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墨色观及语言形态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美术教育研究杂志》2015年第二期
一、近现代中国画墨色观发展
近现代以来,墨与色的表现力和运用更为丰富,如张大千,数次的敦煌临摹启发了他的色彩冲动,他的泼墨山水既有传统之遗韵,又不失时代之精华。山水画家黄宾虹在临习古人画法的同时遍游名山大川,创作出大量水墨淋漓、浑厚华滋的山水画,在他的创作中,以墨分五色为基础,黄宾虹对墨的运用让他的画作形成了诸墨荟萃的独特气象,体现了画面的时代特征。可以说,近现代的中国画墨色观更为多元化。
二、中国画墨色表现力的特征
1.墨色的装饰性表现首先,墨色具有装饰性。画家通过自身获得的艺术经验,将自然色彩进行再加工创作,通过观察自然、表现自然,将对墨色运用的经验融入创作,使画面具有美感,这种美感使之简易化,就是一种装饰美感。这是一种主观审美观念的寄托,也是对墨色的一种审美意念和认识,通过墨色的运用,给观者以单纯的感受,是一种主观的表现力,也加强了色彩的设计意识。
2.墨色的象征性表现通过人的视觉传达系统,墨色的象征性意义有了充分的表现。浓墨给人以浑厚华润之感,淡墨给人一清爽透亮之美,焦墨给人以老辣苍凉之情,再如暖色系的颜色给人以温暖之感,冷色系给人以神秘冷艳之感。当然,这些墨色不同变化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作用的。不同墨色的相互融合才能使画面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力,以传达作者的感情。画者通过墨色,使其想要表达之情直观地、视觉象征化地传递给观者,这也使丰富的墨色上升到主观的象征寄托领域,蕴涵着哲学的意义。
3.墨色的情感性表现墨色不是对简单物象的直白描述,而是画者最真实和最单纯情感的表现,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画者对墨色的情感就会不同,并对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进行提炼、加工。中国画对墨与色的运用极富意象特征,在中国画的表现中,墨与色是作者对生活、自然以及所要表现作品的综合感悟,同时也是作者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及审美特征的综合表现,且更多的是运用墨色对自然、生活的提炼和情感的集中体现与释放,是对人与自然、万物和谐之美的向往。
三、中国画墨色的运用
中国画墨色之道其一为“随类赋彩”。在南齐时代,谢赫就曾提出“六法”来诠释中国画,其在所著《古画品录》中提出“随类赋彩”的理论。其要义是把对象的色彩、形象等诸多因素进行提炼和概括,在客观物象的基础上表现画家心中的物象,而并非表现客观自然物象的本来面貌,是对已把握的自然规律的升华。以“随类赋彩”为例,它是一种主客观结合的墨色运用方式,是画家的主观情感和审美趣味的统一。
而墨色另一种运用则是“墨分五色”,其中不含有矿物质颜色的运用。其主要以单纯的墨与水结合从而产生变化,以墨代色。在中国画里,“墨”并不只是黑色。因墨与水结合的比例会产生丰富的变化,所以其表现力也就具有多样性。就如同在一幅水墨画里,其墨与水交融也会产生丰富多样且富有韵味的美感,也可使画面产生色彩的变化,完美地表现物象。把握中国画中的墨色主体性、人格象征性及其程式化,这样得来的墨色认知,其精神内涵是中国化的。中国艺术的最高价值不以模拟物象为最终目的,国画中的墨色艺术也是这样,它通过“写意”以“参赞造化”,形成独特的审美意识及独特的墨色观。只有将墨和色很好地结合起来,共同继承与努力寻找符合中国画特色的新的墨色元素和理念,才能创造出不失中国传统特点又具有现代感的中国画。
作者:贠征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