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及对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
[摘要]新时期的高校大学生在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时,会产生极大的思想、心理压力,导致怕就业、不就业等不良的心理状况,这既不利于就业,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通过分析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状况,进行正确的教育及合理的引导,使学生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的择业、就业心理,能够正确而客观地认识社会、了解自己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充分做好求职的心理准备,寻找机会找到理想的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就业指导
就业是每个人生存的基础,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人生的重大转折。初入社会,大学生的能力和心理都要经受新环境的洗礼,同时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如果没有良好的就业心理,出现心理障碍是必然的,这就需要老师们认真地研究,进行合理的指导。
(1)焦虑心理。现在的高校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既希望寻找到理想的岗位,又担心能力不足,担心选错行业影响以后的个人发展,因此会产生一定的焦虑心理,在择业过程中犹豫不决,造成求职方向上的偏差,影响正确的择业观。
(2)急躁心理。部分毕业生在整个择业过程中都表现得很亢奋,很有信心,急于找到理想的工作,忙于奔波,随意投递简历。因此,会有一些毕业生在没有认清楚就业形势下就与用人单位签约,后期发现与自己的要求不符或又发现更好的单位,不得已情况下只能违约,给自己在择业的道路上增添许多烦恼。
(3)抑郁心理。随着就业形势的趋于严峻,就业岗位竞争激烈,大学生承受的工作、生活压力也就相应地增强,择业过程中所遇见的困难也就越大,求职失败后不能很好地总结原因,导致心理压力过大,放弃寻求工作的机会,产生严重的就业心理障碍。
(4)自负心理。这种心理是缺乏客观的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过高地评估自我能力。主要表现在就业期望值过高,往往一味地追求高职位、高收入岗位,导致屡屡受挫。总认为自己是高校大学生,高人一等,应当找到一个理想的职业,这种自负心理严重影响就业成功率。
(5)自卑感。这种心理表现在对自己没有充分的认识,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自信心不足,看不清自己的优劣势。择业过程中一旦出现挫折,就丧失了对自己的信心;再有,对自己的学校及专业有着错误的理解,在面对岗位竞争时丧失信心。这些自卑心理,对于大学生推销自我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6)依赖心理。还有一部分学生缺乏自理能力,在择业中出现问题是就一味地依赖于社会、依赖于家庭、依赖于父母,他们不愿意放弃传统的就业渠道,如果没能得到来自于家庭、社会的帮助,就会出现不良的就业心理,埋怨社会、埋怨父母,从而产生就业抵触心理,严重影响学生的就业。
(7)从众心理。目前高校大学生对自己认识不到位具有普遍性,自我定位不准确,对自己的专业了解不深,对社会的岗位需求了解不到位,缺乏自我判断的能力。这样一来,这些大学生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只要是有名气的单位,不管它们是否适合自己,是否与自己的专业相关,都跟随他人去参与求职。这种从众心理,使部分大学生丧失了更多良好的就业机会。
2影响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因素
(1)社会因素。企业和寻找就业机会的大学生之间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两个因素。企业和大学生相互博弈着,一方面,刚毕业的大学生努力寻求进入企业的机会,但却发现很难找到合适的岗位;另一方面,企业也急切地寻找高素质的人才加入企业中,为企业的发展尽一份力,但却发现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另外,社会就业市场人才引进机制不健全,社会上提供的多数为普工及高管等不适合大学生发展的就业岗位,严重影响了学生求职的兴趣。
(2)学校因素。高等教育对毕业生就业心理影响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专业设置与社会岗位需求脱节,学生所学专业没有合适的岗位,使大学生对高等教育及就业心理产生了不良看法;其次,高校人才培养与岗位用人需求有偏差,应用型人才培养没有很好地运用到教学中,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最后,就业指导力度不够,虽然各高校都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但其师资力量及硬件设施不够健全,缺乏全面性地指导学生就业,使学生盲目就业,加剧了学生就业心理压力。
(3)家庭因素。家庭对学生本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庭与学生个人的关系也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学生个人在家庭中作为“子女”,其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个人生活都依赖于家庭的支持;另一方面,家庭以“父母”的身份出现,它培养和塑造学生的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同时将自己的就业愿望灌输给“子女”。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学生本人思想的影响巨大,往往由父母决定孩子的就业方向,这对大学生就业心理有着不良的影响。
(4)学生自身因素。由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一直都是在校园的环境下,与社会很少接触,社会实践能力不足,对社会没有客观的认识,导致在择业的过程中缺乏准确性,在就业观念、岗位类别、职业认知以及择业导向等环节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对于就业观念,有不少大学生依旧存在过去“一步到位、一成不变、盲目趋高或委屈求低”的思想;对岗位类别做不到充分细致的分析;对于职业认识,不知道行行都可以出状元;对于择业导向,一味追求高收入、低付出的职位。
3解决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正确的就业观是大学生能够充分考虑到企业和社会的需求情况,根据自身能力情况,调整自我发展方向,在现有的社会所能提供的岗位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和职位。当今大学生必须客观、理性地看清当前的就业形势,转变思想观念,重新定位,梳理正确的大学生就业观。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其次,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和就业心理素质;最后,要培养自己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素质。
(2)发挥客观因素的作用。大学生的就业受家庭、学校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第一,转变家庭的教育观念,家庭教育对学生就业心理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于学生个人就业观念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就业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父母应该给予子女足够的“心理关怀”,鼓励和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思想,还应该客观地面对子女的就业问题,通过多方面的交流,帮助子女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让子女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第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就业问题似乎是出现在学生毕业阶段,但实际上,决定学生就业心理的关键是在学生入学时。学生的就业观念不正确,高等院校具有一定的责任。要改革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就业指导模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新时期的就业状况。
(3)指导和鼓励学生努力提升就业能力及就业自信心理,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部分大学生在应聘过程中一旦被用人单位否决,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自卑心理严重,不敢参加应试,极度缺乏自信心。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及时引导大学生消除自卑心理,努力提高个人的就业能力,择业时保持一个良好的就业心态,增强自信心。
4结论
当前大学生要在了解同时期就业形势的基础上,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敢于竞争,善于竞争。高等教育体系要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就业指导及就业心理指导,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就业心态,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岗位。教育体系、培养模式要进一步完善,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良好的就业心理是学生择业的基础。四位一体,完善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的关系,共同努力培养出新时期教育背景下的合格大学生。
参考文献:
[1]胡环宇.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5.
[2]孙莉.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2.
作者:董瑾 单位:河南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