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休闲潜水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途径范文

休闲潜水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途径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休闲潜水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途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休闲潜水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途径

摘要:休闲潜水是一项特殊项目,在体验该项目带来的休闲娱乐同时,更要注重生命安全。为了解生命教育在休闲潜水课程中的有机结合,从生命教育本身的内涵和内容出发,结合休闲潜水课程中的实践操作进行研究。研究得出:生命教育内容始终贯穿在休闲潜水课程教学中,无论是开始的理论学习,还是个人技巧展现、潜伴之间合作完成目标等实践练习,都体现出生命教育渗透于整个学习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休闲潜水课程是生命价值的进一步体现,更是生命价值的再创造。

关键词:休闲潜水;课程;渗透;生命教育

1生命教育的历史发展

1.1国外生命教育的发展概况

生命教育的思想在古希腊的哲学思想中和中国的古老教育中均有体现,在教育史上有关生命的人生哲学、生命哲学、生死教育、终极关怀等经历了千年的发展[1]。美国著名教育家杰.唐纳德.华特士(J.Donald.Walters)于1986年出版的《生命教育一让儿童准备迎接明天的挑战》中首次为生命教育构建了基本的理论体系[2]。1979年澳大利亚成立“生命教育中心”,英国开展全人教育,日本在新的教学大纲中定位于敬畏人的生命与尊重人的精神的教育目标等都是国外重视生命教育工作的体现。

1.2我国生命教育的发展概况

20世纪90年代我国台湾地区在中学实施与生命教育相关的课程,并将2001年定为“生命教育年”,目的从开始的预防自杀,延伸至生命价值、人生意义、人际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等。20世纪90年代末期,生命教育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在中小学率先开始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其目标是匡扶社会风气,提升国民生活品质和社会价值重建等。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布,生命教育的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生命教育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的切入点。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之后,生命教育的发展进入高潮期,生命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开展,提出生命价值与意义高于一切,并以此内容为主题进行生命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强调生命教育是教育战略“四个重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生命教育应该成为全国大中小小学校教育活动的必要内容。

2生命教育的内涵

胡德海先生在《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中,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出发点,对教育的起源进行了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并概括总结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社会基本规律和基本矛盾的历史逻辑,其中人的生存是基本的前提,历史逻辑的真正起点是“人的需要”[3]。任何教育均应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与基本矛盾的历史逻辑。离开了人的存在和人的需要,教育将失去本身的价值与意义。教育作为有目的、有计划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其起源于“人的需要”。人的需要是人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的依赖和要求[4]。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经过发展又产生了人类需要七个层次的理论,在原有五个层次的基础上增加了认知和审美需要。人类的内在价值存在于对人类社会生活需要满足之中,包括教育在内的人类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都是以此为出发点的。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以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满足为出发点,来实现人的固有内在价值,最终达到满足人类的自我实现需要。

2.1生命教育的内容

生命教育就是让学员认识到生命的有限与独特,使学员认识到任何淡漠生命价值的观点与行为都是错误的[5]。珍爱生命教育阶段包括:(1)对生命正确、深入的认识,了解生命的真谛,理解生命的一过性的有限和宝贵的生命认知教育[6]。(2)培养和激发学员对待生命的积极情感体验,使个体形成积极、欣赏、肯定、接纳、尊重、喜爱生命的,乐观、向上、宽容的积极生命情感;避免形成消极、绝望、否定、拒绝、漠视、厌恶生命的,沉闷、丧志、孤僻、极端、自私、冷漠的消极生命情感,使个体热爱生命。(3)对学员进行生命既是个体的,又是家庭、社会和国家的,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负有责任,任何人都不能损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的生命责任教育,使个体具有强烈的生命责任感,培养其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生命意识,进而激发其主动、积极、友善热情的生活动机。生命发展教育包括:社会适应与应对教育、人际关系教育、抗生命挫折教育、生涯发展规划教育。自我实现是人类需要的最高形式,是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教育。该教育使个体明确生命存在的目的和价值,并在实现该目的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自我实现教育包括:生命意义教育、生命价值教育。

2.2体育运动对生命个体的影响

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增加人的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能力[7],还能够对普通人和患者的生活满意感具有积极作用;体育运动对焦虑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改善消极心境,改善睡眠,对于临床病人,效果比药物治疗还好;体育运动有利于意志品质的培养,通过体育运动中各种困难任务的克服,可以培养学员勇敢性、顽强性、果断性、坚持性、独立性、自制力等意志品质;体育运动对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能够磨练人的性格,使人更加坚强、刚毅、乐观、开朗,培养人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荣誉感,有助于人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促进人际关系融洽发展;通过体育运动能增强表现感知自我能力、个性修养与魅力,对自身建立符合实际的认识[8],在体育实践中改善自我教育能力,进行自我的不断修正,提高对自己的认识和意识。

3休闲潜水中的生命教育渗透途径

3.1维持生命的共用气源呼吸

休闲潜水教学内容中,共生呼吸体现生命存在意义明显。休闲潜水活动过程中,如果出现某位潜水员所携带气瓶空气用尽的情况,这时就要使用身边潜伴的气源来维持生命体的需要,可以先采用模拟情况教学,教师关掉其中一名学员的气瓶头开关,让学员自身感知到呼吸困难,迅速检查气压表读数,做出空气用尽的手势(在潜水过程中的交流方式),然后从潜伴身上获取备用气源,来使自己能够进行正常水下呼吸,待呼吸均匀顺畅后,两潜伴按技巧要求手臂互相握住,身体并互相靠近,结束本次潜水,踢动蛙鞋安全上升至水面;另一种情况,如果潜伴备用气源损坏,两人只能用一个二级头进行共生呼吸,则需要两人共同配合,等时轮换进行呼吸,且当一人将二级头移出口中时,要从口中向外吐气,不要憋气上升。

3.2休闲潜水中的CESA(有控制式的紧急游泳上升)

前面所提到的是潜水员空气用尽时潜伴在身边的维持生命存活的呼吸方式,如果此时潜水员自己处在6-9米的深度,而潜伴离自已较远(9米以外),就只能采取CESA的方式,在教学中,先采取平静水域(选取在游泳池)进行练习,左手持住低压充排气阀,右手伸直向前,调整好中性浮力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吸一口气,然后踢动蛙鞋,向前游动并持续向外吐气,过程中教师跟随旁边,督导学员完成持续吐气动作,同时要完成CESA技能至少9米距离的基本要求。

3.3潜伴制度的生命意义

休闲潜水项目追求的目标是休闲、放松、娱乐,潜水被界定为高危项目,和生命联系密切,休闲潜水要求至少2人(含2人)以上进行活动,要完成潜水目标,就要必须遵循潜伴制度,体现在潜伴制度下的活动方式,即要互相协助,将潜伴的安全视为自己的责任,在整个潜水过程(从前期的计划的制定、过程的执行和督导、处理紧急问题)中,认真对待每个细节,树立作为潜伴的自我生命安全意识和他人生命安全意识,培养对人这一生命体的责任意识,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注重的是协同合作意识的培养,既体现出个体在活动中的自我休闲娱乐体验,又要表现出一种群体活动的特点,自我生命的保护意识与潜伴生命的保护意识合二为一,形成了双重生命责任意识,更是一种社会责任的担当[9]。作为潜水员要始终保持作为潜水员自身等级所规定的技能范围和所执行的等级内容要求之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生命安全,在休闲、放松、安全进行潜水活动的同时,让这个集体项目变得更加有实际生命教育意义。

3.4尊重生命价值的搜索与寻回

搜索与寻回非常重要,不仅是体现在搜索和寻回丢失、掉落的物品,再在于体现尊重生命的价值。无论在哪一种开放水域(江、河、湖、海),对于在水中失散的潜伴来说,1分钟的搜索与寻回至关重要,在休闲潜水教学中,可以采用方形扩展搜索、扇形搜索、U形搜索等方式进行,在刚失散时,由于及时进行搜索技能的实施,则在最大限度地对生命价值是一种尊重,更有可能是一种挽救,这是一种生命责任感,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的社会责任感最完美的体现,搜索到潜伴后,视双方生命体特征,或是与潜伴共同继续完成本次潜水,或是与潜伴结束本次潜水安全上升。抑或是用救援潜水员的方式将潜伴带至水面后再到达安全地点。

3.5救援潜水对生命延续意义

在教学中设定救援情景练习,运用潜救援潜水课程,在发现遇难潜水员时,对于生命的延续是有着实际意义。分别可以开展水面疲惫潜水员(有意识和呼吸)的救援、水面恐慌潜水员(有意识和呼吸)的救援、水面遇难潜水员(无意识和呼吸)的救援、水底恐慌潜水员(有意识和呼吸)的救援、水底遇难潜水员(无意识和呼吸)的救援,设定以上模拟情景,集体进行练习,感受在救援过程中生命体的特征,更要感受救援成功的内心喜悦,还要体会如果救援失败的情形和原因,使学员知道让他人生命得到延续对于每个人来说的意义之大,那是在争分夺秒中施救,是在挽救美好的生命。

3.6挑战自我的深潜

在休闲潜水课程教学中,深潜技能则是在考验生命体身体与心理素质,是在基本技巧之上的深入应用,也是对学员在学习中的全面考量,课程要求完成的深度在18米至30米之间,此课程内容往往选择都在二十多米的深度,因此对于学员来说,是身心都要承受挑战的情况,水下20米就达到3个大所压,对于胸腔有着一定的压力,同时呼吸上顺畅度要减少一些,视觉上还会有颜色的变化,这些,对于学员在空间知觉上,是一个很好的认知过程,体验学习过程中的身体感觉变化,周围压力变化,水下世界随深度而变得不同,这时对于教育学员如何控制自己的呼吸、身体放松、保持好的心理状态显得尤为重要,挑战生命体如何更好地适应自然,在心理上要控制紧张的情绪,将休闲潜水中的深潜也变得轻松和有趣。

3.7意识控制运动知觉的中性浮力

休闲潜水教学的技巧中,中性浮力是其它大多数技巧的顺利完成起着好的辅助和促进作用,体现的是用生命体本身的意识来控制呼吸和身体姿态,让潜水变得更轻松和更有乐趣。在通过潜水者身上装备的调节后,达到接近中性浮力的状态,关键是接下来运用本体意识来控制呼吸的强弱,来使自己的身体呈一定的姿态(水平、垂直、倒立)悬浮于水中,达到一个理想的运动知觉平衡状态,感觉身体与水的理想融合,生命体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4结语

休闲潜水,是以“生命教育”作为课程基础内容参照,从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再到具体应用环境,都体现了生命教育内涵渗透其中,课程注重从最开始的自我生存技能目标,通过身体及心理的进一步适应,来感知自我生命的存在,在进行学习及熟练掌握运动技术后,也感受到运动本身带来的健身、健心和娱乐价值。从开始的理论,至后来的平静水域和开放水域实践,都是以实施生命教育价值途径为目标进行设置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能够体验到对于生命存在的意义,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使参与者的社会价值得到最高尚的体现,是生命的一种再创造,更是生命价值的再创造。

参考文献:

[1]张艳红,许海元.教育本真与生命教育[J].教育学术月刊,2009.1:33-35.

[2]王雷,陈锐.论生命教育内涵及与体育教育之契合[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5,33(2):55-59.

[3]许洁英.从教育的价值本源探寻生命教育的意义[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6,8(5):108-110.

[4]胡德海.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5:70-73.

作者:张善斌;徐艳敏