应对心理危机的习惯。合理化与家庭与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和异性关系压力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5),与社交与人际压力的相关性达到了非常显著性水平(p<0.01);退避与家庭与经济压力、前程压力、学习压力和自主与独立压力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5),与社交与人际压力和异性关系压力的相关性达到了非常显著性水平(p<0.01);自责与家庭与经济压力、社交与人际压力和自主与独立压力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5),与学习压力和异性关系压力的相关性达到了非常显著性水平(p<0.01);幻想与社交与人际压力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5),与异性关系压力的相关性达到了非常显著性水平(p<0.01)。表明民办高校大学生面对家庭与经济压力更多采用合理化、退避和自责的方式应对,面对前程压力更多采用解决问题和退避的方式应对,面对学习压力更多采用合理化、退避和自责的方式应对,面对社交与人际压力更多采用合理化、退避、自责和幻想的方式应对,面对异性关系压力更多采用合理化、退避、自责和幻想的方式应对,面对自主与独立压力更多采用退避和自责的方式应对。而采用合理化、退避、自责和幻想等应对方式应对心理危机源并没有积极作用,甚至还会加剧部分心理危机源的压力程度[7]。

五、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特征调查结果讨论与分析

(一)心理危机源方面

民办高校大学生主要的心理危机源是社交与人际关系压力、前程压力和异性关系压力。男大学生的前程压力和异性关系压力大;大一、大四学生的前程压力大,大三学生的学习压力高,大一、大二学生的社交与人际关系压力高,大一、大四学生的异性关系压力高;理科大学生的前程压力、学习压力和异性关系压力高;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家庭与经济压力和自主与独立压力高;独生子女的社交与人际关系压力高,非独生子女的自主与独立压力高。民办高校应该在心理危机筛查和预警工作中加强对以上群体的重点关注,保证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全覆盖。

(二)应对方式方面

民办高校大学生选择心理危机应对方式的顺序是退避、合理化、解决问题、幻想和自责。女大学生更多采用解决问题的方式,男大学生更多采用自责的方式;各年级采用的应对方式无显著差异;文科大学生更多采用合理化的方式,理科大学生更多采用退避和自责的方式;城市生源大学生更多采用解决问题和幻想的方式;独生子女大学生更多采用退避的方式。总体而言,民办高校大学生更多采用消极的方式应对心理危机,管理者应该在心理危机预防教育工作中重点加强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的培养。

(三)心理危机源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面

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源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较高。解决问题方式是应对心理危机的有效办法,但民办高校大学生还没有养成通过解决问题的积极方式应对心理危机的习惯。民办高校大学生较多采用合理化、退避、自责和幻想等消极方式应对心理危机,表明大学生应对心理危机的方法亟待提升。

综上所述,高校应该重视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应对方式的特征及变化,重视大学生心理危机积极应对方式的培养,提升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教育工作水平,利用新媒体在传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机制,全面增强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减轻心理危机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玉新.大学生的压力和应对方式:特点、相关因素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1.

[2]段鑫星,程靖.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68-69.

[3]樊富珉,李伟.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在清华大学的调查[J].青年研究,2000(6):40-45.

[4]王帅,赵志阳.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危机源及应对方式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41-44.

[5]郭瞻予,吴函.大学生完美主义与自我和谐关系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73-176.

[6]刘艳艳,马友忠.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应激源与应对方式调查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10(3):60-62.

[7]赵君,苏荣坤,孙彦.大学生心理弹性与人格、生活满意度及正负情绪的关系[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103-106.

作者:王帅1,2;徐成芳2单位:1.大连理工大学,2.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