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院校教师职后培训的理论与实践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教师是教学过程当中的中坚力量,其综合能力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并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构建科学化、系统化且与未来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职后培训体系,已经成为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管理、队伍组建的重要内容。文章梳理了我国高职院校教师职后培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理论基础提出建议,将此作为高职院校教师职后培训改革实践的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职教师;职后培训;理论;实践
高职院校教师职后培训一直是教师更新其知识与技能的有效途径,是调整教师其教育思维、更新并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专业技能水平的重要契机。但结合实践来看,高职院校教师职后培训工作不管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培训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针对于此,本文便展开对高职院校教师职后培训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一、高职院校教师职后培训存在的问题探析
(一)职后培训观念缺乏
当前我国社会对于教师队伍的教育通常是这样的一种固化思维形式:认为教师教育仅在于职前教育,当接受了这种一次性教育之后,便足以支持教师在整个教育生涯当中来进行教授,而且也是因为教师职后培训工作的很多内容都和职前教育内容相同,所以高职院校过于依赖职前教育,而忽略了对教师的职后教育。但其实,教师在职前教育当中获得的知识理论,也只是专业理论基础和教学基本理论,若是能接受职后培训,则必然会对自身的教学观念、理论知识予以更新、完善,从而来提高教师整体的教研能力。
(二)培训目标不明确
高职院校教师的职后培训内容势必应和教师实际教学工作内容密切贴合,这样通过培训,才能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其自身的专业发展。但就实际来看,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群体对职后培训内容并无选择权,很多培训工作也是主要以应付教师考核任务、绩效评价标准而开展的。对于哪个教师对什么内容有培训倾向并不关注,甚至会造成教师对自身专业提升的积极性。另外,高职院校教师职后培训课程内容存在的陈旧落后、盲目超前问题,也不易于教师在培训后将所学技能应用到实践教学当中去。而针对上述培训内容和教学实际脱节的问题,直接造成的后果便是教师群体失去对培训的兴趣,培训效果也达不到预期目的。
(三)不具完善的评价与反馈机制
我国较少有院校开设有专业的教师职后培训机构,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培训工作都是委派行政科室来管理,究其实际而言也就是记载和统计工作,教师职后培训工作是属于零散、随性的,不具系统性、规范性、完善的评价和反馈机制。而很多职后培训工作也是在当地政府部门强制要求下才开展,教师是被动的参与到培训当中,而培训效果也不理想,其自身专业能力很难提高。甚至有的高职院校只是单纯为了完成任务而开展职后培训,职后培训已然成为了院校负担。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后培训的理论基础
(一)终身教育理论
孔子主张的是有教无类,也就是教育对象没有类别差异之分,其中自然囊括不同年龄的人,这也反映出其提倡的终身教育思想。北齐的颜之推也鼓励人们终身学习,宋代欧阳修更是提倡人要不懈的去学习与实践。由以上种种来看,这些思想都反映出古代思想家对教育的重视,也是我国教育领域思想遗产的重要组成。可见,终身教育即为伴随人类始终的教育,具体包括在人生各不相同阶段所接受的各层次、各形式的教育。终身教育理论对高职院校教师职后培训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终身教育主旨在于强调个人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是自我不断完善、发展的一个过程,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在终身教育理论指导之下,应克服种种困难,充分利用有限时间,不断提高、完善自己。
(二)教师专业理论
教育应作为一门专业的职业,而该职业要求教师要不断严格、持续性的学习,获取专门技术和知识。具体来说,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的内容、也包括教育专业性的问题,教师专业化可以说是一种发展的概念,教师专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提高的一种追求。教师专业化理论对高职院校教师职后培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高职院校应坚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提高高职教师的地位,这是因为:强调的高职教师的专业化,也就是确认了该职业高技术的含量,不是一般人可以担当的,因而来维护高职教师的职业声望与职业地位。同时加强专业化培训,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这也是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高职院校教师职后培训的实践对策探索
(一)强调职后培训的重要性
由于一些高职院校领导未能正确树立办学理念,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存在很多问题,导致一些师资的素质、能力不能符合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直接制约到高职院校的良好发展。针对于此,首先对于高职院校的主要领导来说,一定要彻底转变办学理念、办学思想,结合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加强对教师素质、职业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要注重职后培训,由此来建设一支素质高、技术硬的师资队伍。
(二)完善制度保障
高职院校应与本校发展规划、发展规模相结合,制定与实际相符的师资队伍建设长远计划,使教师职后培训工作有章可循;同时,严格以下几点教师职后培训制度:第一,学历培训制度,对学历不达标的教师应通过职后培训来使其学历达标。第二,知识更新培训制度,具体的像是五年轮换制的建立,也就是硬性要求所有教师在五年之内都必须要进行职后培训,不断掌握最先进、最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第三,双师型教师培训制度,因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具有实用性等特点,因此双师型教师培训制度应该作为高职院校必须要贯彻的一个重要制度。对那些年轻的教师来说,对其提出的最低要求时可以讲授一门理论课程,之后再逐渐的引导、促使他们发挥最大的能力,使其能够指导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等。通过双师型教师职后培训制度的确立,使教师既掌握理论知识传授的能力,又具备能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第四,奖惩制度,通过制定教师职后培训的奖惩办法,特别是强调职后培训的奖励政策制定,最大程度上激励高职教师进修学习、职后培训的积极性。还可将职后培训的成绩和职务晋升、职称挂钩。
(三)优化职后培训的方法途径
第一,长短期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一般是为期一到三年,适用于高职院校来对新专业、新课程师资的培训;短期培训一般是在3个月到6个月,适用于各个年龄段教师的离职培训,为的是系统性学习某一方面理论知识、某一项职业技能;周末培训则是以周末或者是短假日开展的培训,适用于工作任务重、不便于外出学习的教师来进修学习。在职后培训时间的选择上,高职院校教师可采用长短期相结合的方式。第二,专业、非专业相结合职后培训可以为教师提供本专业的再进修、学习,使个人专业更为专业化;另外也可以使非专业培训,也就是和本专业相关的其它科目的培训,目的是拓宽教师的视野、丰富其知识结构。第三,教学、科研相结合在职后培训上采取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模式,一方面是满足了教学工作的需求,使教师针对自身专业可做在职的学习、深造,同时也可以利用教学之余,充分利用院校师资培训基地的有利条件来做科学研究,将自己一些独特的教学理念、设想应用到实践中进行检验,这也是教学支持科研、科研促进教学实现的有力手段。
结语
随着高职院校的日益深入改革发展,高职院校教师受到传统思想理念的桎梏局限性问题凸显。总之,通过高职院校教师职后培训工作的落实,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对高职教师提出的要求,这也是一项关系到终身教育的重要任务,更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综合能力、提升院校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岚.长三角地区高职院校教师职后培训现状的调查分析[J].职教论坛,2015,13(8):14-19.
[2]康少伟.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对职后培训激励制度分析[J].商情,2016,22(42):112.
[3]李丽红.德国高职院校教师培养及培训的经验与启示[J].现代交际,2018,17(4):22-23.
[4]王宇.高职院校教师职后培训的问题研究——基于豫北地区高职院校的调查[D].广西师范大学,2015.
作者:余娜 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