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体育教与学改革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陇东学院学报》2015年第三期
1关于“会教与会学”的内涵问题
在体育“教与学”中,把握“会教与会学”的内涵是教学改革的根本。会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是把学生“教会”,更重要的是做到“会教”。即教师要善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设法启迪、诱导学生合理地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路,学会动脑、动手和探究,善于从多方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挖掘潜在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疏导学生如何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指导和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和方法。叶圣陶曾说过:“教者,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出其力,自致其知,非教师滔滔讲话,学生默默聆听;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抵于不待教师讲授。”这也是所谓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教给学习方法,使其善于思考,乐于探索,逐步脱离教师的指导而自主学习。
会学,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即学生从根本上会分析技术动作的基本结构,会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会寻找体育学科的内在联系和基本规律,并总结出练习方法,进而能够运用自如。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埃德加•富尔曾提倡“学会学习”,并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所以,学生要“学会学习”,改变过去被动“唯分数论”的学习状态,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体育“教与学”改革的今天,我们在关注“教法”的同时,应更加重视对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的研究与指导,让学生会学、乐学。关于“会教与会学”的内涵问题,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讲话中指出,教学要“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仅在知识的本身。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教学合一》一文中曾提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而体育“教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实施效果,尤其是在新时期,急需对高校体育“教与学”改革创新,要求体育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不能只满足于学生的“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
2关于“过程与结果”的和谐问题
在体育“教与学”中,实现“过程与结果”的和谐是教学改革的关键。过程,这里是指体育“教与学”的过程。是体育教师与学生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恩格斯说过:“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体育教学活动的展开也必然表现为一个体育教学过程,体育教学的本质和规律也是存在于体育教学过程之中的。体育教学过程不完全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能动地进行运动实践活动的过程,是体育教学中最为核心的要素。这一过程主要是解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动态过程。但是,在现实的体育“教与学”中,师生都往往“轻过程,重结果”,导致体育“教与学”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结果,这里是指体育“教与学”的结果。这种结果是在体育教学过程结束时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体育教学结果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它是基于过程的结果,是过程的延续。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和锻炼身体的双重结果。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积极、主动、自主的体育学习过程中获得结果,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体育学习是一个过程的积累。但是,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重“教”的结果,即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在课堂上“垄断”对时间,采取“讲练”的“满堂灌输”,或是“放羊式”的“自由练”,明显是对教学“过程”的严重敷衍化。而学生呢?重视“学的结果”,即期终考试成绩的多少,甚至满足于60分万岁,导致在体育学习中得过且过,敷衍了事。这样的“教与学”过程,必然会造成许多大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结果。
“过程与结果”符合事物发展的质量互变规律,二者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过程指向结果,为结果服务,而结果又是由过程累积而成的。而体育教学同样符合这种规律,如果没有体育练习这一“过程”的积累,就不可能有体育“结果”这一质变的飞跃。正如荀子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因此,关于“重过程”还是“重结果”,我们应当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准确把握体育教学中过程与结果的相对权重。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活动,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崇尚快乐学习,生活化和个性化的学习,追求“有教无类”。尤其是在体育“教与学”不断深化改革的新时期,要切实把“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结果,更要重过程,构建科学的“过程”评价体系,使“过程”与“结果”平衡发展、和谐发展。
3关于“育体与育人”的意义问题
在体育“教与学”中,领悟“育体与育人”的意义是教学改革的目的。育体,是高校体育“教与学”最重要的任务和目标之一。前教育部长周济在第八届全国大运会开幕式上曾强调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社会的栋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知识、良好的人文素养,而且必须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可见,体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曾说:“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蔡元培坚信“健全的精神,必宿在健全的身体”,提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教育主张。但是,受传统“重智育,轻体育”观念的影响,学校体育的状况一直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甚至已严重被“边缘化”和“应试化”,造成大学生身体素质多年来持续下滑。育人,是高校体育“教与学”的逻辑起点和终极目标。因为它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本身具有特殊的教育属性和价值,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我国教育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是,以往的体育教学只注重单一的“育体”作用,而忽略体育的“育人”功能,即体育所蕴含的对德育、智育和美育的促进功能,这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其实,体育与德育、智育和美育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并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心理素质,发展学生个性和增强适应未来社会的各种能力。正像所说:“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
“育体与育人”是体育教学追求的终极目的,也是体育教学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作为高校体育应该树立既“育体”又“育人”的理念,在体育“教与学”中,要时刻肩负起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未来幸福生活的重任。因此,高校体育“教与学”不仅要注重体育的“育体”价值,更要重视体育的“育人”功能,应该领悟“育体与育人”的真正意义,把“育体”与“育人”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如此才能发挥体育教学的特殊育人功能,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终极诉求。总之,体育“教与学”是高校体育改革的核心,其它的任何改革都是围绕着“教与学”开展的,也都是为“教与学”服务的,并且在体育“教与学”的改革中涉及到很多与其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着体育“教与学”改革的成败,还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高校的人才质量。因此,在高校体育“教与学”的改革实践中,明确“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是改革的前提,把握“会教与会学”的内涵是改革的根本,实现“过程与结果”的和谐是改革的关键,领悟“育体与育人”的意义是改革的目的。
作者:张浩 赵斌 单位:陇东学院 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