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探讨范文

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探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探讨

随着语文教育日益受到国家和全社会的重视,以及远程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飞速发展,如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模式改变野大学语文冶课程在开放大学和广播电视大学体系边缘化的现状,充分发挥其在提高全体人民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功能,成为从事远程开放教育研究者亟需思考的课题。

一、提升野大学语文冶在开放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有学者指出,大学语文的定位应是通识教育,它对人类精神文化的传承,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形成,文化修养以及审美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1]可现阶段该课程的实施情况并不令人乐观。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民族文化素养堪忧的现状,1999年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曳提出了野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冶之后,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叶国家野十一五冶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曳中又提出了野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展中国语文课冶,尽管有以上两大政策的出台,但野大学语文冶在野高校基础课教学中尴尬地位却没有因此得到改变冶。[2]虽然现阶段野大学语文冶课程在普通高校的实施情况引起了教育界的担忧,但其作为通识课程的地位还是无可争议的。相较普通高校,野大学语文冶在开放大学和广播电视大学体系内的设置情况则更为尴尬,现阶段仅有极个别的专业渊如广告专业专科冤开设。正如有研究者所指出的,在现阶段开放教育课程体系中,野大学语文冶的教学存在着重视不够、发展活力不足、开设面太过狭小等问题。[3]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缺乏体制的支持。在现行的开放大学和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体制下,英语被放置在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不仅开放教育本、专科各专业统一把英语作为做必修课设置,且开设不少于两学期,与此同时,还要求获取学位的学生必须通过成人英语三级考试。相较于此,野大学语文冶在开放教育的课程体系中明显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第二,学生的功利性观念致使这一群体普遍缺乏学习野大学语文冶的内驱力。有研究者通过有效的问卷调查也说明了这一点,[4]第三,教师的教学观念传统、教学方法单一,以及野大学语文冶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开放教育学生主要指的是进入开放教育机构渊各级广播电视大学和普通高校的网络学院冤攻读学历的学习者。[4]这一求学群体组成较为复杂,既包括相当部分的在职或待业的成人,也包括部分未能考入普通高校的高中毕业生和已经毕业的中等专业的学生。目前亟需提升野大学语文冶在开放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来改变现状。尽快推动体制改革,将野大学语文冶作为通识课程来开设,并结合开放教育各专业特点,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二、树立野理冶与野美冶的野大学语文冶教育理念

徐中玉在叶大学语文曳野修订前言冶中提到,野高中阶段的语文课,其定位若是以工具性、知识性为重,那么,专科及大学阶段即当进而在不废工具性、知识性的同时,着重体现人文性、审美性,兼具研究性、创新性乃至深刻的哲理性冶。[5]这段话指出了野大学语文冶在新时代的教学理念,尤其强调了野人文性冶和野审美性冶教育理念。对于何谓野人文性冶,各家理解不一,这里我们将之定义为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体系,这一价值体系涵盖了对人的价值、理性、尊严、幸福、理性,以及超越性的追求。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野理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涵盖这一复杂的价值观念体系。所谓野理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宋明理学家所习用的概念,有学者将野理冶的意义分析为以下五种院宇宙的普遍法则,也即野天理冶曰人性之理,即野性理冶曰作为伦理和道德规范的理,即野伦理冶曰作为事物本质与规律的理,即野物理冶曰以及作为理性的理。[6]可以说,野理冶是实现人的精神的全面发展的最高原则。野大学语文冶课程的野审美性冶或野美冶的教育理念指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蕴涵在课文中的美学元素,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最终启发学生构建完美的人格。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野审美性冶与野人文性冶是密不可分的,也即是说野美冶与野理冶是不可分的。野理冶更多指向理智,而野美冶的本质则是情感的。野理冶寓于野美冶中,野美冶通过野理冶世界的建构呈现出来。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应当是野理冶和野美冶兼具的。如陶渊明叶饮酒曳诗院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冶此中之野真意冶正是作者欲通过这首诗想要构建的一个意义世界,也即野理冶的世界。然而这个野理冶世界却是通过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冶的充满美感的田园风光呈现出来的。同时,诗歌的形式本身也是美的。野大学语文冶教育的使命之一也正在于让学习者体会文学作品中涵融的野理冶与野美冶。

席勒在叶美育书简曳中谈到,野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冶。[7]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积极倡导美育,提出野以美育代宗教冶的观点,他认为美育野以培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噎噎所以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冶。[8]由此可见,野美冶的教育的目的是野理冶的教育,野理冶的教育的实现必须通过野美冶的教育,两种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我国现阶段野大学语文冶的教育理念正应彰显在将文学作品中的野理冶和野美冶转化成教育资源,通过启发熏陶,而非重复说教,让学生受到野理冶和野美冶的教育。在远程开放教育背景下,职业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但是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同样不可忽视。教育者可以利用野大学语文冶课程野文道结合冶的特性,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向各专业学生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情操以及审美的教育。就开放教育求学者的职业背景而论,他们更需要有一种精神文化来涵养其职业道德和精神品质,以使他们能在社会中和谐发展。野大学语文冶课程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充分的精神给养,助力他们实现个人全面发展,更好地融入社会。需要指出的是,现阶段野大学语文冶课程理念中,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文化愈来愈被赋予重大的意义。徐中玉提出该课程的编选应该野精选中国优秀文学名作为主,酌选外国文学精品冶。[9]可见野大学语文冶的编选以本民族的优秀作品为主是有较广泛的共识的。学习传统文化,不仅是因为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是祖先留下来的,而是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一种开辟了具有世界史意义的东亚世界的文化,是与另外三大文化共同规定了世界史发展基轴的文化。[10]这一文化可称之为野本原文化冶。[11]这种文化因自觉到了普遍性关系而能践行普遍性原则并坚守之,能够教化万族,从而成为一种普遍性之野理冶。

三、革新野大学语文冶教学模式

第一,构建探究性教学模式。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需要充分发挥网络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依托网络学习平台,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特定的研究专题进行分析探究,得出结论,以此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学习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目前教育领域比较成熟的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多利用WebQuest模式来进行。WebQuest是一种野专题调查冶活动,在这类活动中,与学习者互相作用的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上的资源。从这一角度来说,也可将其译为野网络专题调查冶。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这种探究性模式在教学内容上丰富深刻,有利于养成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目前这一基于网络专题学习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受到了大学语文教育界的关注,不少高校纷纷建立了学习网站,如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的野大学语文研究冶、东南大学的大学语文国家精品课程网站、南开大学人文学院的野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冶野大学语文在线冶和野大学语文教学论坛冶等。

第二,构建自主、协作型教学模式。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野大学语文冶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主动建构知识的积极参与者,由于网络活动具有交互性,因而容易创设自主和协作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若干问题,学生围绕问题通过自由探索、学习以及相互协作来建构知识,达到口语交际、阅读鉴赏、书面表达以及获取处理信息诸方面能力的综合提升,切实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一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来讲,一方面能够从主观的讲授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学生形成平等对话的互动格局曰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教学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系统,更好地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要求。

第三,构建个性化教学模式。在远程开放教育背景下,需要坚持以个性化学习为基本前提,对于教与学进行整合。需要重视四个环节。首先,确立目标及措施。要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尤其是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其次,分析课程重难点,探研学生的学习困难,寻找原因,并制定个性化方法。野大学语文冶课程涉猎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等不同体裁的作品,以及古代和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等等,学生因个体差异会出现学习困难,需要结合学生个体的学习经验来进行个别化的引导。再次,关注反馈。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对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了解,对教学进程中没有反馈的学生及时给予关注,并加强沟通,以帮助其克服学习困难。

四、结语

有学者呼吁,野在新媒体时代,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不是削弱了而是凸显了,语言文字对人文精神的影响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强了冶。[12]叶国家野十三五冶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曳中指出,野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冶,野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冶,从而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素养,树立良好社会风气。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加速发展,远程开放教育这一现代教育模式正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传播人类精神文化方面凸显出自身的优势,如何在远程开放教育背景下发挥野大学语文冶课程的文化传播和教育作用,正是现代社会的教育者所应当深思明辨之处。

作者:郑珊珊 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