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动画电影中的民族艺术分析范文

动画电影中的民族艺术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动画电影中的民族艺术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动画电影中的民族艺术分析

一个优秀的民族要在其它民族之间生存下去,必须要有自己的民族形态包括民族艺术和民族语言等,一些民族艺术最初是以图形出现,例如图腾和符号等视觉艺术。图腾是原始先民在没有发明文字前将有颜色的赤铁矿刻画在岩洞里作为记录生活场景或者是精神崇拜的标志,也有表达对生活物质的充裕的向往,有的图案在民族生存的长时间里面形成了特有的文化,以传统图案的形式逐渐保存了下来。这些传统的图案是古人的智慧长时间积累的结晶,以其作为一种符号来看,我们可以把它的历史追溯到在岩石上涂鸦时代来理解,岩壁上的涂鸦作品是人类在视觉艺术当中的一次尝试,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艺术创作,其中的内容是从无意识的状态中逐渐过渡到有意识去表达具有一定的意义事情或者是对某种时间的期盼和希望。从此以后人类就开始逐渐从涂鸦的视觉状态中体会到了这样的乐趣和作用,于是人类开始逐渐学会用具有特定意义的视觉符号来传达一些特别的信息,例如事件、情绪、场景、希望等。从岩石上的涂鸦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原始先民学会运用图案的过程,这个过程一直延续到青铜时代或者更早一些,能通过坚硬的器具在岩石上凿刻岩画,这是人类的进步,也是文明前进与发展的见证。涂鸦和图腾的出现与远古时代生产力低下有一定的联系,当时由于生产力的落后与经济的不发达,导致在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人类作为大自然的主人反而被大自然所征服,面对大自然显得毫无办法可施。落后的状态促使远古的先民希望借助一种神奇的力量来战胜大自然,于是被赋予希望和具有超能力的图腾图案被创造出来,在这些图案中体现了民族的智慧,这也是民族艺术的进步。例如用瓶图案寓意平安,因为“瓶”的音同平安的“平”,用蝙蝠的形象表示祈求“福”,用仙鹤的形象代表“长寿”等,在这些鲜活的生活体验总结以及这些传统图案中处处体现了先人的智慧。“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吉祥图形寄托着人们祈福的美好愿望,这些图形是几千年流传下来并成为富有生命力的元素符号。例如“方胜盘长”图案,盘长是佛家“回环贯彻,一切通明”之意,盘长图形无头无尾,象征连绵不断,例如用马上骑一猴寓意“立马封侯”。我们的汉字既是图案又是艺术作品,汉字“山”的甲骨文就是用山峰的造型来书写,汉字“水”的篆体就是用流动水的造型来寓意,这些图案和文字是先民对美好生活的祈福,是富有生命力的元素符号,是标榜一个民族存在的生活图腾,这些鲜活的民族艺术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是值得去繁荣和创新研究的。

电影为了记录曾将民族艺术搬上了银幕,除了原本记录以外还要有新的创造。同样民族艺术除了传承以外还要创新,所以在电影中我们会看到同一种艺术形态有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形式的不同造成了艺术的创新,为民族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很好契机。水墨动画电影中,表现水墨的形式可以通过宣纸、玻璃、定格、二维、三维、渲染等技法来完成,每种形式都能表达水墨的韵味,都有不同的感受。在电影产生的那一刻起,动画人就幻想有一天将动画和电影相接合,在终于将动画搬上银幕开始,动画电影就一发不可收拾,将电影艺术和动画艺术发展到极致。各国的动画电影都把本国优秀的民族艺术陆续地通过动画的形式搬上了银幕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风格明显,形成了美国风格、日本风格、欧洲风格等不同风格,特别是日本动画电影在民族艺术运用方面是做得很成功的。中国老一辈的动画创始人没有忘记中国特有的传统民族艺术文化,并将民族艺术搬上了银幕,为了获得成功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先后将水墨、剪纸、皮影、泥塑、雕塑、木刻、年画、折纸、窗花、戏曲等民族艺术用动画的形式加入到动画电影中去,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不仅丰富了动画电影,也为民族艺术的发展找到了新的载体,也获得国外动画圈对中国动画的肯定和尊敬。

1、画像石艺术在动画电影中的运用

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画像石作为特殊的雕刻艺术,在汉朝的时候已经发挥到了极致,从视觉语言上看,汉画像石中粗狂与细腻并存、民俗与高雅共生,是难得的艺术表现题材。画像石的表现技法特殊,主要是以浅浮雕、凸面线刻、凹面线刻等形式表现当时生产生活和精神风貌的石刻艺术,从这些石像中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的发展情况,我们从视觉审美领域上来看,画像石所表现当时的社会生活绝对是传统生活的典范。在视觉表现、角色设计、思想文化上都给动画电影的创作带来了丰富的素材。画像石艺术中独特的表现手法和精美的刻画以及奇特的构图,这些独特新颖的个性化特点是画像石魅力所在,反映了汉代天人合一思想,表现出传统文化中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是蕴涵汉代艺术创作风格的杰作,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画像石中表现的内容丰富,有反映汉代的农业和商业以及表现现实生活的内容,例如农耕、市井、舞蹈等,有教育后世的历史故事,有稀奇古怪的神仙世界,也有表现墓主生前享乐生活的,诸如宴饮、庭院、庖厨、乐舞、百戏等。可以说画像石为我们的艺术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各种艺术表现形式都可以从中找到要表达的方式和内容。民族艺术要延续,创新必不可少,在新的艺术表现当中,利用传统民族文化为当代的艺术创作提供素材与创作思路,这是中国当代动画艺术家创作动画电影作品的必胜法宝,我们一直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传统题材的故事中寻找创作的来源,合理地恰到好处地运用民族艺术为动画的创作服务。作为“中国学派”动画的代表作《南郭先生》在民族艺术的运用方面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影片的角色造型设计者张世明在设计整个角色和场景的时候就是采用汉画像石中的人物形象对角色进行设计,舞女跳舞的场景和舞女的造型就参考了汉画像石中人物的造型,剧中舞女轻盈的舞蹈和动作与汉画像石不相上下。动画电影场景中的建筑、人物、器皿都与汉画像石中的造型方式是一样的,画面的构图形式与色彩也比较近似。再如动画电影《九色鹿》中艺术工作者在设计九色鹿和人物角色以及场景时参考了北朝时期石窟壁画中最具代表性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壁画所展现的鹿王本身的故事情节、视觉角色造型和色彩都为动画影片的创作带来了丰富的题材。壁画常常以神灵等题材作为描绘对象,古人迷信死后能够升天,就会将龙、虎、鹿等作为升天的坐骑,所以在壁画中这些动物作为坐骑时就会有夸张的设计表现在里面,例如为虎增添鸟形的翅膀,为鹿设计粗壮的四肢。动画电影《九色鹿》在角色造型中九色鹿雄壮健美的大腿和前胸,就是以壁画中鹿王的图形作为原型设计的,同时也作了一些创新,增加了鹿的表情拟人化表现,卡通风格比较突出,优美的体态造型显示九色鹿这个动画角色与众不同,影片中鹿的造型不仅敏捷而且还包含神的灵性,本片在九色鹿王故事的造型以及色彩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不仅保留了原壁画的特点,而且在色彩上强烈对比更多地体现出其故事情节的神秘感(图3、4)。这些都折射出我们的动画电影在发展的过程中紧紧结合传统艺术,始终把传统民族艺术作为我们艺术创作的素材,为繁荣动画电影做出了贡献。

2、戏曲艺术在动画电影中的运用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目前比较完善的戏曲艺术体系。虽说它的渊源来自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但区别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现在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这些音乐唱腔则是以所产生地区的民族语言、民歌、民间音乐为依据,兼收其他地区音乐而产生的,不同剧种的剧中人物大部分由生、旦、净、末、丑等不同脸造型和色彩变化的角色行当充任。表演形态上着重运用以生活中提炼而成的程式性动作,并在不同的场合运用虚拟性的空间来处理场景,讲究唱、做、念等艺术形式着重表演并赋予其舞蹈性,这种技术性很高的戏剧形式连同其它艺术形式构成有区别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120戏曲艺术体系。“中国学派”动画开山之作《骄傲的将军》在创作上借鉴了传统戏曲尤其是京剧的诸多元素,在动画中加入京剧的诸多元素,这种新颖的形式让喜爱京剧的观众大呼过瘾。影片中角色造型采用了京剧脸谱:食客师爷是二花脸(如图5、6),将军则是大花脸(如图7、8),其他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是动画设计师们依照演员的表演设计的,在设计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时候导演组专门请来了专业演员进行表演,让动作设计者观看演员的专业表演,动作设计精彩到位,为影片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比如一开场将军得胜归来,文武百官在庆功宴上迎接他。只见将军昂首挺胸,踱着方步,伴着锣鼓的打击节拍,一步一顿地迈进来。那情形和京剧中霸王出场无二样。将军在众人的阿谀奉承下得意洋洋地抛铜鼎、射风铃,用力时发出的“哇啊……呀呀呀”声音;将军在听了食客师爷一句“凭将军这身武艺,敌人还敢来送死吗?”后的放声大笑;还有师爷那无时无处不在的奉承、献媚都以动画片特有的夸张形式再现了传统戏曲的韵味。《大闹天宫》更在动画片中将京剧与动画的结合发展到了极致,剧中孙悟空的造型、动作、语言就是京剧的翻版,孙悟空的戏剧化的脸谱,样式化的动作,程式化的语调将京剧戏曲中的人物表现得淋漓尽致。孙悟空在花果山练兵时随口说出“孩儿们,操练起来”,于是猴兵们戏曲动作就开始表现出来,猴兵相互打逗,几个回合的程式化动作与戏曲毫无区别,这使喜欢戏曲艺术的观众很是欢喜,将动画和戏曲艺术相结合的形式相对于传统的戏曲艺术是一种创新,动画电影和戏曲艺术相结合,对于二者来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都拓宽了各自的表现思路。戏曲艺术在动画电影中的新的创新是虚拟图像与声音的结合,在无图像的有声时代,由于技术原因我们只能保存了戏曲艺术的声音,但是为了充实戏曲艺术内容和形式,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三维图像以及动画图像还原,在虚拟图像和原本声音中还原戏曲艺术的本来面目,丰富了戏曲艺术内容和形式。

3、剪纸艺术在动画电影中的运用

剪纸艺术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具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又因为其南北的风格不一以及手法、刀法、表现题材等各有不同,行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剪纸艺术。剪纸中的艺术作品应该强调造型夸张和兼顾影廓的优美,任何造型都存在着美和丑,艺术夸张的目的就是强化突出美,缩小和简化丑,经过夸张处理后的画面就会使人赏心悦目,将剪纸艺术和动画结合是中国美术电影的创举,形成了后来的剪纸动画又称剪纸片。剪纸动画是在皮影戏和民间剪纸等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美术电影样式,角色设计是以平面雕镂艺术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动作设计上则是吸取了皮影戏中装配关节来操纵人物动作的经验,制成平面关节的纸偶,动作和皮影比较接近。剪纸动画中的画面构图形式采用的是中国画中的散点透视,将国画中的这种构图形式运用到动画中,是动画电影的成功之处,影片中一般构图较完整,多角度的镜头变化较少,这种视觉效果也体现了戏剧中的舞台背景效果,是多种民族艺术形式的组合。动画剪纸片《抬驴》中的角色设计过程中加入传统的民间造型元素,笨拙图形则体现出了劳动者的原始创作,更加体现了民间造型艺术,民间的图形是经历了长时间的历练才形成的,有的图形饱满而不显臃肿,有的图形简洁而大方,具有装饰美感。动画影片中的人物、毛驴、背景造型都是剪纸简洁的造型,特别是毛驴身上的风车图案使其民间艺术造型浓郁,为这部动画电影的民间艺术感增添了无数的赞誉。同时影片中的角色造型中刀法也很简洁明快,没有细节的刻画,全是高度概括的表现,在剪纸艺术中是比较难得的,这种以民间造型以及刀法在动画电影中的体现,扩大了民族艺术运用范围(如图9、10)。在剪纸的过程中有一种手法叫“月牙儿”,这种手法是运用自然产生的各种弧形来装饰,刀法也比较讲究主要是以阴刻为主来表现衣纹或用这种手法,增加色彩和面积的对比度,动画剪纸片《金色的海螺》中青年形象就是采用这种刀法,比较夸张,色彩也单纯,效果明快简洁,海螺姑娘造型优美,线线相连与线线相断的表现技法使整个造型富有节奏感,可以说是把剪纸艺术发展到了极致(如图11、12)。

结语

中国的动画从传统视觉元素中寻求动画造型设计语言,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合当下社会需求的动画内容与形式,具有现实的意义,只有突出自身的特色,中国的动画艺术才能生存与发展。因为经济地位的影响以及政府部门的合理引导与重视,目前在动画产业过程中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走进传统”已经成为中国动画实践民族艺术习以为常的真实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民族艺术、古代神话传说、文学故事等素材一直是动画创作中的重要资料来源。目前我们在动画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借鉴、模仿国外的艺术风格和题材很明显,缺乏自己民族的东西,在与国外动画比较的过程中,底气显得不足。从审美文化领域审视动画中的民族艺术的文化内涵,生动形象再现中国各个朝代的社会生活,其内容比较广泛,思想内涵也深邃,各种视觉艺术都堪称绝妙,对于当前审美文化理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民族艺术种类繁多,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如何在动画的创作中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题材,学习其中的智慧,努力提高中国动画创作的质量,展示出独特的动画艺术美学特质是我们当前的任务。

作者:殷丰泽单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艺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