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实践范文

大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实践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实践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大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实践

摘要:思维导图教学是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目前,它在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比较普遍,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针对目前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偏低、缺乏学习兴趣等问题,教师在课堂中引进思维导图将有效地解决这一困境。实践表明,通过在知识框架构建、小组讨论和群文阅读等方面的应用,思维导图将有效提升大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增强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师生之间有效交流。

关键词:思维导图;大学语文;文言文

一、思维导图的定义

思维导图是20世纪60年代由西方知名专家东尼•博赞发明的“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1]。完整的思维导图包括中心主题与分支两部分,分支则由分支线条、线条上的关键词和图像组成。一副好的思维导图,具有主题突出、生动形象和简洁明了等特征。制作思维导图,能将我们散乱无序的思维变成有序的整体,同时也可充分发散我们的思维,拓展我们的思路。思维导图教学是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受思维教学运动的影响,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受到学者和实践者越来越多的重视。将思维导图运用于教学中,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学科教学内容以及更熟练地运用思维技能,从而实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目标。

二、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的意义

大学语文是一门文化素质选修课,兼顾文学性、审美性、人文性和艺术性等特点。此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阅读记诵中国古代经典文学名著,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并使学生从经典作品中体悟到古人的心灵律动和人生智慧,提高文化素养和品格素质。在教学内容上,文言文是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然而,由于文言文自身的语言特点,课程教学中涉及古今语言差异、古今文化的差异,再加之传统的串讲教学法,这些都导致多数大学生缺失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2]。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并不是为了简单地让学生记住某些具体篇目,而是为了引发思考并提高鉴赏能力。基于此,将思维导图引入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有利于提升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目前,针对大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调查发现,虽然大学生经历了数年的语文教育,但仍对文言文基础知识、古今语言表达差异等知识知之甚少。因此,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欠缺成为现阶段大学生语文学习的瓶颈。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差异并提升阅读理解的能力,是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重点之一。由于思维导图强调图文并茂,具有可视化的特点,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上述现象。教师一方面对学生讲解文本内容,一方面利用思维导图逐步添加关键词。依据思维导图,学生能由数个关键词有效串联起整篇文本。此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时,要求学生同样以图示形式把思维过程表达出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搭建思维逻辑,并直观地从词汇、句法、篇章这三方面理解古今汉语的差异、把握篇章及细节,更好地提升文言文理解辨析的能力。第二,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古文的主动性。由于学生文言文能力的欠缺,面对一篇较长的古代文学作品,学生不但无法系统地理解作品的主旨和框架,而且容易使学生丧失阅读兴趣。曾有学者面向全国普通高校进行了网络调查,结果表明仅有17%的学生喜欢文言文[3]。如何帮助学生提升阅读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是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在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引入思维导图,有利于改变这一现状。因为思维导图的绘制需要学生全程参与。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学生并不是简单地回答教师的问题,也不是听完教师的讲解之后做的作业,而是要在理解文言文文本的基础上,把作品的中心主题和分支清晰地画出来。这种模式实际上就形成了以学生为主导,通过自主讨论的方式来构建个人知识体系的模式。在这一过程中,能有效地调动每个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来表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在学生分享思维导图的过程中,由于思维导图的差异性,容易提起学生探讨分析的兴趣。通过这些讨论,一方面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也能更多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第三,有利于实现师生的有效交流。思维导图通过树状图形以父子层次结构,将零散的知识点有层次有条理地联结在一起。在制作思维导图的分支时,学生需要使用关键词来代替长句、段落,从而提取知识点。这就要求学生利用自己的理解绘制,而不是照搬书本目录。因此,思维导图是属于学生自己的思维模型,它能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把每个学生的思维和想法呈现出来。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可以更为高效而清晰地了解属于每个个体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能力。这样才能更有指向性地指导学生阅读古文,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师生的有效交流。

三、思维导图在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思维导图都存在诸多突出优势。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可以将思维导图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结合起来,为课堂教学提供一种新思路,从而解决教学难题。第一,思维导图在知识框架构建上的应用。近年来,关于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改革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上,比如大学语文与高中语文的区别等等。中学语文往往是以单篇作品选读为主,或是按主题进行分类,内容体系是分类体系,侧重于知识点的揭示与归纳。而大学语文不应是中小学语文的延续,在教学内容上应着重于知识重组和整合。教师可以将中小学阶段涉及的有关中国传统文学的知识点用历史线索串联起来,使大学生对整个中国文学有一个清晰完整的逻辑脉络,让学生理解文学与历史的关系,深入领会作家作品的思想内蕴与艺术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素质。基于此,教师在大学语文课堂上串讲文言文作品时,应“以史带文”,从纵向的历史线索来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这同时也要求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各个历史时期的知识点都要掌握。但要面对2000多年来浩瀚的古代文学作品,如何整体地、联系地把它们串联在历史线索中,对于课时较少的大学语文选修课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把思维导图引进教学实践中,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之一。由于文言文作品中所有的知识点都存在内在联系,思维导图可以用树形的结构形象而又有条理地将各个知识点链接在一起。因此,思维导图是帮助我们进行系统思考的一把利器,有利于学生在课后复习、回忆时,把握知识框架,提高学习效率。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于关键词的凝练。因为思维导图一般包括一到三级的分支,在每一分支上都需要关键词。关键词,往往是能够概括表达内容的词语。这需要学生具有概括凝练的能力,把想要表达的一句话或者是一段话尽量准确地概括为一个词来表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师生集体讨论的方式,共同凝练关键词,推出思维导图。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通过数个关键词,就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要注意的是,每个分支线条上应该只有一个关键词,不要出现多个关键词,否则不利于思维的进一步发散。此外,在对中国古代文学知识框架的梳理之前,要注意的是,不应是打开课本把目录、概念直接抄下来,而是应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和记忆,先对知识框架中的知识点进行简单归纳和整理,厘清基本概念,并画出思维导图初稿。然后再引导学生打开课本,对照书上的内容,通过归类、对比和连接,补充修改思维导图。在完善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整理,并关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突出难点和重点。以魏晋南北朝文学为例。该时段从东汉末年开始,一直到隋朝结束,时间跨度大约是四百年左右。这一时段,分裂多于统一,动乱多于安定,社会思想比较自由,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之后又一个文学活跃的时期。同时,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点。建安文学为什么被称为“建安风骨”?正始文学为什么会有“竹林七贤”?怎么理解“魏晋风度”?在梳理上述问题时,可以站在历史的维度上,用思维导图对相关概念进行对比,并通过建立概念之间的连线来抓住彼此的联系。第二,思维导图在小组合作讨论及主题汇报中的应用。目前,大学语文在高校中多以综合选修课的性质开设。因此,大学语文课课时较少,但选课人数较多。

在面对有限的课时、大班化的教学模式,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中来,是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大学语文课堂中,一线教师们通常会打破传统以老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而改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来进行。因为,小组讨论以承认学生的主体性为基础,在讨论中消解各自的主体,最后获得个性化、主体化的认识[4]。在文言文教学中,引入小组讨论教学模式可以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课堂陈述讨论等方式,共同解决文言文的语言障碍、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艺术特色,从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自主学习等能力。在小组讨论中,要高效地确保每位组员都能担任一定的工作,并发挥各自的长处,引入思维导图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一副好的思维导图,一般布局合理、交叉连线数量适中,层次清晰。因此,在小组讨论中引入思维导图,不仅能使小组成员不费气力地了解各自的思维情况,交流顺畅;而且能够充分吸引他人的注意力和兴趣,提升大家的课堂参与度。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讨论主题与任务。每个小组要用正确的方法根据规定的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高效地找到关键信息。以《管晏列传》为例,学习目标可以设计为:司马迁生平概况、管子生平概况、晏子生平概况、合传的结构安排、《史记》的抒情色彩等内容。在小组合作讨论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上述教学目标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分工合作,各自寻找相关信息,最后各自发表意见,以讨论的方式共同完成思维导图。另外,《管晏列传》是一篇为两个著名历史人物所设立的合传,两个历史人物互有内在联系。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将合传内容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体会司马迁的深刻用意和情感表达。所以教师也可以选择与之相关的合传作为补充,比如《屈原贾生列传》、《范雎蔡泽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等,帮助学生理解合传的意义。再以《三王墓》为例。《三王墓》是晋代著名小说家干宝的经典篇目,记载了一个复仇抗暴的故事。复仇是人类共有的普遍感情,它在该篇作品中表现的是复仇者的英勇无畏和自我牺牲精神。《三王墓》这一篇在这三个方面都写得淋漓尽致。因此,该篇学习目标可以设计为:《搜神记》概况、侠义精神、古人信义观、艺术特色等内容。各小组可以就其中某个中心主题进行思维激发和整理,通过共同绘制思维导图,达到对作品的理解。另外,鲁迅先生曾根据《三王墓》改写了一篇白话文小说,名为《铸剑》。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该篇,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古代与现代复仇者形象的比较。第三,思维导图在群文阅读理解中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需要在课堂上展开群文阅读内容。群文阅读是指师生围绕具有共同主题的文章进行阅读和建构,并形成共识的过程[5]。相对于传统的单篇阅读来说,群文阅读既可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亦可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学语文课堂教育,是以欣赏作品本身魅力为基点,使学生在美育中受到感染与熏陶。这种感染和熏陶,不是靠生硬灌输来实现,而是通过对大量的名家名作进行阅读和思考,再加上实际生活的体验来获得。基于此,在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实践中,需要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上课所选的篇目要多一些,内容也要丰富一些。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群文阅读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更多的课外文章,但面对有限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对所有群文阅读材料都能快速的掌握,是教学中的一个难题。要解决这一难题,可以引入思维导图来解决。因为思维导图可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呈现群文阅读材料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通过提取各篇文章的关键词,用分支结构准确而清晰地体现文章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教师也可通过思维导图直观思维的方式,快速了解学生群文阅读的能力掌握。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挑选出适合的文章。比如在群文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或是具有相关主题,或是结构相似,或是作者表达的情感具有相通性。这样一来,思维导图才能比较顺畅地绘制出来,其作用才能突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体裁广泛,包括诗词歌赋、戏曲小说。这些作品大都文情优美,内容丰富又有艺术魅力。在作群文阅读时,我们可以“礼赞爱情”为一主题,选择《诗经•月出》、《九章•湘夫人》、《长恨歌》、《沈园二首》等作为群文阅读的材料,要求学生就这一中心主题绘制思维导图。也可以“亲和自然”为主题,选择《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归田赋》、《徐霞客传》等作为群文阅读的范围,因势利导地开展思维导图的训练。就情感的相通性而言,可以“冰雪肝胆”为关键词,选择《念奴娇•过洞庭》、《陋室铭》、《唐河店妪传》、《金缕曲•赠梁汾》等作为分析材料,通过让学生抓住人物的情感关键词来领悟不同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情韵,帮助学生领悟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老师要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给予相应的指导。古代文学作品大多展现当时的社会生活、生命情愫和文化特征,既言浅意深又独具艺术魅力。若能准确把握这些作品,能帮助学生对人性善恶有所辨别,同时领悟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需要注意的是,优秀作家作品虽然各具长处,但也有不足之处,这就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取长补短,而不是生搬硬套。因此,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时,教师应适时纠正学生发生偏误的阅读思维,以优秀的思维导图范例供学生参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群文阅读,提升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四、结束语

把思维导图引入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对于大学语文教师而言是一个考验。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文言文阅读素养,还要有创新能力及发散性思维。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根据文言文文本从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学生去解读文本,把握作品的主题与风格。因此,在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实践中,一线教师应该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维导图的运用,一方面保证教学质量,一方面切实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和能力的显著进步。

参考文献:

[1][英]东尼•博赞.思维导图[M].李斯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56.

[2]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1997(4):25.

[3]史丰.地方高校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心得[J].汉字文化,2018(1):17.

[4]吕立杰,马云鹏.情境教学和小组讨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策略的观察与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10):50.

[5]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6):62.

作者:楼兰 单位: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