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思政教育的措施及建议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课程目标定位抽象化目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使用的是国家统编教材,鲜有高职院校精心组织教学人员在对国家编教材深入研究,深刻领会其要义的基础上结合本院校办学特色加入不同专业元素题材汇编出适合自身的教科书。众所周知,这样导致院校不同的高职学校还是沿用和照搬所谓“国家标准”的做法,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目标只有生硬抽象化的国家意识顶层设计,缺乏丰富多彩多元化的企业用人价值观、旗帜鲜明独具特色的学校人才培养诉求、栩栩如生人性化的学生个体需求等中间环节及底层需求设计。在作为组织实施高职思政的教育工作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也只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那些条理化、格式化的教科书,往往使“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许多大学生的心目中成为累赘、额外的负担、空泛的说教、脱离现实生活的超验性的东西”。(郭峰《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与课程改革创新及教育质量考核评估标准实务全书(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P400-401)这使得现阶段高职课程目标定位缺乏针对性和职业性,难以在实践教学中体现其应用的生动活泼趣味性出来。这与现阶段高职政治理论课课程目标定位强调高职院校的育人标准要和企业价值观一致、学科专业设置要和企业实际岗位相匹配、具体课程架构内容要和作业过程流程相似的要求相距甚远。
(二)教学模式和方法极端化现阶段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却仍然保留着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相对单一的教学模式,基本还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灌输”教育方式为主,老师看重课本知识而忽略学生互动,学生被动机械化接受,整个教学活动缺乏互动性和主动性。有的院校将不同专业学科思政教师的教学进度、授课要点、难点、课堂作业及考试测评和标准答案、阅卷评分等方面,都进行统一安排和部署,使得思政教师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极其弱化,思政课程缺单一乏味。久而久之,造成思政教师厌教教学毫无激情,学生厌学甚至逃课,思政课在高职院校的设置流于形式,难以取得实质效果。笔者所熟悉的几所不同地方的不同专业的高职学院的教学计划几乎都是统一的,教学内容大同小异,课时安排基本相似,教学方法和考评方式也单一趋同,实践教学中缺乏弹性和变通的教学模式,不能因事制宜赋教寓乐,因人而异采取不同教学模式。高职教育毫无特色个性可言。另外,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存在另外一种极端化现象,一些高职院校将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素质则有被不断弱化趋势。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只片面地强调突出职业特色,突出对学生专业技术、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人文环境和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建设,也就说这些高职院校在教学模式上完全颠覆了重知识轻技能的观念,在教学方式上十分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在另一方面厚此薄彼,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素质无关紧要,“技术万能,思想无用论”日益渐行其道,导致不少学生认为思政课的有无对自己的未来生活工作意义不大,甚至有抵触情绪,这种状况将导致高职高专学生普遍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考评方式传统化目前思政课大多采用卷面考试(开卷或闭卷)方式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做法,这种评价模式易造成学生知行分离,唯课本知识马首是瞻。从本质上讲,这种考评是效仿本科学院侧重知识记忆与掌握的模式,不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评理念还坚持原有单一、封闭、以知识为本位的“一考定终身”考评体系,考评主体偏重教育内部评价而将教育内部评价与社会评价并重考评理念当做口号喊喊,雷声大雨点小。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在实习单位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独立或团体完成项目情况在整个考评体系中所占权重偏小,这就不能通过考评客观、全方位反映考评对象的实际能力。这种考评方式缺乏向相对多样化、更具开放性、以能力为本位的考评体系转变的动力导致高职思政所谓的社会评价大多流于形式走走过场,很难真正贯彻落实到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
二、相关对策建议
(一)高职思政目标的重新定位笔者认为:高职思政课目标定位应坚持思想性与人文性相结合;方向性与实用性相结合。高职思政课程内容本身具有极强的政治思想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很明显,但是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强行灌输,而是以理服人。课程设计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力求结合学生实际,将学生入学后关注的现实问题作为教学内容,以学生的视角展开对问题的讨论,通俗易懂,乐于接受;选择包含深厚文化内涵的教学案例,使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同时,深刻领会人类文化的精神,提高人文素质。作为一门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课程高职思政教学必须把握国家的大政方针。然而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高职学生更加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实用性,只有明显对他们就业和未来发展有直接关系的东西才会激发他们的接受动机,因此,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与选择时,教师既要尽可能从学生自我成长的需求出发,解决学生进入大学这个新环境后将会面临的困惑与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要深入领会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此前提下处理教学内容,而不能只顾满足学生的喜好,随意选择授课内容,要把教材中涉及的主要思想精神传达给学生,把握好人才的培养方向。
(二)坚持科学的思政教学模式,倡导教学方法创新高职教学应以学生需求为切入点,以行动导向为指导原则。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学生在自己的‘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知识或能力体系”。这种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各自实际情况,分成若干小团体和项目组,分别承担高职思政所涉及的某一课题展开讨论和交流,各项目组根据小组成员讨论情况设计视角新颖独特、内涵丰富接地气、表现手法生动活泼趣味性较强并且操作性强的专题方案,将看似枯燥教条化的说教体现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和具有深厚人文内涵的教学案例,将课本内容形象化和生活化,触动学生心灵,引发学生思考,提高教学吸引力。这些专题可以高职职业素养、与高职各专业相关的社会调查、企业实习实践活动为主题,还可以社会舆论焦点、国家大政方针为主题。高职教员在每一项目组展示其成果后,可邀请其他项目组进行点评,最后评选出本次活动的最优项目组合最佳个人并予以表彰。高职思政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应加以及时总结,将优秀作品和成果推广全院系。这种以学生为主导,教员参与的项目专题教学模式通过评比选拔奖励的办法,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成果的内涵与影响力,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升华思想境界,提高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正真实现了高职思政教育融于情、融于景、融于行、融于乐。同时,也与校团委密切联系,将某些大型公益活动推向社会这个更广阔的舞台,如爱心服务、社会公德调查、法律法规宣传等,使学生走向社会,融于百姓生活,在企业生产实践中进一步认识社会、了解企业、认识自我价值,增强社会公民责任感和高职职业荣誉感。这种既重视思想素养教育又注重提升学生实际专业技能的教学模式应成为高职教育积极倡导的方式,从而避免高职教育走向两极化,培养出来的才是拥有一技之长而人格健的有益于社会时展进步的人才,这正是高职教育所肩负的社会使命感和办学宗旨虽在。需要说明的,很多西方发到国家,学校内部设立了专门的思政教育机构,组织学生定期去孤寡院、社会救助站做志愿义工;参观历史博物馆、战争纪念馆、监狱去加深思政与法治教育。卢书欣《外国思政教育教育特色、发展趋势及对我国教育的借鉴意义》德育研究,2013/7。这些教育方式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政课考评方式1.引入教育评价新理论:考评理念从传统目标取向评价向发展性评价转变。传统评价模式只强调教育结果,忽略其他环节因素;发展性评价则强调把评价对象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各高职院校可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将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重要性划分不同权重,最后打分进行综合客观评价学生成果。这种评价理念“强调人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度、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目标着眼未来发展”。2.将职业元素更多融入考评内容,突出“高职特色”。高职思政课须从效仿普通高校本科学院做法的模式走出来,以就业和企业用人标准为导向,突出高职办学特色。就考评这一环节而言,要改变考评内容重教材理论研究的学术化趋向,不同高职院校要结合专业学科特点与对口用人单位偏好风格充分利用考评体系进行价值导向和引导,显现高职教育自身特色,紧扣职业教育主题,突出对学生职业技能素质、职业道德素养的考查。高职思政教师应将特定企业的文化理念、职业岗位素养要求与高职思政课所倡导的集体主义、团体协助精神融合成考评新的价值取向。
总之,现阶段高职思政教育在现代社会发展转型阶段存在各种不足和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作为高职教育的践行者,我们只有正视自身不足,积极主动适应时代变革的潮流才能为高职教育提供思想指导和理论支持,引导我国高职教育紧跟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发展、壮大和繁荣。
作者:申丽丽单位: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